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

文档属性

名称 直面人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6 14: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直面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操作提示:您可以直接复制“”、“”替换下面的“” 即可。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为苏教版必修五第三模块“直面人生”,是继前一单元文本研习后的问题探讨单元。本单元由五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文言文《报任安书》《渔夫》,现代文《纪念刘和珍君》《论厄运》《直面苦难》。为学习研讨方便,前三篇组为第一专题“智者勇士的诉说”,后两篇为第二专题“苦难中的尊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形成第三专题“不同的人生选择”。本着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第一专题主要让学生感知生死的抉择难题;有了基本正确积极的生死观后再来学习第二专题,探讨面对苦难或厄运的深层话题,主要采用问题研讨和辩论的方式展开;最后综合所学文章联系现实生活研讨第三专题,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生死观和面对逆境的健康心态。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名句
2.归纳整理常见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思想和生平
4.认识和正确评价苦难或厄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熟读,学会有感情的朗读的方法;
2.通过语境分析,掌握重点实虚词和句式;
3.通过结合关键词和语境的分析,初步掌握体会重点语句内涵的能力;
4.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对重大人生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2.学会正确面对人生的生与死,逆境与顺境;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在生与死上的抉择
对应课标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4.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5.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不同的人面对生死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2,面对苦难或厄运,哲学家们认识态度有何不同?
3.你如何看待生死或者苦难?
专题划分
专题一:智者勇士的诉说
专题二:苦难中的尊严
专题三:不同的人生选择
专题一
智者勇士的诉说
所需课时
5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为议论散文,是第二专题哲学论文学习的基础。我们将走近历史伟人司马迁、屈原和平民英雄刘和珍,感受他们的复杂心迹,学习他们感人的事迹,通过问题探讨,评价贤人志士的人生态度,学会理性选择人生道路。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等知识,增强文言翻译能力;
理解评价人物形象,学会理性选择人生;
感受作者复杂情怀,学习通过类比、对比方式议论抒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司马迁、屈原和鲁迅在文章中各自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怀?
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司马迁、屈原和刘和珍的人生选择?
文章如何通过类比或对比抒发难以言表的情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投影仪
常规资源
教材及配套导学练、译文材料、活动黑板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进入情境:齐读单元开篇语
明确学习任务,熟读文章
1、自由诵读,感知内容。
2.听电脑录音示范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三、利用注释辅以译文材料,自学疏通文言文:
1.勾画重点文言知识
2.尝试翻译《报任安书》第四、五、六段落。
3、对照《导学练》上文言知识梳理,构筑知识网络。
四、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情感内容:
司马迁、屈原和鲁迅在文章中各自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怀?
1.归纳课文段落大意,感受作者情感的跳动节奏。
2.板书大意,讲述作者观点或情感。
思考: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司马迁、屈原和刘和珍的人生选择?
分别讲述司马迁、屈原和刘和珍的人生态度;
分组讨论三人形象后,组间交流对三人的评价。
3.阅读学习关于评价三人的成熟文章。
六、思考:文章如何通过类比或对比抒发难以言表的情怀?
1.精读《报任安书》第三、五段,感受类比说理抒情的妙处;
2.分角色品读《渔父》,感受屈原和渔夫不同的处世态度;
3.速读《纪念刘和珍君》,按照“人物-作者情感态度”看如何对比中议论抒情?并完成黑板表格填充。
七、课后作文:以“坚守与改变”为话题写议论文。
教学评价
文言翻译
评价指标:⑴能够突出关键词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特点
⑵语句通顺,合乎语境;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议论文写作
评价指标:
⑴围绕话题,中心突出;
⑵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议论文特征明显;
⑸段落紧凑,结构严谨;
⑹用词准确,语言流畅;
⑺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⑻观点深刻,见解新颖;
⑼句式灵活,有文采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专题二
苦难中的尊严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包括《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两篇哲学论文,是对上一专题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层面阐述直面苦难与生死的人生意义。本专题主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理解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与写作上的异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正确认识和评价苦难或厄运的意义,养成对重大人生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写作的能力;
掌握理解含蓄语句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培根论述了厄运的哪些意义?
周国平如何认识苦难的?
培根和周国平的文章在内容和写作上有哪些异同?
联系现实,你是如何认识苦难或厄运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投影仪
常规资源
名言名句、素材积累本、《文章内容和写法的比较评价量表》10张,《必修五导学练》、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满分作文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学生自由评价第一专题中人物事迹。
诵读两篇文章,思考:两个作者对厄运或苦难意义的认识分别是什么?
1.两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
2.勾画出能体现作者对苦难或厄运的认识的句子。
3.小组交流后展示。
进一步思考:两篇文章在思想观点上有何异同?
1.学生交流两篇文章观点上的相同点,代表发言。
2.思考两篇文章认识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对苦难或厄运的意义,是从积极还是消极意义上强调?
四、思考:从论证方法和手法上比较,两篇文章在说理方式上有何不同?
1.学生概括回答。
2.具体找出相关句段例证。
3.使用《文章内容和写法的比较评价量表》自评互评。
五、学生质疑含蓄语句的理解,讨论总结理解的方法。
六、讨论:联系文章和生活,阐述迎战苦难有何现实意义?
1.学生说出文章中喜欢的警句。
2.学生展示积累的有关苦难话题的名言名句或讲述直面苦难的人物材料。
3.就迎战苦难各自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座右铭互相激励。
七、课后完成作文: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教学评价
比较两文章思想和写法的异同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指标: ⑴表述异同点明确,分析有原文依据;
⑵认识正确,给人以启发;
⑶要点归纳简洁,条理清晰;
⑷板书规范,字迹清晰;
⑸小组研讨气氛浓厚,交流发言人数多
总结含蓄语句的理解方法
评价方法:测验
评价说明:给出文中几个含蓄语句,要求各组学生回答句子内涵,并归纳各自使用的方法,讨论评价各组方法的优劣
议论文写作
评价方法:⑴围绕话题,中心突出;
⑵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议论文特征明显;
⑸段落紧凑,结构严谨;
⑹用词准确,语言流畅;
⑺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⑻观点深刻,见解新颖;
⑼句式灵活,有文采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专题三
不同的人生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