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 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2 弹力 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1 14: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 7.2 弹力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 D.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
2.下列现象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用面团捏一只小白兔 B.用橡皮泥捏一个小泥人
C.用力拉弓把箭射出 D.用力把弹簧拉直
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将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串联在一起,两个同学分别用4N的水平拉力向两侧拉测力计,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均为8N B.均为4N C.均为2N D.无法判断
4.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其称量结果是(  )
A.天平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 B.天平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
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相同 D.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不同
5.轻质弹簧 k 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 L1,现将和 k 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 k1、k2 与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体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且 m1+m2=m, 如图所示,平衡时,k1 和 k2 的长度之和为 L2,则(  )
A.2L1一定等于 L2 B.2L1一定大于 L2
C.2L1一定小于 L2 D.以上均有可能
6.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上的力
C.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大小的力 D.在使用过程中,若弹簧与外壳有摩擦,并不影响测量结果
7.如图所示,用适当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伸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弹簧伸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使弹簧伸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8.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质量为m1的砝码,丙弹簧悬挂质量分别为m1及m2的两砝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砝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资讯判断m1和m2的比值为(  )
A.1:2 B.2:1 C.2:3 D.3:2
二、填空题
9.篮球掉在地上又弹起,使篮球由下向上运动的力是___,它是由于____而产生的.
10.有一根量程为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若不受任何力时,弹簧长度是______。当弹簧长度为时,所测拉力______(“超过”,“没有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11.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6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________cm;当弹簧长23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________N.
12.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有_____的作用效果,这两个力都是由于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13.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此时弹簧发生了________ 形变.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14.事实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由此可推断弹力的方向与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的形变方向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所示)。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Δ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橡皮筋的长度L与橡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ΔL=L-L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支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Δ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时,橡皮筋的长度L0=_________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三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
③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
16.同学们做引体向上活动时,发现采用双手握杠时,两手间距有以下几种情况:有比肩宽大的,有与肩同宽的,也有比肩宽小的,如图甲所示:
那么,这几种握杠方法的“省力”程度一样吗?因此,小涵对“做引体向上的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双手握杠的间距有关;
猜想二:小华猜想:可能与人的体重有关;
猜想三:小芳猜想:可能与手臂的长度有关。
小涵用两根相同的橡皮条系上同一重物并挂在水平杆子上,已知杆上相邻点间的间距相等,如图乙,改变橡皮条在杆上所挂的位置,并观察每次橡皮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橡皮条在杆上所挂的点 A、J B、I C、H D、G E、F
橡皮条的长度 较长 稍长 最短 稍长 较长
(1)当橡皮条悬挂在C、H两点时,仅改变橡皮条的长度,根据已学物理知识可知:受到的拉力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由此可判断,橡皮条竖直悬挂时,猜想三是_______;
(2)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可以得到结论:当手臂长和人的体重一定时,随着双手握杆间距的由大到小时,拉力_______(选填“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在做引体向上时,最好采用悬挂点在________两点最省力;
(3)为了验证猜想二,必须用两根相同的橡皮筋,且保持_______不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进行研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钩码静止时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橡皮筋A、B悬挂相同质量的钩码,A伸长量比B大,因此A对钩码的拉力________B对钩码的拉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20N的拉力作用于B后,撤下钩码,B不能恢复原来长度,说明B发生_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2)根据图乙,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并配合相同的刻度尺标识量程和分度值,则用橡皮筋___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__制成的测力测量的分度值可以更小(均选填“A”或“B”)。
四、综合题
1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______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力的示意图。线段的______或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______表示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或用数字表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______。
(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______。
(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______。
19.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cm,
此时弹簧发生了________形变.
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______比,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 6.A 7.B 8.B
9. 弹力 地面发生弹性形变
10. 15cm 没有超过
11. 17 12
12. 改变物体形状 手
13. 6 弹性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14. 相反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15. 刻度尺 4.5 1.8 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拉力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6.不会 错误 一 先减小后增大 C、H 悬挂点间的距离不变 橡皮条伸长的长度
17. 等于 塑性 B A
18. 线段 起点 终点 箭头 最大测量值 方向一致 垂直
19. 2 6 弹性 正 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