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细胞中的4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结构的功能特点与磷脂分子层中对称分布的蛋白质有关
B.乙和线粒体都是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C.丙的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参与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丁是蓝藻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丁的形成与蓝藻细胞中的核仁有关
2.在生命个体或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B.通过细胞骨架有助于完成细胞中的信息传递
C.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才能够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能够依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进行生物防治
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丧失
B.人体大多数细胞中含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C.远离致癌因子和保持乐观心态能够降低患癌的风险
D.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下图是某DNA分子片段的复制示意图,图中a、b、c、d是脱氧核苷酸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链和c链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B.a链和c链中的(A+C)/(T+G)的值相等
C.b链和d链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D.c链和d链中的(A+T)/(C十G)的值相等
5.蔷薇花多姿多彩,其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等位基因的现象)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花色的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0种
B.基因型为WPw与WSw的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之比为2:1:1
C.任意两株植株杂交,子代最多有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WWP与WPWS的植株杂交,子代红斑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6.右图是取自某果蝇精巢的一个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
B.图示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
C.该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能生成4种精子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8.为备战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很多运动员训练时手脚均磨出水泡,下列有关该水泡的分析,合理的是
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血浆和淋巴液 B.水泡的组成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C.水泡中的液体不可能来自细胞内液 D.水泡最终消失说明细胞外液均能相互渗透
9.2021举重亚锦赛比赛首日,中国选手创新世界纪录。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伸肘动作的反射弧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阻断钠离子通道,则伸肘动作可能不能完成
B.仲肘时屈肌肌群细胞的膜外表现为正电位
C.运动员完成伸肘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D.刺激伸肌运动神经元检测不到肌梭细胞的兴奋
10.大多数人在冬天的雨雪天气时去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激素调节
B.该种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增加
C.调节过程中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D.该种情况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11.激素甲和激素乙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重要激素,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量不会影响激素乙的分泌量
B.激素乙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C.激素甲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的调节不会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12.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微小的疤痕,这就是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留下的痕迹。疫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新冠病毒疫苗。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你接种卡介苗后,你的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可以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有抵抗力
B.疫苗的作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原理设计的,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
C.注射疫苗属于免疫治疗,利用的原理中含有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D.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3.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生成免疫细胞,并让其成熟或集中分布
B.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受体来识别抗原的
C.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癌细胞,发挥的是免疫防御的功能
D.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
14.在玫瑰葡萄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但若施用不当则可能会造成果实空心等问题。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相似
B.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营养物质,再配合浇水施肥等措施,适时施用就可以发挥效果
C.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具有效果稳定的特点
D.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以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基部
15.栗喉蜂虎是一种形态美丽优雅的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栗喉蜂虎的种群密度
B.可用当年出生幼鸟数与其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来计算出生率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若其种群数量大,则其种群密度也大
D.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1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酵母菌的种群在培养过程中可出现“S”型增长
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载玻片后对酵母菌进行准确计数
C.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D.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对照组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干旱缺水和气候严寒是草凋零的重要影响因素
B.与草有竞争和捕食关系的生物因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草种群数量的因素
D.气候因素对草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18.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B.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C.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可发生竞争 D.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
19.四川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表示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灌丛的食物网和群落的结构比农田的更复杂
B.次生杂木林比人工马尾松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C.群落中的某些鸟可能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
D.农田群落无垂直分层结构导致鸟类丰富度低
20.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观察数量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薦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
A.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的生境基本相同,两者的食物种类基本相同
B.若两种鸟觅食生境相同,则意味着生态位相同
C.四种水鸟均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生态位重叠度越大,说明资源丰富,种间竞争越不激烈
21.抑郁症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关,该物质既可以由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也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C.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可能被相关的酶分解失活
D.注射适量的兴奋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22.为调查某种野兔对某草原的影响,研究人员监测并绘制出近几年间该野免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调查野兔密度时,由于再捕捉难度加大,统计的数值偏大
