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元宝山区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元宝山区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6 13: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宝山区第一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 张军
Ⅰ卷(60分)
一、选择题:
1. 组织编写《民法大全》的罗马皇帝是 ( )
A.屋大维 B.戴克里先 C.哈德良 D.查士丁尼
2.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3.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亚非文明成就的影响 B.浩瀚的海洋带给人的灵感
C.城邦民主制度的促进 D.希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4.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 ( )
A.国王的权利 B.两党制度 C.议会主权 D.内阁制度
5?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①等级森严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中央高度集权 ④王位世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 )
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列侯献酹金的金子有问题? 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汉武帝贪财暴虐?
7. (2012新课标文综)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8.排列雅典民主进程中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按地域划分部落 ②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③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9.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本质的论述,最恰当的是 ( )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限制贵族的特权
C.保护贵族和奴隶主利益 D.保护平民的利益
10.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公元前3世纪之后,罗马公民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法律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B.罗马公民要求更多政治权利
C.被征服的民族需要法律保护?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尖锐?
12.《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 )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13.目前能搜集到的朱元璋画像有16幅之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如左下图),一种是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种脸颊狭长,长满黑子,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由此可以看出: ( )
A.古代皇帝的长相历来是受民众关注的
B.明朝时期绘画技艺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C.画像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资料
D.人们对朱元璋专制统治看法褒贬不一
14.某班同学阅读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里的一句话:“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大家对这里的“封建制度”展开了讨论,其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它与我国内地现行教材里的“封建制度”是一致的 ( )
B.在香港地区史学界认为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周朝
C.它仅仅在两周时期实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消失
D.西周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与它有着密切关系
15.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权总揽,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触动。右图反映了皇帝在哪方面的权力? ( )
A.政治领导 B.经济支配 C.军事指挥 D.宗教管理
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17.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 )
A.经济繁荣   B.疆域最辽阔  
C.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8.明代吴沈等人编的《皇明千家姓》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百家姓》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百家姓》编者所处的朝代应是 (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后金
19.元朝时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 )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分封,行县制
21.中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代替。下列各项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A.汉文帝时改“姮娥”为“嫦娥” B.东汉初曾改“秀才”为“茂才”
C.唐太宗时改“民部”为“户部” D.明建立初改“大都”为“北平”
2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 ( )
A.西周盛行分封制 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
23.下列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   )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C.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D.明朝的内阁和北宋的枢密院?
24.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这位高官是 (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2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6.雅典民主政治能够实行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历史传统 B.奴隶的劳动 C.小国寡民 D.奴隶主的开明
27.为鼓励和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雅典采取的措施有 ( )
A.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B.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C.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
28.排列雅典民主进程中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按地域划分部落 ②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③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0.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反映了 ( )
A.和珅生活腐化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31.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32.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
33.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①幽王荒淫无道 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 )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3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36.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说过:“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B.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建设
C.有助于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各城邦彼此独立自治
37.“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群体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出现在 ( )
A.伯利克里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
38.“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39.(2012新课标文综)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40.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4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42、梭伦改革中具有否定血缘关系的是 (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按地域划分部落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十将军制
43.法, 也称法律,就广义而言,是由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与《法国民法典》的关系是 ( )
A.前者提供了后者所需的一些法律形式 B.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C.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D.两者毫无关系
44.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45、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 ( )
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 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
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奴隶主的自觉行为
46、(2012年四川文综)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7、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 ( )
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 ②古罗马的法律体系
③雅典的奥运精神 ④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8、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被标榜为民主、自由、平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真正掌权的只有少数贵族 B.平民根本没有机会行使民主权利
C.竭力维护和巩固奴隶制度 D.人为地将人划分出若干等级
49.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缺乏新意
50.下列材料所涉内容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 )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以担任国家的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他们可以担任国家的执政官。
第三等级:年收入在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他们只能担任低级官吏。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为“日佣级”,他们与国家的一切官职无缘。
A. 按土地收入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B. 一部分地位很高的贵族,由于其经济状况有限,被划分在三、四等级
C.有利于雅典从贵族制向民主制的发展,从而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Ⅱ卷(40分)
51、请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 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丞(宰)相的主要职责。(4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分)

(3)根据四则材料,谈谈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列出统治者相应地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2分)

5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
月考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C
D
B
C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C
A
D
B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D
B
C
B
C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B
A
C
B
A
B
B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A
A
B
B
C
A
C
B
C
51、 (1)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率领百官筹划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根本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直接原因:胡惟庸案的发生。
(3)①变化: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乾隆)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②措施:汉朝:形成中朝和外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监督和牵制;明朝:废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军机处。
(4)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直至顶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
52、答案:(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
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
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