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有魏晋散文,也有唐宋散文。虽然都是山水游记散文,又各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序”“赋”“书”“记”的区别,从写景,抒情,议论上看更是各领风骚。
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远古的简单记事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的散文,其中尤以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和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最为出色。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的开始出现则缘于东晋时期文人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又一个高峰,他们描山绘水,记游抒怀之作极为丰富,是古代散文的又一个亮点,其影响直至明清而不衰。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共同特点在于,都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又都寓感情抒发,讲述道理于其中;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这些作品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来琅琅上口。
阅读和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首先要反复诵读,力求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读懂文章。多背诵名家名篇,品味感受山水游记散文的优美语句,领略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还要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认真体察景物之中所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其感情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预期成果:多背诵名家名篇,品味感受山水游记散文的优美语句,领略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还要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认真体察景物之中所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其感情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2了解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
??3学习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作者个人感慨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4学习阅读和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读记游散文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序”“赋”“书”“记”的区别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特点
4、用反复品味的方法,鉴赏经典语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察景物之中所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其感情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2.在品味、探究注意体会作者在旷达超脱之下,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的苦闷和自我排遣的抑郁悲伤。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学习本文要熟读成诵,注重体会景,情,理交融和赋文精美的语言妙处,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这一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学习的重点是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学习的主要内容:a了解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b了解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c学习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作者个人感慨和志趣的写作手法。??d学习阅读和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方法。
4.学习记游散文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如何理解“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如何理解“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 1课时)
专题二: 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 2课时)
专题三: 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 1课时)
专题一
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欣赏文中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如何理解苏轼对自己生活的悲与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古代散文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苏轼
问题:
1. 欣赏文中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问题:
1.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
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
2.课堂讨论、探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 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理解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轼采取的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为什么?
其结果怎样?
如何理解苏轼采取的是这种人生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赤壁赋》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苏轼采取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为什么? 其结果怎样?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如何理解苏轼采取的是这种人生态度?
借助网络资源,明确《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活动四: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如何理解苏轼采取的是这种人生态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去学习。
学习结果:学生对赋文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到赋得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学生对赋文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到赋得特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是?
杜牧的《阿房宫赋》的特点是什么?
苏轼赋文的特点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等赋,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杜牧的《阿房宫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苏轼赋文的特点是什么?
?和苏轼的诗词一样,苏轼的赋同样具有写真景、抒真情、言至理的特点。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讨论,都能做到自然和谐统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行云流水皆能成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他的赋很少有雕琢斧凿的痕迹,其中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找出文本中有关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学会总结苏轼赋的特点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