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B.普朗克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首次提出能量子的观念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现象
D.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和中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β衰变说明原子核中存在独立的电子
C.不确定性关系说明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光子的动量和位置
D.光的波动性是因为光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彼此相互带动
3.家庭装修中释放的甲醛和射线是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家庭装修中的射线来源往往是不合格的瓷砖、洁具等,瓷砖、洁具释放的氡气()具有放射性,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则氡222衰变释放出的粒子和密闭房间中氡气浓度减小87.5%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A.电子,11.4天 B.质子,7.6天 C.中子,19天 D.α粒子,11.4天
4.关于原子核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质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B.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都遵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C.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质量数减少4,且常常伴有γ射线产生,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即减少的质量
D.衰变成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同时伴有γ衰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D.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特征
6.居里夫人一份约120年前的手稿被保存在法国国立图书馆,记载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手稿中残留有镭至今仍具有放射性,因此存放在铅盒里。已知镭的半衰期是1620年,如图所示表示镭含量的直方图中,“今年”表示今年手稿上镭的含量,则可以表示当年手稿上镭含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紧密联系,下列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中,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
B.体操运动员落地时屈腿能减小触地过程中受到的冲量
C.β衰变时产生的电子是核外电子被激发形成的
D.(钍)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经过96天后还剩0.25g
8.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Th核,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可表示为:
B.衰变后的Th核和α粒子等轨迹是两个内切圆,轨道半径之比为1:45
C.Th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比为2:117
D.若α粒子转了117圈,则Th核转了45圈
9.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C.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10.若用x代表一个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的原子来说( )
A. B.
C. D.
1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衰变成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B.黑体辐射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原子核了
D.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因此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人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B.玻尔原子模型引入了量子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D.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物质波的波长与动量有关
14.1909 年卢瑟福用 粒千轰击金箔,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的穿透能力很强
B.粒子不带电
C.Th 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生成新核Pa
D.H和H聚变,放出一个中子,产生一个粒子
15.通过β衰变放出能量高达315keV的高速电子衰变为,同时会放出两束γ射线,在农业、工业、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对于质量为的,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质量为m,其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的半衰期为( )
A.2.12年 B.5.27年 C.4.34年 D.6.97年
二、填空题(共4题)
16.、、三种射线的电离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贯穿本领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17.衰变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无线电波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18.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在β衰变中产生的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几乎没有质量且不带电的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请完成方程式:中微子+→+_______。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转变为两个γ光子,即+→2γ,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其原因是:_________。
19.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
三、综合题(共4题)
20.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的粒子轰击静止的氮原子核,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作对心正碰,碰后新核与质子同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垂直磁场方向,通过分析偏转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0,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质子的速度
21.钍具有放射性,它放出一个粒子后变成了什么?写出衰变方程。
22.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发生衰变,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1∶93。则:
(1)试判断发生的是什么衰变,并指出新核的轨迹是哪个?说明理由;
(2)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
23.的半衰期是4.5×109年,假设一块矿石中含有2kg.求:
(1)经过45亿年后,还剩多少238U?
(2)假设发生衰变的铀都变成了206Pb, 矿石中含有多少铅?
(3)这时铀、铅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C
6.B
7.A
8.C
9.A
10.B
11.C
12.D
13.D
14.D
15.B
16. 射线、射线、射线 射线、射线、射线
17.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负电子 电磁波
18. 只转变为一个光子违反动量守恒定律(一个光子动量不会为零)
19. 质子; a; 氮;
20.(1)(2)
21.,
22.
(1)由动量守恒可知新核和释放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取大圆和小圆切点分析,二者速度方向相反,洛伦兹力方向相同,说明二者带异种电荷,可以判断发生的是β衰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新核和释放的β粒子动量大小相等,由上式分析可知新核电荷量大,轨道半径小,故小圆1为新核的运动轨迹。
(2) β粒子实质是电子,带电量为e,由前面表达式可知电量和半径成反比,则有
代入数值可得
发生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里面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从而说明原来核的质子数为92。
23.(1)m=1kg (2)0.866kg (3)1:0.866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