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23: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世界史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
十月革命(1917年)
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交流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重点: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重难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原始社会
文明社会(奴隶社会)
概念释疑:何为“文明”?文明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文明产生的标志:阶级、国家、城市、文字
上古史
文明的产生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原始社会特征:
主要依靠采集植物的根茎、果实以及狩猎为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2)时间:公元前1万年(新石器时代)
(3)地位: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剩余产品
私有制
社会分化
阶级产生
国家产生
文字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调整
上层建筑改变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整体:大多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具体:基本独立发展有多元特征、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前2070年
前18世纪
前6世纪
印度河文明
巴比伦文明
佛教产生
印度文明
华夏文明
希腊城邦文明
回顾
元谋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旧石器时代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1万年前
前5000-3000年
前3000年
黄河 龙山文化
辽河 红山文化
长江 良渚文化
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前2070年
夏建立
世袭取代禅让
早期文化
前1600年
商灭夏
前1046年
周灭商
奴隶制国家
把上述图片匹配到时间表上 说明理由
渔猎采集
原始农业
私有制 阶级 早期国家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①前3500左右:产生最初的文明;
②约前2900: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前18C: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①制度:汉谟拉比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产生发展:
成就:
③楔形文字
④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⑤ 诞生洪水和方舟传说
⑥ 发明60进制
政治:
文化: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影响: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泥板(大英博物馆藏)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汉谟拉比法典》又名“石柱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
A.《汉谟拉比法典》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B.《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汉谟拉比法典》建立种姓制度的意图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材料一: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材料三:……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埃及法老
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产生发展:
成就:
①确立法老至上权威;
②建立起官僚系统。
政治:
③神话和文学故事;
④象形文字;
⑤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⑥金字塔;
⑦莎( suō )草纸。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
成就:
金字塔
文化: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
④金字塔
⑤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⑥莎( suō )草纸
①种姓制度形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古印度文明
产生发展:
成就:政治:
①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诞生
②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实质: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目的:是维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特征:四大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级世代相传。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古印度文明
成就:
②佛教产生;
释迦牟尼
佛教
时间:前6—前4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地位: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
影响: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③《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④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文化: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
④金字塔
⑤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⑥莎( suō )草纸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 《摩诃》《罗摩》; ③1到9,0,按位计值。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希腊文明
产生发展:
成就:
①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
和迈锡尼文明;
②前8--前6C:城邦逐渐发展
起来。
①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政治:
城邦民主政治:
基础:奴隶制基础之上
参与人员:成年男性公民
内容: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②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曾经创造了不同于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一一民主制。关于雅典民主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外邦人和奴隶不享有公民权利
B.雅典所有男子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家庭出身的女子享有公民同等权利
希罗多德
(西方“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④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贤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
④金字塔
⑤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⑥莎( suō )草纸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 《摩诃》《罗摩》; ③1到9,0,按位计值。
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成年男性享有,妇女、外邦人、奴隶无权享有)
哲学:苏、柏、亚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多德、修昔
底德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史料1:
史料2: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
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
人,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史料3:古希腊土地贫瘠,农业耕作条件先天不足,但盛产葡萄酒、橄榄油等,
希腊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航海条件,向海外输出酒、布匹等
产品。
史料4: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精彩地讲到大海和人类精神的联系:大海给了我们茫
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
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有哪些?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史料1
史料2
史料3
史料4
山地、
海岛、欧亚非要冲地带
城邦、小国寡民
工商业经济
冒险探索的性格
吸收欧亚非文明
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平等观念
人文精神
辉煌文化
地理环境
国家制度
经济类型
民族性格
请以古希腊文明为例,概括影响文明多元的因素有哪些?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
思考探究: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