B.ab段野兔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等
C.图中的b时间点是控制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D.ce段的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可能是引入了狐狸等天敌导致的
2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图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三个植物优势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据图可知,阶段2和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C.甲、乙、丙之间可能既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D.阶段2的后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
2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数字和“?”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B.图中的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75
C.图中的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0
D.图中C、D间的能量15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
26.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果园中生物的种类增多,例如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引人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养殖蚯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生态果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C.果园中养殖鸡、鸭时,其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从而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
D.光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通过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
27.生态系统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其中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B.茶花释放的茶多酚可作为一种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
C.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的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28.工作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水体受污染较严重,则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改造后的水体,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能够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
C.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治理后,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29.研究者采取“以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的主要措施,在某地实施了“稻—蛛—螺”的生态调控大田实验,并将该实验结果与化学防治效果作比较,以研究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稻田中引入蜘蛛和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其抵抗力稳定性
B.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总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其能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
C.引入稻田和螺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使生态系统可通过正反馈调节有效控制虫害
D.“稻—蛛—螺”模式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对黑松老龄生态系统(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生态系统(砍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碳量 黑松生态系统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 净初级生产力/(g·m-2·a-1)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g·m-2·a-1)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360 390
注:1.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
2.净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A.黑松老龄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有47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C.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可知,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1分)大气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都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科研人员为此研究了CO2浓度和温度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图是在自然环境、高温、高CO2浓度和高温+高CO2浓度4种条件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因为类囊体薄膜上含有________,同时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
(2)与阴天相比,晴天环境中,水稻的光合速率普遍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水稻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反应称为________,因而提高CO2浓度可以提高暗反应速率,进而使光合速率升高。与自然条件相比,高温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有所下降,因为高温条件下________。综上所述,水稻的光合速率在高温+高CO2浓度条件下比在高温条件下高,却又比高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低。
32.(9分)冬泳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被称为“冬泳体操”。在-20℃的松花江边,不少冬泳爱好者仍坚持冬泳。在冬泳过程中,人体受到冷水刺激后,下丘脑对部分器官的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冬泳过程中,冬泳爱好者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是大量CO2刺激位于脑干的________。若反应物是葡萄糖,则最终体内产生的CO2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耗的O2量。
(2)冬泳爱好者进入冷水中,其皮肤中的________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使下丘脑的________兴奋,促进甲状腺、肌肉以及肝脏等器官的活动,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以维持体温平衡,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在产热过程中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人体如果长期处于-20℃的寒冷环境中,细胞、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__条件不同。
(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此时传播信息的信道是________,这是物理信息在发挥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该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图中的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k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________kJ。
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C 8.A 9.C 10.D
11.C 12.C 13.D 14.D 15.C 16.A 17.B 18.B 19.D 20.C
21.B 22.C 23.D 24.A 25.D 26.B 27.A 28.B 29.C 30.C
31.(1)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2分) ATP和[H](2分)
(2)晴天的光照强度较高,水稻能够合成更多ATP和[H]用于暗反应(2分)
(3)不需要(1分) CO2的固定(2分) 影响了酶的活性,使光合速率降低(2分)
32.(1)呼吸中枢(或神经中枢,1分) 等于(1分)
(2)(冷觉)感受器(1分) 体温调节中枢(1分) 增加(1分) 加快(1分)
神经—体液(1分) 肾上腺素(1分)
(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1分)
33.(1)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1分) 种类数(或物种数,1分) 取样器取样法(1分)
(2)垂直结构(1分) 栖息空间和食物(2分)
(3)N2(1分) P2/2(1分) 种内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或种内竞争和光照、温度、水和无机盐)(2分)
34.(1)乔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1分) 大型真菌、跳虫(1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2分)
(2)捕食和种间竞争(1分) 空气(1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分)
(3)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生态系统还需要人工投入物质和能量(2分) 100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