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心灵之约念奴娇(节选)
忆往昔西周兴,比肩文武成,岐山龙腾。
乌云翻滚叹东征,忍辱负重汗血。
制礼作乐,谁知辅臣味?
往营成周,烛尽灯灭,丹霞晨曦洛河。
周公是西周王朝制度的制定者和奠基者。西周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包括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内容的世袭制,既是长期“国策”又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分封制,以及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并具有政治意义的宗法制。●整体感知
本单元概述了古代中国从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结构的关系及运作方式,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是和国家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已具雏形,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逐渐被各级官吏由国君任免的郡县制所取代,至秦朝统一后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汉历经隋唐各朝乃至元代,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明清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虽然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二要突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由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等四个重点;三要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高考聚焦
1.本单元所涉及大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各地考卷历年在这一单元都有命题,有时分值甚至达到整张试卷的1/10以上,因此本单元无疑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
2.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本单元的热点知识主要涉及分封制、郡县制、皇帝制度、皇权与相权、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军机处等几个方面,从选择题、材料题到问答题都有涉及,而且这些知识点仍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4月16日上午,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轩辕黄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黄帝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根脉文化、源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体制在夏商周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过程。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起源: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 ,禹的儿子启把政治权力由“ ”变成“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 所取代。
2.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具有 色彩。
(2)初步建立起一套从 的行政管理制度。传贤夏朝传子王位世袭制神秘中央到地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 。
2.内容
(1)周王把 以外的 分别授予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
的义务。
(3)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 进行再分封。统治王畿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卿大夫(4)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 ”。
(5) 具有至尊权威,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等。
3.影响
(1)加强了周天子对 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 。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 。
(2)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国势力的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 。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周天子地方政治格局强国日益壮大破坏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原因: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上的矛盾。
2.概念:用 的亲疏来维系 、巩固 的制度。
3.主要特点:与分封制 ;具有 性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 ,小宗必须 ;周王是天下的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 。
4.主要内容: 。
5.影响:保证了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父系血缘关系政治等级国家统治互为表里政治小宗服从大宗大宗领袖嫡长子继承制各级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特别提示】 本课主要掌握三个政治制度,即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比较难理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维系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分封制进一步解决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人的等级关系。二者互为表里。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宜。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主,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辨误析错】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寻找。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例1】 (2010·南宁检测)《史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________,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句中横线部分文字可能是
( )
A.“武王征九牧之君”
B.“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
C.“武王追思先圣王”
D.“于是封功臣谋士”【精析】 “神农”、“黄帝”、“帝尧”、“大禹”相对于西周时代来说,都属于古代贤明圣哲,即“先圣王”。因此C项和后面内容承接最为自然,也最符合题意。而A项中“九牧之君”、B项中“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D项中“功臣谋士”显然和后面所提历史人物不太对应,而且上下文中的转承关系也不自然。
【答案】 C
顿有所悟 对历史史实的牢固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必经之路。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积极作用。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辨误析错】宗法制和分封制虽互为表里,但在作用上还是有所不同。对周王室而言,分封制的作用侧重于对地方的管理,宗法制的作用侧重于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例2】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崩溃 D.封建制确立
【精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瓦解,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故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崩溃。
【答案】 C顿有所悟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而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则是判断其是否可以继续推行的最根本标准。宗法制、分封制与姓氏
思维拓展
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庶子一律分封出去,诸侯分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士作为禄田。这样,周王朝与所封诸侯国就保证了他们世世代代的家族统治,万里江山遂成一家。西周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分封制使国内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被分成无数大小的禄田。由于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于是,中国人的姓氏遍地开花,骤然增多。这就是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产生的根本影响。应用指南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信息包括
( )
①分封制 ②等级制
③君主专制 ④宗法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导析】 本题以一段陈述材料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联想到早期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从天子到庶民“皆有等衰”说明了等级秩序的存在。在今后的学习与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
【答案】 A●课内综合题
【例1】 (2010·汕头模拟)“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继承制【归纳提示】 本题是考查宗法制的一道常见题,只要学生明确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这一重要特点,题目不难作答。
【答案】 C
【点评】 历史不是孤立的,从来都是联系的,通过本题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制影响深远。历史并不遥远,现实生活中到处都闪动着历史的影子。●课标新题
【例2】 (2010·淮安月考)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周王 B.齐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归纳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全面理解。在被分封的诸侯国中,国君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领地内却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答案】 B【点评】 本题对历史史实考查较细,需要学习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部分同学因为粗心大意,审题不清,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比如,想当然的认为周天子高于齐国国君,一定是大宗,却忽略了题目的要求,造成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