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概述
本模块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人口、乡村和城镇、产业区位选择、国土开发与保护、环境与发展,本章教材内容对应的是第一部分——人口。本模块的宗旨是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而本章是本册教材的开篇,是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纽带,是达到上述宗旨目标的基础;从必修性质和内容特点看,人口教育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备内容。
教材采用双系列结构——课文系列和探究系列,章首有课题“调查自己家族人口的分布、迁移”,并在每节的结尾有落实课题的检查进度;每节的节首有探索,每节的中间有活动、阅读环节,每节课文的结尾有案例研究,以及三道作业题。章的开篇和每节的内容都包含大量的图、表和活动分析,具有突出的地理学特色。
1.1 人口分布 目录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重点: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难点:分析和归纳资料信息,并用地理术语准确表达
课时:建议用2课时
1.1 人口分布概述
第一节学习人口分布的知识,通过“探索”栏目将学生引入人文地理的学习中。本节是学生了解人口知识的基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口分布的知识。第一节内容还介绍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更加深化和全面地给出了人口分布的知识内容。
本节课程标准解读
节名 小标题 课程标准要求
标准内容 学业质量要求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 运用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资料,以区域的视角初步认识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运用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资料,从世界这一区域视角认识人口分布的特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运用资料,描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运用图、文字资料,能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本节课程标准解读
人口分布概念
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分布包含各区域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文化程度等)的分布等。
课题1:调查自己家族人口的分布、迁移
实施步骤
(1)个人研究阶段
① 学生向家族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② 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统计图表。
③ 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2)小组研究阶段
① 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② 制订小组进一步研究计划,对各家族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完善统计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
①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② 根据小组最终的统计资料,对中国人口分布、迁移现象提出分析意见。
③ 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统计图表,画出人口分布图、人口迁移路线图。
(4)活动设计
制订家族成员(包括已逝成员)情况的调查计划
阅读教材图1-1-1。
思考 从纬度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范围?导致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世界人口沿纬度分布状况
一、世界人口分布
读上表,在图上找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区?思考这些国家人口数量过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读上图,描述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世界人口分布(2017年)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衡
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占绝大多数。
2.从大洲看,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1.趋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2.趋于地势低平地区。
3.趋于沿河、近海地区。
思考: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这些气候区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思考:世界特大城市所在地形区有何共同特点?
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结合教科书中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世界人口一般随着海拔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各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大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下。
阅读教材第7页的图和表,说出人口分布与海拔、距河流远近、距海岸远近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
结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区特点:
1.纬度位置: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2.地势、气候: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
3.人文特点:经济(工农业)发展水平高。
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2013年)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口密度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