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课 歌曲《春天来了》花城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课 歌曲《春天来了》花城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21 21: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春天来了 课型或模块 综合课
教学目标 设计提示:教学目标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每一课可重点采用一至两条学科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1.审美感知;2.艺术表现(创造表现含于此中);3.文化理解(包含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理解世界各民族多元音乐文化)。
1. .感受“春”的音乐形象,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演唱《春天来了》。
2. 用梳琴、竖笛、打击乐器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并且表现乐曲的“重复” 与“对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感受乐曲的“重复” 与“对比”。
教学难点 表现乐曲的“重复” 与“对比”。
教学内容分析 1、《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歌曲有“ABA”3个乐句组成,其中乐句B还编有轻快的二声部合唱。2、教学对象是本校三年级学生,梳琴是本校特色项目之一,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开展梳琴普及教学,全都有一定的梳琴弹奏技能和学习习惯;二年级开始以自主报名的方式参加学校开办的竖笛课外兴趣班,部分学生有初步的竖笛学习和演奏能力。
教学策略 以当前音乐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伴奏、合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和表现,让学生在快乐参与的实践过程中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梳琴、竖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多媒体展示春暖花开、小鸟欢唱的场景。 感受美丽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心情,通过“呼吸新鲜空气、寻找小鸟”等方式进行气息与发声练习。 多媒体、钢琴 采用观察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创设情境,感受美丽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心情,进行趣味气息练习、发声练习,为感受和表现歌曲做铺垫。
展开阶段 小鸟在这美丽的春天里愉快的歌唱,它们在唱什么呢? 扮演不同的小鸟角色,以打手号构唱、视唱、视奏等方法分班学唱A、B乐句旋律。 多媒体、钢琴、竖笛。 采用谈话、讨论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律动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学习歌曲中的“重复和对比”,通过聆听、、律动、演唱、演奏和分组合作等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表现歌曲,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展示平台。
把这些小鸟们的歌按顺序排列组合,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德国民谣《春天来了》,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ABA“重复和对比”。 1、律动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多媒体 采用抽唱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2、从教师范唱中感受“重复和对比”。
3、探讨和表现“重复和对比”:A乐句优美连贯,B乐句活泼跳跃。A乐句中弱,B乐句强。
拓展阶段 除了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来表现音乐中的“重复和对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音乐中的“重复和对比”? 1、在B乐句加入第二声部进行二部合唱。 多媒体、钢琴、梳琴、竖笛 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通过合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
2、用梳琴弹奏B乐句第二声部。
3、竖笛吹奏B乐句主旋律,梳琴弹奏第二声部。
4、钢琴、竖笛、梳琴合奏。
5、用三角铁、铃鼓、响板为A乐句伴奏;用双响筒、铃鼓、响板为B乐句伴奏。 多媒体、钢琴、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梳琴、竖笛
结束阶段 让我们唱起来,奏起来,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愉快美好。 完整的以合唱、合奏的形式表现歌曲。 多媒体、钢琴、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梳琴、竖笛 采访式总结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总结,巩固教学效果,为课后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指引方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