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细微之处显神韵——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2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生机灵动;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枝一叶洞察世界的精彩。用心去领悟生活赐予的点点滴滴。满怀着虔诚的希冀去聆听岁月悦耳的回音,守候生命的斗转星移。 本单元依托苏教版必修二孙犁先生的《亡人轶事》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是研读教材文本,理解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专题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温经典,欣赏细节。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朱自清的《背影》和张籍的《秋思》,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第二部分,观察生活,描写细节。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写作情景。在前一个专题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生动展现某个人物的典型特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其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2.锻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手眼,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2.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学生习作,提高细节描写在写作中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用慧眼去观察,用心灵去触摸;
2.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中常见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你知道细节描写的
真正内涵吗?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它对塑造人物性格有何作用?
3.在写作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细节,我们该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添彩呢?
专题划分
专题一:重温经典,欣赏细节 (1课时)
专题二:观察生活,描写细节 (1课时)
专题一
重温经典,欣赏细节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专题一是研读教材文本,理解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通过诵读品味,问题探讨,让学生走进细节,掌握其内涵及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细节,体会细节的作用;
2、能够鉴赏文章的细节之美,以及由此而生成的人物性格之美;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作者用哪些“逸事”体现了亡妻“贤妻良母”这一美德?
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轶事”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细节描写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及课前印发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导入: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学过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2.多媒体展示导入——学生齐读(激发学习兴趣)
自由诵读: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4.小组研讨:用4个字给文章的四个断片各加一个小标题。
5.小组展示:黑板板书。小组推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做补充说明。
6、多媒体展示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脉络。
①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②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③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④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7、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贤妻良母
8、个别诵读+齐读:品味孙犁语言“语浅情深”的特点。
9、问题探究:
(一)幻灯片展示问题:
①作者用哪些“逸事”体现了亡妻“贤妻良母”这一美德?
②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③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轶事”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④细节描写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人物性格等的具体表现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细节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描写动作或烘托心理。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二)学生浏览课文——标画圈点
(三)小组协作交流——个别展示成果——教师补充
10、教师小结:
通过研读文本,我们不难看出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正是通过散布于全文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作者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融写人、记事、抒情于一体,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斯人已逝,无法从记忆中磨灭的正是那举手投足一笑一颦的细微之处。写似淡淡,读来凄凄,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悼亡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诵读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二
观察生活,描写细节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细节的了解。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一篇文章和一首唐诗进行品评,一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还有一首唐诗是张籍的《秋思》。评点的重点放在“细节描写在文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上。
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写作思路。
最后由小组推荐展示写作成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亲情。
2、赏析诗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妙处。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4、养成用心捕捉生活细节、抒写真挚情感的习惯;
本专题问题设计
比较《背影》中删改前后的语段,哪一个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买桔送行”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的评价。请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常规资源
朱自清散文《背影》,张籍《秋思》。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筷子兄弟歌曲《父亲》,渲染气氛。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下一步深入思考。《背影》同样描写了无私的父爱,它之所以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毫无疑问,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赏析细节之美。
(1)幻灯片展示删改前后的语段。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写作方法与表达效果的异同。
原文: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问题探究:
①比较删改前后的语段,哪一个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②“买桔送行”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③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个别诵读+齐读:品味语言张力,领略细节之美。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自己产生共鸣。
当堂反馈:
①幻灯片展示:张籍《秋思》——学生齐读
②问题展示: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这一评价。请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7、小组研讨:4人一组讨论,并将答案落实到书面。
8、小组展示:推举代表进行口头展示,教师做补充说明。
9、教师小结:
①细节描写的分类:(肖像细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语言细节等)
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要求: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等。
课堂演练:
细节源于生活,要用慧眼去观察;细节源于心灵,要用心灵去触摸。幸福的细节遍布我们的生活。请以“幸福的N个画面”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记叙文,突出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小组交流+佳作展示(个别诵读)
教师活动:结束语设计。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细微之处显神韵——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2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生机灵动;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枝一叶洞察世界的精彩。用心去领悟生活赐予的点点滴滴。满怀着虔诚的希冀去聆听岁月悦耳的回音,守候生命的斗转星移。 本单元依托苏教版必修二孙犁先生的《亡人轶事》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是研读教材文本,理解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专题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温经典,欣赏细节。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朱自清的《背影》和张籍的《秋思》,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第二部分,观察生活,描写细节。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写作情景。在前一个专题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生动展现某个人物的典型特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其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2.锻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手眼,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2.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学生习作,提高细节描写在写作中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用慧眼去观察,用心灵去触摸;
2.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中常见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你知道细节描写的
真正内涵吗?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它对塑造人物性格有何作用?
