课题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有关知识
自21世纪教育网
主
学
习
一.乡村和城市
1.(1)聚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落的分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聚落产生顺序:一般来说,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
2. 聚落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
(1)聚落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差异很大
(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_________活动、人口分布等方面差异明显。
二.聚落与环境
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便利、__________等。21世纪教育网
2. 聚落的分布特21世纪教育网
(1)密集区:河流中下游的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比较发达。
(2)少有或没有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学生自己完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团
队
合
作
1. 书本P79 活动2
2. 书本P81 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小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Com]
提纲
思维21世纪教育网
导图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
反
馈
练
习
1. 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
A. 乡村和城市 B. 工业和城市
C. 农田和村庄 D. 工厂和城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下列哪些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
A.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 地形崎岖
C. 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3. 一般来说,下列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来源:Z|xx|k.Com]
A. 沙漠地区 B. 高山地区
C. 两级地区 D. 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4. 下图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是欧洲和亚洲的村落景观,读图并比较回答
⑴甲图为 洲的聚落,乙图为 洲的聚落。
⑵甲、乙两地乡村聚落的差别是
⑶为什么会有以上的差别呢?
教学
反思
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分管行政:____________ 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题21世纪教育网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习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难点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自
主
学
习
1. 聚落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发展。
2. 传统聚落的作用: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民俗等信息。
3. 聚落的保护: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如意大利的__________。我国云南的__________等。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自己完成
团
队
合
作
1.书本P83 活动2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却逐日增加。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张钰哲故居竟靠大木棍顶着,才没倒塌下来;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的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二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一条重要手段。
⑴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⑵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⑶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馆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小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纲21世纪教育网
思维
导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重点是要了解聚落保护的意义。
反
馈
练[来源:21世纪教育网Z_X_X_K]
习
1. 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
A. 竹楼 B. 冰屋 C. 四合院 D.窑洞
2. 下列做法,体现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措施是( )
A.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B.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控制工业污染
C.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配套建设工厂D.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开辟大量的绿地
3. 民居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排水系统完备,反映该地( )
A. 寒冷 B. 湿热 C. 干燥 D. 阴湿
4. 在我国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乡镇工业红火,老百姓收入高,家家都住上了有车库的别墅,每户百姓家都有小汽车,村上道路纵横,每年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
1).你认为华西村应属于的聚落分类为( )
A.乡村聚落 B.城市聚落 C.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D.类似乡村的城市聚落
2)从华西村的发展中,你认为聚落的振兴因素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
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比较21世纪教育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乡村和城市的景观,而乡村和城市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来源:21世纪教育网Z§X§X§K][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讲授新课][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一、乡村和城市(5分钟)
设问:聚落仅仅是指人类的居住地吗?
1、提问:什么是聚落?聚落是如何分类的?快速自学课文并标划出来。
2、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对比一下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小结:造成城乡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21世纪教育网
3、是不是所有乡村聚落的景观都是一样的?完成活动2: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也存在差异。
过渡:聚落是人类居住和进行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的场所。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吗?
二、聚落与环境(23分钟)
1、我们以东营为例,东营进行经济建设了20多年了,被称为油城。思考一下影响东营这个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看课本找出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3、想以下还有没有其他环境因素。
4、分析材料一二三,总结出其他影响因素:地质、气候、植被。
过渡: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聚落形式。
5、安家活动:你喜欢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安家,并简单说出理由。
为什么不选择高山、荒漠地区?大家的选择和世界聚落的分布是不谋而合的。
6、看图印证:世界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而高山、荒漠地区很少或没有分布。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问: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结论。
过渡: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建筑风格的。
7.展示图片,各小组讨论这些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照应影响聚落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小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聚落的建筑风格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过渡: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让人们遗憾的是一些传统聚落遇到了破坏,甚至消失。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7分钟)
自学课本完成问题:1、什么是传统聚落?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关系?
