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同步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同步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07:07:16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备课无忧
视频导入:说一说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一些事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板书课题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1、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2、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的基本史实。
自学识记
新中国发放的土地证
悯农篇 ——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改的背景)
01
惠农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利农篇 —— 土地改革的意义
03
02
目 录
兴农篇 —— 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04

悯农篇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土地改革的原因(必要性)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
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目标导学一:悯农篇——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农民老李在1948年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耕牛农具,每年只收7担谷子,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4斤油,7斤盐。
你认为刚解放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活贫苦
当时中国有多少这样生活贫苦的农民?
成分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
地主 不足10% 70-80%
农民 90% 20-30%
结合上表,说一说农民穷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悯农篇 ——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改的背景)
01
新知讲解
老解放区已完成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土地改革的原因
图说历史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图说历史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其的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发生改变,那么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老解放区已完成土改,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国际国内形势要求中国尽快提升国力
广大人民政治上翻身同时要求经济上翻身
材料研读

惠农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实施
观看视频:说一说土地改革的的概况
新知讲解
惠农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02
目标导学二:惠农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时间:
范围:
法律依据:
内容:
批斗地主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措施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完成
1950年6月28日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类别
名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异同点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合作探究
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合作探究
图说历史
如火如荼的土地改革
焚烧地契
拔除地界碑
登记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了牲畜
农民领到了土地证
斗争地主
新中国发放的土地证
没收地主财产
分得农具和牲畜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看图学史
材料: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以上材料反映出在土改中共分得了那些物品?
土地、农具、牲畜、房屋等。
材料研读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图说历史

利农篇
——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目标导学三:利农篇——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材料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知讲解
利农篇——土地改革的意义
03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研读
材料研读
材料三: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材料四: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材料研读
材料五: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
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
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
改革。”
共产党的威信提高,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
材料研读
演唱:才旦卓玛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
史实链接
图说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内容 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翻身农民踊跃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耕者有其田
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提供保证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知识延伸
阶段小结
议一议: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彻底消灭
封建制度
归纳: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消亡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建立人民政府 1949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
保家卫国 1950.10-1953.7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1950-1952)
建国初期的任务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讨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共同作用。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兴农篇
——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拓展延伸
目标导学四:兴农篇——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兴农篇 —— 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04
材料1:中共中央于2004年至2017年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材料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对新农村都有哪些印象?
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参加管理
“农民 工”拿到工资存折
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现代农民
图说历史
课堂延伸
今天,三农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空前重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现代农业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拓展延伸
土地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课堂总结
原因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1952年底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时间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依据
内容
意义
第3课 土地改革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2.(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A
课堂检测
3.(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2021年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此,中央人民政府
A.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