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6 14: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下
所需时间
课内5课时+课外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作家们运用小说语言、戏剧语言与影视语言构筑出一个个各具风貌的艺术世界,走进其中,我们与许多性格独特的人物相识。
本主题单元分为三个专题:“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的复苏”。三个专题分别突出人性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三组矛盾。第一专题探讨的重点是怎样认识人性中的真与假的复杂关系;第二专题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第三专题探讨的重点是怎样凭借人性来战胜人的兽性,以免掉进恶的深渊。三个专题各有侧重,互为补充。通过学习和探讨,能够对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美丽与丑陋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自觉的道德追求。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禺的生平经历和戏剧创作成就;
2、了解雨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
3、学生要掌握戏剧、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学生能够掌握欣赏小说、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生能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还是假?
2.如何看待人物的美与丑?
3.人性能否从兽性中回归?能回归的根源是什么?
专题划分
1.灵魂的对白
2.美与丑的看台
3.人性的复苏
专题一
灵魂的对白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中的一场戏。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共同研讨了解旧社会家庭悲剧以及人物矛盾复杂的两面性。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剧本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
2.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3.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
本专题问题设计
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影影视文件话剧《雷雨》
常规资源
苏教版第四册教材及语文读本第四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1、人们常说人生如戏,其实戏又何尝不是人生呢。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真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雷雨》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杰作,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2、名家评说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1.课前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曹禺及《雷雨》的创作。阅读《雷雨》全篇。梳理人物关系及情节。
活动2.课内1研读文本。谈对周朴园的印象
周朴园在文学界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大家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活动3.课内2研读文本。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
(在上面两个活动中,学生分角色朗读,共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
活动4. 揣摩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人读原句,其他同学补出潜台词
(1)“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为了敲诈我,你可真费尽了心机啊!
(2)“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潜台词:说出我们过去的丑事,不仅会让外人笑话,也会让你我的子女笑话的,如果我这一张脸没有地方摆的话,你那一张老脸就更没有地方可摆了,因为我毕竟是男人,你毕竟是女人啊!
(3)“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潜台词:你大不了想敲诈我几个钱,好吧,你开个价吧!
(4)“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明确:潜台词:你我以前的事,千万别让他知道;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5)“不过是——(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死了的。”
潜台词:你千万别让他认你为母亲,这会影响他前途的。
活动5.学生课外观看视频《雷雨》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3.积极主动阅读,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专题二
美与丑的看台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体现了雨果作品浪漫主义的特点。小说情节惊险、怪诞,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色彩斑斓,富有感情。本文节选第六卷第四章。小说通过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小说情节、人物。懂得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对比,人性的真善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题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内涵是什么?
作品中有哪些对比?通过对比又表达了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人性的真善美有何理解?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课件、影视文件《巴黎圣母院》
常规资源
苏教版第四册教材及语文读本第四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小说《悲惨世界》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1、课前预习,并观看《巴黎圣母院》影片;
活动2、课内阅读文章并梳理小说情节,思考:为什么这里要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最后归纳总结。
活动3、丑与美有着鲜明的对比,具体有哪些对比?(讨论回答)
(1)伽西莫多的以怨报怨和爱斯梅拉达的以德报怨作对比,当然,伽西莫多的愤怒是被群众激起的,并不能说是作者要着力批判的;(2)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的对比,一个善良,勇敢地去帮助伽西莫多,后者虚伪、阴险,完全不顾伽西莫多的死活,只想撇清自己的罪行;(3)群众前后语言行为的对比;……(言之有理也可)
群众前后语言行为的对比
文章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刑台,写围观群众,写刽子手行刑的过程,写他们对伽西莫多的态度,还有可怜的伽西莫多的反应。
用大量的篇幅写仿佛和情节无关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下文爱斯梅拉达的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也和下文进行强烈的对比,用人们的愚昧无知来突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美丽。
活动4、读《语文读本必修四》中“人性美丽”“扭曲的心”两个专题的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雨果一贯主张以道德感化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这篇课文里同样也是如此,丑陋的伽西莫多受到了感化,人群也受到了感化。
在美与丑之间,我想我们大家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和答案。文章也印证了一句老话——“人不可貌相”,伽西莫多貌丑心善,副主教貌善心丑,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是雨果理想化了的,她是真善美的完美体现,不仅仅有美丽的外在,更有美丽的内在。当然,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是,外表是我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的,我们能够选择的是如何提升内在。
在文学宝库中,还有无数反映人性这一永恒主题的作品,正所谓“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相信通过更多的阅读会使你对人的心灵,对人性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可以在课后互相交流一下。
教学评价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了解小说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个性化阅读,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
专题三
人性在复苏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体现了雨果作品浪漫主义的特点。小说情节惊险、怪诞,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色彩斑斓,富有感情。本文节选第六卷第四章。小说通过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小说情节、人物。懂得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对比,人性的真善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电影剧本特点,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2、寻找剧中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体会人性的复杂性。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兽性在文章中有哪些明证?
2.名单有怎样的性质?
3.辛德勒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使人性回到自己身上的原因是什么?
4.对比辛德勒,高斯的人性是怎样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课件、影视文件《辛德勒名单》
常规资源
苏教版第四册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1、课前发问卷和影片相关资料,了解电影剧情,获得感性认识。
活动2、梳理电影情节:
天上下骨灰雨;
②决定花钱拯救 ;
③与服装厂老板谈判;
④辛德勒和伊特兹哈克在房间里面打名单,念人名;
⑤装妇女的火车开错了道路,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⑥女人们用恐惧的眼神望着水管喷头。
活动3、研讨:辛德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辛德勒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了吗?
活动4、对比阅读:剧中另一个人物高斯。
教学评价
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成果共享;
能抓住细节,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理解电影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物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