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练习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封臣”反映的是西欧(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比例从表中可知( )
A.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B.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
C.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战争和科技无关
D.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3.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消除的障碍分别是
①英国殖民统治 ②分封制度 ③黑人奴隶制 ④农奴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一群人“共同统治”一个国家的法律依据是( )
A.《法典》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查士丁尼法典》
5.下列有关列宁和斯大林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两人都曾经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B.两人都对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在两个人的共同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D.两人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6.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7.上世纪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异常艰难,对此,北京大学王勇教授告诉《决策》:“当时中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在改革受到既得利益制约的情况下,需要寻找一个体制外的压力也就是国际经济体制给我们的压力。”这是指( )
A.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B.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C.加入世贸组织 D.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8.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解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减少财政赤字
9.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同盟关系破裂,转而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对抗,人为地把世界分为两极。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成立 B.华约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铁幕演说
10.二战期间召开的、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二、综合题
11.在20世纪,人类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世界通史》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民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使纳粹国家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该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次战争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所述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12.国际贸易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际贸易”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国际贸易之发展]
材料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
——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到2016年取得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国际贸易之挑战]
材料三
图A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 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 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 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 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 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图B你头上悬着核弹头,敢说“不”吗?
(3)依据材料三图A,概括当今世界出现“逆全球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影响。依据图B,分析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在当前世界逆全球化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高发、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中国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请你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合理化建议。
13.阅读材料,回答美国历史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严格监督一切银行储蓄、信贷和投资,以制止利用他人存款进行投机的活动;必须提供充分而有偿付能力的货币。”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 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和冲突:保守派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竹杠”表示不满;激进派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欢呼,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四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的依据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到的“林肯拯救了美国”?
(3)材料二中“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为了兑现材料二中的承诺,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欢呼”?
(5)材料四中提出的政策被称为什么?这一政策的出台有什么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