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4.“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此次改革是( )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5.下图是七年级(9)班为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资料,由此判断此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拓 B.唐朝民族交往频繁
C.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D.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6.城北中学的向小飞同学暑假出国旅游,参观了一座外形像“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它位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希腊
7.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8.伯利克里时代被称为“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主要表现为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种姓制度正式确立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9.以下各项最能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B.使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C.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D.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10.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11.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革新,大机器生产逐步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或工业化时代。这一变化称为(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明治维新
12.下面的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三角贸易 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13.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B.参与制定和完善了美国1787年宪法
C.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14.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15.下图内容出自二战期间的
A.《凡尔赛和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九国公约》 D.《慕尼黑协定》
16.某校九年级一班举办“领袖风采”手抄报活动,下列摘抄的手抄报内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玻利瓦尔解放了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
B.尼赫鲁为印度首任总理,与周恩来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赢得独立,并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D.卡斯特罗领导巴拿马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7.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18.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综合题
19.时空观念,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509年,罗丐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亥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528年,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了一部法典。后来又先后汇编成《法学汇基》《新法典》《法理概要》等。
(1)根据材料内容,填写年代尺中相关的法律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查士丁尼时代的四部法律文献后来统称为什么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20.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籍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材料中的书籍中任选其中一个(《马可·波罗行纪》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书籍:《马可·波罗行纪》
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
作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些新能源的应用
(3)针对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材料四:图说历史
(4)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事件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5)图1所示是哪次会议期间的场景 这次会议上苏联的哪项承诺促进了图3事件的早日到来
22.思维导图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教科书的目录制作的有关“无产阶级运动”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他完成未填写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能种植农作物,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的是粟,故答案选A。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汉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秦朝的大一统王朝,所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建立,之后的东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A项不符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国家分裂,客观上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①是在汉代,②是在清代,③是在明代,④是在唐代。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题干中提到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汉语作为正音,符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吴起变法与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戊戌变法出现在近代,都不是鲜卑族的改革。C项正确,排除ABD。
5.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即《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此主题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汉丝绸之路的开拓、 唐朝民族交往频繁、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6.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参观了一座外形像‘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建筑是指金字塔。从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选A项,排除BCD项。
7.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的识记。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故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
8.D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是解题的关键,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指的是伯利克里时代,D符合题意;由于希腊确立的是民主政治,直接排除AC,B“种姓制度”是印度的,故选D。
9.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英国斯图亚特封建王朝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挑起了内战,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领导了人民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激化了与北美人民的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由此可知三者发生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正确;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排除;“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B排除;“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D排除;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是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史实的记忆能力。此题中的提示词是:18世纪中叶,大机器生产逐步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通过这些特征相对应学过的历史知识,可确定事件是工业革命,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2.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该图中出现三个地点欧洲、非洲、美洲,货物有枪支、杂物、奴隶、烟草、蔗糖等,很明显,这是“三角贸易”示意图。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血腥和资本积累
1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材料里的1862年可以推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林肯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法令的颁布,使得南北战争的形势急剧变化,最终南方军队投降,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题干中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内燃机的发明有关,故D项正确;坦克、飞机的发动机是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排除A项;人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与题干“坦克、飞机”的出现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出自二战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出自《联合国家宣言》。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故B项正确;1919年6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22年签订了《九国公约》,1938年9月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均与题干“出自二战期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四个选项中A、B、C三个选项所列举的领袖人物人物的事迹与史实相符。只有D选项与史实不符,因为卡斯特罗是领导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巴拿马。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答案选D。
1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的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所以选择D项;A是二战中的组织,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九国公约》,通过这两个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及其三项内容,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因此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冷战结束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1)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2)《罗马民法大全》
(3)由人治到法治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因此,A处填写“《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因此,B处填写“《十二铜表法》”;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C处填写“《查士丁尼法典》”。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9年,法律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汇编成《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是由人治到法治。
20.书籍:《神曲》、相关事件:文艺复兴。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或:书籍:《常识》、相关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或:书籍:《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关事件:美国南北战争。意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例如:
选择书籍:《神曲》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他的作品《神曲》批判了天主教会,肯定了人的尊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因此,相关事件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选择书籍:《常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批判英王暴政,号召北美人民脱离英国统治,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 因此,相关事件是指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选择书籍:《汤姆叔叔的小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这部小说通过顺从虔诚的汤姆叔叔的悲惨遭遇,控诉了万恶的奴隶制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的爆发。因此,相关事件是指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战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1.(1)第一次工业革命
(2)电力和石油
(3)注意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恶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雅尔塔会议。苏联承诺: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历史发展的潮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根据材料二“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电力应用方面,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使用的是汽油和柴油,使石油成了主体能源。因此,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电力和石油的应用。
(3)根据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恶化。
(4)第一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材料四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5)第一问,根据材料四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是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场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1945年8月上旬,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22.A.《共产党宣言》发表;B.五四运动;C.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
【详解】
根据学科思维导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A处填写“《共产党宣言》发表”;根据学科思维导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B处填写“五四运动”;根据学科思维导图“俄国十月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因此,C处填写“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