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用古人的智慧启迪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6 课时,共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辉煌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孕育着深厚的智慧宝藏。《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该文章是《荀子》的开篇之作,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以这篇文章来开启学生的高中生活,有利于确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师说》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二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二篇文章,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师说》是千古传诵的名文,不仅因为韩愈在文中敢于承受社会的“笑侮”,以极大的勇气抨击当时社会的敝俗,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为后世树立了培养尊师好学的风尚。
专题的划分是从文章所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内涵如何阐述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方式。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文言文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领会文章凝聚的古人思想,并且运用到实践中。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掌握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第一,掌握本文第二段的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第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第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 3.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人的修养。????????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掌握“人为什么要从事学习”这一道理的精髓。?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荀子、韩愈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古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荀子、韩愈的思想。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稳中有哪些重要文言词语?
如何理解荀子、韩愈对于学习的见解?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2课时)
专题二: 疏通文意,领悟思想 ( 2课时)
专题三: 学习手法,指导写作 ( 1课时)
专题一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以前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基于这一认识,学生阅读采用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把握文言词语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 2.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怎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荀子韩愈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积累文言词语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知识。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学习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荀子的学习智慧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专题二
疏通文意,领悟思想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关系的发展。? 学习成果:理解韩愈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韩愈思想的博大,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我设问[提问]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韩愈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作者针对什么现象?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
活动四:再次诵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韩愈从师的思想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韩愈思想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表现思想的手法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作者用了举例的手法论证“圣人无常师”。在设计中,我设问[提问]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用文中原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所举例子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明确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背诵名句。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作的原因即可。?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2.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韩愈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韩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学生品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事例是如何表现其思想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引用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引用事例部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论说文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