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9课 对外开放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提示:了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为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创办”“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中前两目主要讲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目主要讲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就的递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放的实质和内涵是难以理解的,需要补充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加以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经济的新变动,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我国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试行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的步伐,民族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经济也开始融入世界。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融入世界的?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珠海、汕头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是对外开放的“ ”)。1988年建立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上海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建立沿海经济特区:1985年起,建立了长三角、 、环渤海、上海 、闽三角开放区。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全方位、多层次、 (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年12月。
合作学习 一、 建立经济特区 1.经济特区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 2.何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材料: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在设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二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3.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4.经济特区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材料一:图片展示:1979年的深圳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图略)据统计: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短短几年时间,深圳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急剧增长,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蜕变成繁华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二:邓小平1984年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过渡: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接下来,利用深圳特区的建设经验,中国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二、扩大开放阅读教材总结:继经济特区之后我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成怎样的格局?(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4)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意义: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学生思考: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获得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性质: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职能: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宗旨: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历程: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期间经历了15年的艰难历程。3.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材料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让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流入国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由于享受多边的关税减让,有利于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有利于实现“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材料二:更多的境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总结:机遇: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开放有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挑战:给我国经济体制(尤其是弱势产业)带来挑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竞争力4.影响: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巩固练习 1、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20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 D ) A.32周年 B.35周年 C.38周年 D.40周年 2、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B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3、邓小平说,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C ) 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 4、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C ) A.增设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A ) ①广东 ②福建 ③海南 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6、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7、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组织的标志,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D ) A.1947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1年
教学总结 对外开放是历年来中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呢 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但在深入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教材习题 P45课后活动 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