为了发展经济和城市规划,一些传统聚落需要拆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完成课本84页活动,我们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小组持有自己的观点并说出本组的理由。
8.评价:对于传统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考虑,综合论证,才能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树立保护、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实际行动。
四、[课堂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分钟)
五、课堂反馈(3分钟)●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影响因素 分 布21世纪教育网
环境 聚落
关 系 (城乡差异) 发展和保护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水城威尼斯属于下列哪个国家( )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思路解析: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中国的“水城”是苏州。
答案:A
2.乡村聚落有____________、牧村、____________、林场等不同类型,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思路解析:上述乡村聚落的类型是按照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形式来划分的。乡村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农村,以畜牧业为主的是牧村,以渔业为主的是渔村,以林业为主的是林场。
答案:农村渔村工业服务
3.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思路解析:早期的聚落是人们自由地选择到的最优良的自然环境,所以,它体现着地形、气候、资源等这些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因素。
答案:地形资源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的____________传统民居。
思路解析:传统聚落反映着这个地方的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着广泛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已经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民族特色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按照规模和生产活动形式的不同,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
答案:聚落乡村城市城市
2.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
思路解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地形、气候、资源的支持。
答案:D
3.四合院是以下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
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思路解析:四合院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四合院旅游方兴未艾。
答案:B
4.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
A.宗教信仰 B.人口的生活方式
C.人口的职业构成 D.人口的性别构成
思路解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主要在人们的生产方式上,也就是人们的职业构成上。
答案:C
5.关于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迁移的人口越多,城市发展就越快
B.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了城市的繁华
C.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较低
D.城市人口的增长要与城市环境的承载量及经济发展相适应
思路解析: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也带来一些发展压力,不一定使得城市繁华。但是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有一定的承载量,不是迁移人口越多,城市发展就越快。发达国家一般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大。
答案:CD
6.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
A.地形平坦 B.热带地区
C.土壤肥沃 D.沙漠地区
思路解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沙漠地区缺水,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AC
快乐时光
老师问:“为了采光,北半球的房屋需要朝向哪里?南半球呢?赤道上呢?”小明回答:“北半球的房屋朝向南,南半球的房屋朝向北,”看着老师赞许地点着头,小明接着说,“赤道上呢,应该把窗户和门建在屋顶上!”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其原因不包括( )
A.生活习俗 B.历史文化
C.宗教信仰 D.人种的不同
思路解析:聚落建筑的式样,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融进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形成的。和人种这种自然体质特征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D
2.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思路解析:人类集中的居住地才是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
答案:BD
3.有关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C.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D.聚落随人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思路解析:人类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不是任何地方都有人类的集中居住,所以不是任何角落都有聚落。自然条件必须适合人类集中居住,才会产生聚落。聚落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答案:AC
4.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
思路解析:传统聚落是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见证,不应拆除。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答案:D
5.读图4-6,完成下列问题。
图4-6
(1)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建筑?
(2)根据图4-6及表格中所给的内容,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表4-4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思路解析:民居反映着一个地方气温、降水、资源等等,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答案:(1)图①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图②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图③是东南亚的高架屋;图④是西亚的村庄。
(2)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图①
严寒
冰块构筑、低矮、墙体很厚,保温功能好
图②
干燥,冬冷夏热
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
图③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竹楼,人住在楼上,凉爽、通风、防潮
图④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墙厚、窗小、防晒、防沙,层顶可用来晒庄稼
6.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解析与答案: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和违法行为。这是对古建筑的肆意破坏。破坏了古建筑,损坏了其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7.填写下列表格,比较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表4-5
房屋密集度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乡村
城市
思路解析:这是将乡村和城市进行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方面的对比。
答案:乡村:稀疏 少 少 有 有 城市:稠密 多 多 无 无
8.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解析:题眼是“限制”两字。要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答案:对。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既可以满足人们参观欣赏的需要,又可以使石窟得到休养,得到良好的保护。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周庄拒绝“现代化”
江苏周庄是我国著名水镇之一,它之所以这样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城市中水泥丛林、尘嚣的压迫感,在这里可以即刻被甩在明式建筑水乡之外。周庄能保持九百年水镇的古朴风貌,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交通不便。换句话说,周庄的今天,是以镇里的人们牺牲了现代化的生活为代价的。为了保护古镇,周庄限制旅游人数,限制拓宽道路,还限制当地居民建筑。
我曾在桥栏边对当地的居民说:“你们住在这里多好啊。”他说:“有什么好的,连自来水和抽水马桶都没有。”
想一想:周庄这样做值得吗?请你说明理由。
思路解析:处理好聚落的保护和发展这一对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答案:值得。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具有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研究价值。周庄人在保护古镇方面的确做出了牺牲,但是这种小集体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整个人类的文明纪录,也必将换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绝动力。
课件14张PPT。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慧眼看图,找差异小提示 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池塘等。渔 村牧 场林 场 ——寻找理想家园,做勇敢的开拓者考虑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 ——建设美好家园,做聪明的规划者讨论:假如我们的家园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或热带雨林地区,你会设计什么样式的房屋建筑?说出你的理由。 你能根据三幅乡村聚落景观图判断: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ABC窑洞冰屋江南水乡安徽民居福建土楼四川民居——聚落的发展和保护云南丽江古城水城威尼斯山西平遥古城PK 拆除或拆除重建不能拆,要合理改造聚 落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交通便利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保护传统聚落收获平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