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琵琶行___白居易配乐朗诵两条线索两个人物:一种感情:明——琵琶女的身世暗——作者的感受琵琶女、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整体把握探究:这种沦落之情是由什么因素触发而成的?人事、环境、音乐全文有几次音乐描写?又是怎样分别处理的?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第一次送客闻琴
第二次彼此相见第三次却坐促弦(暗写)(明写)(明写)(详写)(略写)
旋律
〔情绪〕幽 幽咽凝绝
〔幽愁暗恨〕〔激愤难平〕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撕心裂肺〕
(愉悦柔婉〕
珠落玉盘演奏琵琶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演奏名曲,倾诉悲情珠落玉盘,急切愉悦幽咽凝绝,幽愁暗恨铁骑突出,激越雄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江心月白,余韵无穷(序曲)(总写) (起始) (发展) (高潮)(曲终)(魅力) 思考: 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
找出比喻句,体会其效果: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花 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了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写,共同烘托出一个音乐的世界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
①叠词叠字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②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总结音乐描写的艺术: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课文小结
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然而诗人白居易用比喻的手法,将乐曲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难怪“文章已满行人耳”“胡儿能唱《琵琶篇》”。阅读下文,谈谈它与<<琵琶行>>在描写音乐及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拓展练习: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1,描写的过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畅;发展-----跌宕起伏;间歇------悄无声息;高潮-----激烈高亢;结束-----戛然而止.)2,写声时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3,都运用了比喻,摹声等修辞方法.
<<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而<<明湖居听书>>只为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无弦外之音.相同点:不同点: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何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情绪大起大落,忽婉转,忽雄奇。其变态之强烈,令听者感到
内心冰炭交加,升天坠地。其为音乐艺术,信可如此,而今日之琴
曲,惟《广陵散》可当之。 听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并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 布置作业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