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35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35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2 11:50:56

文档简介

学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班级 姓名
【要求】
课前预览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
查阅如下概念:欧洲中世纪、分封制、宗教改革、民族国家、英法百年战争、国际法;
重点思考问题:①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王权扮演了什么角色。②国际法的问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③国际法演变呈现的特点。
通过材料分析,完成课堂探究部分。
如在课上学习时存有疑问,可留痕于课后总结一栏。
【知识梳理】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得到加强。此后的 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也得到强化, 和 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1534年,英国颁布 ,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 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这一时期,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二)民族语言形成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兴起,英、法等国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
13世纪,以 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 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三)法国大革命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 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 。这些民族国家有由单一族群组成的,更多则是由多个族群组成。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形成的背景:随着 的出现和 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二)荷兰人格老秀斯在1625年岀版的 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三)1648年, 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四)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 逐渐建立起来。
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 。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两次大战期间
背景: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 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内容: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评价:但是,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 苏联也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
(二)第二次世界后
表现: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 。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 “大国一致”原则, 。
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 。
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在此期间, ,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评价: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课堂探究】
1.材料: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强大的王权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2.材料: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任,也否认王朝国家是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呼声,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民族主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在近代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材料: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1530年以后,欧洲进人所谓“宗教战争”时代。这种以军政革命为诱因而爆发的战争成为早期近代欧洲国际政治的核心,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
——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
思考: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课后总结】
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PAGE(共35张PPT)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国际法的发展
第11课
11
本课目录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1.………………专制王权国家
2.………………近代民族国家
二.国际法的发展
1.………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2.…………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3.…………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4.…………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11
分封制形势图
孱弱的等级制王权
封臣封君关系缔结仪式
▲试比较欧洲中世纪分封制与中国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中世纪的二元制结构——王权&教权
封君:大土地所有者。
封臣:获得土地,对封君效忠,承担义务。
特征: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影响: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整个社会处于政治分裂和权力分散中。
11
洗礼、圣餐礼、接受礼、忏悔礼等,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否则即为异端。基督徒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甚至国王的加冕,也需获得教会的认可。拉丁文是教会钦定的神圣语言,是欧洲唯一的书面语言。
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产生矛盾,教皇决定革除亨利四世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誓约。亨利四世被迫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来到诺莎城堡,恳请教皇接见和原谅。
教会控制意识形态,影响力超越疆界,普世的而非民族的基督教世界一统天下。
国王接受加冕
主交给彼得治理的不仅是整个教会,而是整个世界。
——英诺森三世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中世纪的二元制结构——王权&教权
卡诺莎觐见
材料: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11
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封建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中世纪的二元制结构——王权&教权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11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李堃)
1455年至1485年,英国金雀花王朝的两个分支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之间发生内战,在这场战争中,两大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如恩格斯所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
蔷薇之战
中世纪的城市
1.内战削弱贵族势力,客观上有利于加强王权
2.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王权不断加强
11
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反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
1、"因信称义"。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
4、王权高于教权。
5、建立本民族教会。
3.教会权威大大下降,基督教世界分裂,世俗王权乘势而起。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王权不断加强
11
英王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宣布脱离教皇管辖。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至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英王亨利八世
法王路易十四
朕即国家
严厉镇压反叛贵族;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整顿军备,扩充兵源,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推行重商主义。
结果:专制王权纷纷建立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王权不断加强
11
材料: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强大的王权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结束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是新兴城市(经济)的保护者
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我的国王我的国
王权不断加强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11
材料: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
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经》译本。
——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律文件使用以巴黎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推广普及,使宗教共同体影响削弱,民族共同体地位上升。
ABCDEF
莎士比亚
我对现代英语的影响和贡献很大哦
民族语言的隐性作用
民族国家1.0版本:专制王权国家
11
材料: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民族国家2.0版本:近代民族国家
法国的民族英雄:圣女贞德
英法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00多年,法国民族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最终击退英国,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
为国王而战
为国家而战
民族战争的激励
材料: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任,也否认王朝国家是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呼声,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民族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作用。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也
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的忠诚,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2.0版本:近代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
进步思想的醒悟
11
军乐整合了在所有分散的心中跳动着的对祖国的爱;思念阿尔萨斯——洛林,但从没有说出口的年轻糕点师傅和老先生们,通过军乐集合起来!
——克洛德·德彪西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反法同盟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义勇军高唱着一支进行曲奔向巴黎,这就是《马赛曲》,它激励着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斗志。
民族国家2.0版本:近代民族国家
7月14日为国庆节
蓝、白、红三色旗为国旗
《马赛曲》为国歌
《马赛曲》曲谱
软文化的熏陶
11
想想:中国有哪些国家节日?
