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调研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这种变化开始于( )
A.1640年 B.1688年 C.1689年 D.1776年
2.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C.维新变法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繁荣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
4.互联网使人们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表明互联网( )
A.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B.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C.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 D.带来网络安全问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6.2012年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宅地法》 《解放黑奴宣言》两个重要法令颁布多少周年?
A.100周年 B.150周年
C.200周年 D.300周年
7.以下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美国独立战争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改革 ⑤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8.研究性学习中,小华选择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学习主题。下面收集的材料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B.“美苏‘冷战’始末”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9.1215年,英格兰颁布了《大宪章》,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
A.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 B.国民可以自由请愿
C.国王不能擅自停止法律的执行 D.王权有限、王在法下
10.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①是广大民众长期斗争的结果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④彻底增强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这场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民族解放运动
12.1930年,美国将关税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英镑贬值,同年12月,日本也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这些指施
A.加强了各国对经济的干预 B.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C.使各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D.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建立
13.有一支舰队在洋务运动中诞生,其实力曾号称亚洲第一, 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支近代海军力量是( )
A.福建海军 B.广东海军 C.北洋海军 D.南洋海军
14.(1917年3月)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乌拉,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5.华盛顿:1732年出生于一个大种植园家庭。……他在担任总统的8年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若进行人物简介,你认为 “……”部分要补充的内容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时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②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③打败了法国殖民者
④1789年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早期殖民活动
D.基督教的兴起
17.有学者称“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事,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18.下列条约与中国有关的是
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条约》
③《九国公约》
④《凡尔赛和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正式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一场给美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措施”是( )
A.领导南北战争 B.实施“新政” C.推行冷战政策 D.参加协约国
20.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满足庄园内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土地实行公有 B.经济自给自足 C.庄园司法独立 D.居民都是农奴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能源技术是什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而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什么特征?
22.今天,和平与发展己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导致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让我们共同总结历史的教训,关注世事风云变幻,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场战争的性质。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材料三: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
材料四: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世界人民期待已久的“联合国”呼之欲出。战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奔涌而至,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应运而生。
(4)材料四中的“区域性组织”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分别指的什么?
材料五: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一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5)综合上述材料,世人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发展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某学习小组以《危机的应对》为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危机出现】
(1)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日本都出现了危机。请根据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分别指出三国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应对之道】
(2)面对社会危机,美国、俄国和日本都采取措施,战胜了危机,请将下表字母代表的相关内容填在答题纸上。
国名 美国 俄国 日本
领导人物 A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历史事件 B C D
共同作用 E
【经验总结】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解决危机途径方法的认识?
【规律探索】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发展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限制了国王的权力,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且发生质变,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故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排除AB项;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从1895年到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并在1913年到1919年增长速度最大,原因主要在于1919年前后,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故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推动、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不是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D;维新变法在1898年失败,排除C。故答案为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通过分析,我们看出C所述是不正确的,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二战前没有形成对立集团,只是建立了轴心国集团,所以答案是C。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使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分析可知:材料表明互联网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故选项C符合题意;互联网可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但题干材料未体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互联网可以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形成稳定的局面,但题干材料未体现,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互联网可能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但题干材料未体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B
【解析】
【详解】
根据“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为对
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成立于1955年5月14日。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乂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所以华沙条约组织不属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是“资本主义”。
6.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北内战时的两个法令颁布时间。美国内战初期,北方军事上的失利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为此,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和9月,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两个重要法令。这两个法令的颁布,使南北战争形势急剧变化,北方转为进攻阶段。2012年是这两个法令公布150周年。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
7.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④⑤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①③。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不符合“二战后”这一时间要求,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点评:二战后世界的格局经历了美苏争霸(冷战)、“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等几个阶段。BCD三个选项完全符合要求。而A项中的“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时间上明显不符合要求。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D项正确;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是《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排除A项;国民可以自由请愿不是《大宪章》的内容,排除B项;国王不能擅自停止法律的执行是《权利法案》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广大民众长期斗争的结果,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国家财政保障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①②③符合题意;过多的社会救济容易使人变得懒惰,不会增加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④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11.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结合所学可知,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期,英国也在平静的进行一场变革,这变革指的是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故B符合题意;英国“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不符合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指的是法国大革命,这时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不是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故C不符合题意;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20世纪60至9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的措施,以图转嫁危机,其结果是加剧了这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符合题意;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使各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C排除;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政权,D排除。故选择B。
13.C
【解析】
【详解】
北洋海军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其实力曾号称亚洲第一, 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C符合题意;福建海军、 广东海军、南洋海军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17年3月)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乌拉,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可得出,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项正确;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故含有③的BCD不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故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可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这样的“改变”开始于文艺复兴。故A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故B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早期殖民活动、基督教的兴起,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是解题的关键,此内容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这样的“改变”开始于文艺复兴。
17.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十九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起现代工厂制度。A正确;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错误;内燃机的发明主要得益于德国工程师,C错误;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D错误。综上故选A。
18.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订的公约。《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由日本继承,故C正确。《四国条约》是关于英、法、日、美等国在太平洋属地的问题。《五国条约》规定的是英、美、法、日、意五国海军的相关问题,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19.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的领导者是林肯,“冷战”是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而特意制造的,美国加入协约国是在一战时期,面对美国经济危机的混乱局面,美国第37届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以农业为主、均可满足庄园内人们的生活需求”可知,在经济生活中,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经济自给自足,B项正确;在庄园中,土地私有,居民还有农民,排除AD两项; 材料说的是经济生活,不是司法,排除C项。故选B项。
21.(1)电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进步性与扩张性(野蛮性)并存。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小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猛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可知,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使世界上大片地区的封建制度进一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始确立,是历史的进步。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知,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殖民扩张的手段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财富化为资本,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野蛮性)。综合可知,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进步性与扩张性(野蛮性)并存。
22.(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德国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等。两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也可)。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5)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正确态度价值观即可。如,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依据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在军事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如诺曼底登陆(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等。
(3)依据所学可知,“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区域性组织”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分别指的是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WTO),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它的成立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世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
23.(1)美国: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两种制度的矛盾也可)。俄国:农奴境况悲惨,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农奴制危机)。日本:外国入侵(或民族危机)。
(2)A.林肯 B.南北战争(美国内战也可) C.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也可)
D.明治维新 E.发展资本主义
(3)革命和改革都是因对危机的重要途径;革命和改革的选择一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任意一点得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由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导致了南北双方的矛盾,引发了南北战争;俄国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日本面临美国的入侵的民族危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到1865年林肯领导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俄国1861年沙皇亚利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改革;日本在1868年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三个国家的革命和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概括出,解决危机的途径可以是改革,也可以是革命,革命和改革的选择一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符合本国利益。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巩固与扩大的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点睛】
掌握关于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过程、结果;能够比较三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