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材料一:夜色一片漆黑,大雾弥漫。店铺里的灯光几乎穿不过越来越厚浊的雾气,街道、房屋全都给包裹在朦胧混浊之中。
——《雾都孤儿》
手工工场雇员
一、雾缘何而生?
18世纪逐渐成规模的手工工场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一、雾缘何而生?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问题1:比较工场与工厂?
手工工场
一、雾缘何而生?
工场
工厂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规模小、零碎分散
规模大、集中
动力
规模
问题2:如此规模大的工厂该使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
一、雾缘何而生?
问题2:如此规模大的工厂该使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
①协同劳作
②严格的规章制度
③工厂主监督管理
④倒班制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主义私有制
生产力:
手工劳动
机器大生产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一、雾缘何而生?
⑤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工厂制
问题3:工厂制确立了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雾缘何而生?
问题4:比较工厂与垄断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
中小企业占多数
规模巨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管理模式
规模
材料二:但是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他不会独断专行,而是尽量把职权交给手下,自己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以平和的态度过问……
——《洛克菲勒企业管理方法探析》
二、雾下新貌
材料三:许多路灯已经熄灭,几辆乡下来的大车朝着伦敦方向缓缓而行。偶尔有一辆溅满泥浆的班车辚辚驶过,驭者见哪个赶大车的动作迟缓,还走在逆向的一边,怕班车会因此比规定时间晚十几秒钟到站,就给他一鞭子以示教训……后来出现了三五成群去上班的工人;接着是头上顶着鱼篓的男人和女人、拉蔬菜的驴车、满载活的或宰好的整只猪牛羊的马车、手拿提桶送牛奶的女人以及把各种食品运往东郊的川流不息的人们……愈是临近老城,人声就愈趋繁忙……车马和人声终于汇成一片喧嚷……对于伦敦城的半数居民来说,忙碌的上午开始了。
——《雾都孤儿》
问题探究:材料三反映了伦敦哪些现象?
交通
时间观
商品丰富
人口
城市化
二、雾下新貌
材料四:以伦敦人口为例:
1801年——111.7万,
1831年——190.7万,
1841年——223.9万
1851年——268.5万
1861年——322.7万
1881年——477.0万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五: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工业革命前的伦敦城市布局
1870年的伦敦城市布局
二、雾下新貌
二、雾下新貌
材料六:“由此类徒工的厂主出资,聘请适当的、老成持重的教员,在此类工厂安排的专用场所教徒工们读书、写字及算术……”
——《被遗忘的苦难<工厂法>》
贝尔—兰开斯特制
二、雾下新貌
二、雾下新貌
伦敦伊丽莎白塔
汉阳铁厂
天津永利碱厂
对中国:
①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
二、雾下新貌
恩格斯根据英国一个童工调查委员会报告中的材料这样描写国千万个小查理、千百个奥利弗的处境:“孩子们总是半饥半饱,穿得破破烂烂。他们有一半人不知道什么叫吃饱,许多孩子一天只吃1个便士的面包,或者在午饭以前一点东西也不吃;甚至还有一些小孩子从早晨八点到晚上七点连一点东西都吃不到。他们常常衣不蔽体:许多孩子甚至冬天还赤着脚。”
奥利弗被老板痛打
狄更斯
工厂里的童工
三、雾中阴霾
四、雾后曙光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欧文
四、雾后曙光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智能时代
?
公元前15-前14世纪
公元前4000年
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21世纪
谈一谈:你眼中的两次工业革命下的时代特征?
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工厂制开启下的新时代
钢铁时代
铁路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