▲国庆节、建军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
想想:中国有哪些增强国家观念的法规条例?
▲《国旗法》、《国歌法》、《人民币法》、《反分裂国家法》等。
家国天下
家是小的国
国是大的家
有国才有家
家和国更强
民族国家2.0版本:近代民族国家
软文化的熏陶
11
我的国家我的国
专制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国王 —— 国家
臣民 —— 公民
专制 —— 民主
个人 —— 民族
民族国家2.0版本: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给他的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主权就是超越于一切公民与属民之上的不受任何限制之最高权力”。
——让·博丹
[思维碰撞]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怎样看待顾炎武的天下观?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明朝灭亡后,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参加抗清复明活动。
强调仁义道德
具有朴素的民族意识成分
从文化视角区分国与天下
未能跳出夷夏之辨的概念范畴
材料: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特点以及意义。
[思维碰撞]
特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反专
制、求民主成为价值追求;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
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均束力的法律系统。
——牛津法律大辞典
▲思考:从概念来看,国际法具有哪些特征?
适用主体是国家。
它是各国通过协议共同制定的。
具有一定约束力。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International Law
11
——许二斌《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材料: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1530年以后,欧洲进人所谓“宗教战争”时代。这种以军政革命为诱因而爆发的战争成为早期近代欧洲国际政治的核心,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
——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
世界需要秩序,时代呼唤理性
必要性
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国家间交往频繁
战争等国家间冲突增多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1625年,格老秀斯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材料: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
——格老秀斯 《 战争与和平法》
▲这段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这一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两大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
2
1625年,格老秀斯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17世纪,欧洲各国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1
2
3
外交人员享有人身和名誉不可侵犯、司法管辖豁免、捐税和劳务豁免等特权。
1625年,格老秀斯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 、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1
2
3
4
1625年,格老秀斯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17世纪,欧洲各国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但是,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而一些国家也没有遵守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的非战公约原则。国际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签署现场
5
6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缔结,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5
6
7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国际司法制度得到发展,成立国际法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扩大。
5
6
7
8
海牙国际法庭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缔结,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属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如1994 年,国际法庭经过审议,裁决利比亚与乍得有争议的地带属于乍得,从法律上结束了持续了 22 年之久的边境纠纷。
海牙国际法庭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5
6
7
8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9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缔结,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国际司法制度得到发展,成立国际法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扩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International Law
11
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各国接受,民族自决、互不干涉内政等载入国际文件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国际法主体大大增加
1
国际法内容不断充实
2
国国际法形成较完整体系
3
随着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法也与时俱进
过去适用少数欧洲国家到联合国成员国都是国际法主体
过去主要涉及战争、和平到国际人权、外层空间、跨国犯罪等各领域
升级啦
国国际法国家本位观淡化
4
各行为主体把关系全人类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等共同利益置于首要地位
11
【自闭状态下的荒唐】
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清朝管理周边国家、地区的机构有理藩院和礼部。理藩院管理落属如蒙古诸部、西藏、青海、廓尔喀等国;礼部则管理属国——朝鲜、缅甸、琉球等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亲疏远近不同,于礼同为属国,即所谓“亲疏略判,于礼同为属也。”乾隆二十二年开始实行全面海禁,中国开始了所谓的“闭关锁国”。此时没有对外交往,更何谈国际法。
——李露雅《国际法源流》
为人熟知的马嘎尔尼使华事件
有皇朝无外交
有天下无世界
有贡使无使节
有大清律无国际法
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11
林则徐赴粤禁烟期间,深知““筹夷务必知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草定控制之方””,组织人力编成我国第一部简介西方国际法的中文译著:《各国律例》,目的在于“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839年7月7日,英国水手在尖沙咀行凶,打死中国人林维喜。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藏匿凶手,拒不交出,林则徐查明案情,仔细察核国际律例,确信“杀人偿命,中外所同”,要求英方交出凶手,林则徐严正指出,国际间“向有定制,如赴何国贸易,即照何国法度,其例甚为明白”。林则徐依据国际法精神,驳得义律理屈词穷,狼狈不堪,处境被动。
先行者——林则徐
【正视世界的早期实践】
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11
材料:咸丰帝谕军机大臣说“如欲亲递国书,必须按照中国礼节,拜跪如仪,方可允行。”咸丰帝又把风行了几千年的跪拜礼制抬了出来。为了维护这种体制,他表示“设该夷固执前说,不知悔悟,惟有与之决战。”
——徐立亭:《咸丰、同治帝》,吉林出版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巴夏礼代表联军入京谈判被扣押,当时被扣押的有英国翻译洛奇以及随员26名,法国人13名。
材料:怡亲王载垣上奏咸丰帝说:“该夷巴夏礼善能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
——刘华明等著: 《慈溪全传》,印刷工业出版社
咸丰帝(1851—1861)在位
巴夏礼
扣押外交人员!
