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石井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学习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自主探究
1.给带点的字注音: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蘸着( ) 掠过( ) 蝼蚁( ) 灰烬( )
憔悴(qiáo cuì):
蝼蚁(lóu yī):“
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展示提高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当堂达标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两句 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广大的土地”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2.哪句诗使全诗由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3.找出诗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4.诗中写道“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
春”,你能用你的历史知识告诉我,诗人所说的这“完整的一角”指的是哪里?这时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一句中用到
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6.诗的结尾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石井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课 教案
20
12
年
11
月
12
日
课 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
课型
精读
主备人
班级
九(x)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
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
方法
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究体验——达标检测
五个步骤:探究展示——批改交流——攻坚解惑——巩固强化——总结收获
两个秘诀:课件引领;学案导学。两个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话语权。
课前
准备
制作课件、编制导学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纲
目
导学环节
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
(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
有助成功
课件已制作
使用正常
学案导学
一路顺风
使用校统编学案
学生使用较充分
课前热身
说唱都行
《蜗牛》
歌词励志
检查作业
落实命令
完成学校统编学案预习部分
效果良好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
随机新颖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问题导入
2、
示题板题
交代内容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师板书
3、
示标读标
通俗易懂
使用课件示标
简洁明了
学生齐读
机动灵活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
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
具体分明
出示自学指导案,详见学校统编学案
教师口头交代
②自主探究
先尽本能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监督,要督学到位
为节省时间,台上展示可与台下探究同步进行。
自主探究为主,合作探究为辅。
自主探究不了的问题,同位同桌之间可小声商讨。
③合作探究
答案初成
学生分组完成
④展示成果
有待验证
安排各组1号同学上台板演展示,其他同学台下做。(为了提高效率,不要忘了对台上台下所有同学的监督)
不要忘了给台下的同学安排任务。
板演的人数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
2、
批改交流
同学互评
各组2号同学上台批改,其余同学同位或对桌交流。
为节省时间,台上批改与台下批改可同时进行。
3、
攻坚解惑
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
师生互动
有选择性地做好课堂笔记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②攻坚解惑
学为主兵
课堂教学主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突破。
③评价优劣
根据学情
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注重课堂用语的明确性
4、
修改读背
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
记入脑中
做好课堂笔记
自我反思,总结教训,一帮到底,纠错务尽。
②练习巩固
强化提升
课时学案
有所针对性地进行。
5、
总结收获
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引导学生整理、完善课堂笔记
谈学到的学科知识,
谈掌握的解题方法,
谈悟到地做人道理
②自由展示
指名或自愿
③教师展示
或总结
根据本节课具体学情
三、
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作业:背诵本首词
1、
达标检测
各显神通
①自测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 蝼蚁(lóu yī):“
学生独立完成
②批改
学生同桌互批
教师巡视
③统计
组长统计、班长汇总
独立完成
教师批、组长批或生生互批。
2、
布置作业
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写写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关的箴言
组长评选出好的箴言
②预习任务
完成同步中理解性题目
学生课下完成
课 后 反 思
一、以读带讲。
以读促品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里,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读和品互为方法和结果。
二、青春时代应该是诗的时代。
可是很多同学误以为诗歌的凝练就意味着抽象,学着写诗写的空洞苍白。还有的同学很少读诗,甚至有的同学惧怕诗歌的学习。本课的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这一部分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