3.在写作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细节,我们该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添彩呢?
专题划分
专题一:重温经典,欣赏细节 (1课时)
专题二:观察生活,描写细节 (1课时)
专题一
重温经典,欣赏细节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专题一是研读教材文本,理解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通过诵读品味,问题探讨,让学生走进细节,掌握其内涵及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细节,体会细节的作用;
2、能够鉴赏文章的细节之美,以及由此而生成的人物性格之美;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作者用哪些“逸事”体现了亡妻“贤妻良母”这一美德?
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轶事”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细节描写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及课前印发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导入: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学过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2.多媒体展示导入——学生齐读(激发学习兴趣)
自由诵读: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4.小组研讨:用4个字给文章的四个断片各加一个小标题。
5.小组展示:黑板板书。小组推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做补充说明。
6、多媒体展示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脉络。
①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②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③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④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7、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贤妻良母
8、个别诵读+齐读:品味孙犁语言“语浅情深”的特点。
9、问题探究:
(一)幻灯片展示问题:
①作者用哪些“逸事”体现了亡妻“贤妻良母”这一美德?
②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③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轶事”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④细节描写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人物性格等的具体表现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细节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描写动作或烘托心理。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二)学生浏览课文——标画圈点
(三)小组协作交流——个别展示成果——教师补充
10、教师小结:
通过研读文本,我们不难看出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正是通过散布于全文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作者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融写人、记事、抒情于一体,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斯人已逝,无法从记忆中磨灭的正是那举手投足一笑一颦的细微之处。写似淡淡,读来凄凄,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悼亡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诵读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二
观察生活,描写细节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细节的了解。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一篇文章和一首唐诗进行品评,一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还有一首唐诗是张籍的《秋思》。评点的重点放在“细节描写在文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上。
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写作思路。
最后由小组推荐展示写作成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亲情。
2、赏析诗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妙处。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4、养成用心捕捉生活细节、抒写真挚情感的习惯;
本专题问题设计
比较《背影》中删改前后的语段,哪一个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买桔送行”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的评价。请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常规资源
朱自清散文《背影》,张籍《秋思》。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筷子兄弟歌曲《父亲》,渲染气氛。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下一步深入思考。《背影》同样描写了无私的父爱,它之所以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毫无疑问,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赏析细节之美。
(1)幻灯片展示删改前后的语段。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写作方法与表达效果的异同。
原文: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问题探究:
①比较删改前后的语段,哪一个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②“买桔送行”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③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个别诵读+齐读:品味语言张力,领略细节之美。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自己产生共鸣。
当堂反馈:
①幻灯片展示:张籍《秋思》——学生齐读
②问题展示: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这一评价。请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7、小组研讨:4人一组讨论,并将答案落实到书面。
8、小组展示:推举代表进行口头展示,教师做补充说明。
9、教师小结:
①细节描写的分类:(肖像细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语言细节等)
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要求: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等。
课堂演练:
细节源于生活,要用慧眼去观察;细节源于心灵,要用心灵去触摸。幸福的细节遍布我们的生活。请以“幸福的N个画面”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记叙文,突出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小组交流+佳作展示(个别诵读)
教师活动:结束语设计。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