【自闭状态下的荒唐】
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11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恭亲王奕 为首任大臣。该机构的设置是旧式外交体制应对外来挑战的反应,也表明中国在外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丁韪良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一书翻译成中文,名为《万国公法》,清政府拨款将其刊印发行,这是清政府对源自西方的国际法的正式认可。
1876年,郭嵩焘率随员出使英国,在伦敦设立使馆,他也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留心英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和科学状况;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得到清廷赞赏。
郭嵩焘
近代外交的失当与尝试,正是中国艰难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写照。
【正视世界的早期实践】
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11
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
——《红十字公约》
材料: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 、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阅读上述材料,探讨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
国际法将国家间权利与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由各国予以遵守,有利于防止战争与冲突,保障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1
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等仍在作祟,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967年,光华寮案发生,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3年底到1984年初,美国在尼加拉瓜的数个港口布雷,严重威胁航行安全。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4年,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实行种族大屠杀,共造成约100万人死亡。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 ……
11
本课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
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国际法
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
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为什么拥戴国王?
——为什么抛弃国王?
必要性《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必修的基础上,从政治学角度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内容依照时间线性发展进行表述,呈现了中外历史上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对中外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第四单元主题为“民放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该课涉及主要内容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等,按照时空顺序呈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的逐渐成熟。形成初步的国际交往的准则常识,提升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国际交往的法制精神,进而增强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学生情况分析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课程,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分值的比例,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方法欠缺,直接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民族国家、国际法等概念并不熟悉,这部分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较遥远,在学习中不易产生共鸣,因此要通过鲜活的历史情境与话题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指导。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研习的学习方法,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多角度、深层次探究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与国际法发展这一课题具备了基础。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能通过史料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文字、图片、史料等资料,认识国际法和特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研习,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原因,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与这个国家的民族灾难或者历史传统密不可分,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才更激发了本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通过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国际法的产生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醒悟和需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国际事务势不可挡,中国恪守国际法精神和准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教学难点国际法的演变、特点和作用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史料教学法、阅读指导法
板书设计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民族国家的形成1.专制王权国家2.近代民族国家二.国际法的发展1.国际法的缘起及演变2.近代中国与国际法3.国际法的历史作用4.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没有它,现代化是无从谈起的。现代化都是以民族为单位发动的,各民族都追求自己的现代化。 听讲、思考。 通过教师讲解,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主题。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设问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之前,西欧是什么样子呢?(展示材料,归纳答案)。基督神权超越疆界,各地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附属于罗马教皇的权威。分封制导致“只知有领主不知国王何许人也”的情况很普遍,更没有国家的概念。设问2:西欧专制王权是如何形成的?对民族国家形成有何作用?(展示材料,归纳答案)专制王权成为民族力量的化身,也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在提升本民族经济和政治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制王权国家被视为民族国家的起点。设问3:为什么说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形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展示材料,归纳答案)摆脱了天主教会势力,强大的王权保证了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设问4: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概括什么是民族国家,其基本特征是什么?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设问5:出示材料,探究问题:正确区分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开发性探究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由教师进行点评)。 回忆初中中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 引领点拨学生掌握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的原因以及民族意识的含义。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充分提取有效信息的史料研读能力。
二.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法国际法的发展概况,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内容梳理不难,由学生自学掌握,并根据自己特点,利用不同的形式,做好知识落实。教师过渡: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国际法也就应运而生了。1.结合材料与教材,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国际法形成于欧洲,形成于近代”?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众多民族与主权国家的建立。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各国的联系与交往。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打破了神学观念。格老秀斯提出国家主权学说,奠定国际法的基础。2.以时间为序自主梳理国际法发展的脉络,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探讨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4.结合时事,指出国际法的局限性和遭遇的挑战。中国与国际法选取近代以来的一个历史时段,用马嘎尔尼使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总理衙门等史实,说明中国由自闭到逐渐适用国际法,融入国际社会。 听讲、领会。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答案。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完善表格。感悟,思考。 点出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
课堂小结 以 在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原因和表现的学习中,使学生 领会到 国际法的产生是因为主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 意识的加 增强,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 的关系,减 减少武力冲突,同时伴随着国际交往和联系的 增加,近代外交制度也随之产生。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