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导入新课
1.熟读成诵,了解李白的生平以及他的诗歌风格。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掌握用典、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
3.分析景物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目标
目录
1
文化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离蜀东游。
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赐金放还。
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
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李白六十二岁,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在穷困和漂泊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幼时
二十五六岁
天宝元年(742年)
天宝三载(744年)
安史之乱中
宝应元年
1
2
3
4
5
6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作者简介
蜀道
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千米,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由于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写作背景
《蜀道难》
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艰难险阻,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写作背景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
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
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
浪漫主义
参、井:星宿名。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文化常识
二十八宿的名称,分别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文化常识
2
初读文本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初读文本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秦塞(sài)
猿猱(náo)
萦岩峦(yíng luán)
扪(mén)参(shēn)历井
以手膺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重点字音
3
研读文本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噫吁嚱:三字都是惊叹词。
蚕丛、鱼凫:都是远古蜀王名。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民椎髻言(语言杂乱),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那,指开国之初。
太白:山名,在今陕西眉县东南。
横绝:飞越。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在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拉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天梯:指高显的山路。
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逆折:倒流。
黄鹤:黄鹄,善飞的大鸟。
猱:猿的一种,善攀援。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宫,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胁息:屏住呼吸。
坐:徒,空。
整体阅读
啊呀呀!多么险峻!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年,(这里)不与秦地交通往来。西边挡着太白山,山上只有鸟道,高飞的鸟可以飞越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般的山路与栈道相互连接。 上面有迫使太阳神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波涛冲激急流回旋的河道。黄鹤高飞尚且过不去,猿猴想超越,发愁难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行走百步就要围绕山峰转上九道弯。仰头屏住呼吸,伸手能摸到星星,甚至能从星星间穿行,用手摸着胸口坐着空叹息。
参考译文
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地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
3.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
2.写蜀道之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1.这一自然段分几层叙述?都分别写了什么?
一层:总写蜀道之难;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三层:蜀道的高危。
——蜀道之难
文段分析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西游:指入蜀。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得铁青。
去:距离。
盈:满,足。
飞湍:满奔腾的急流。
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巨大响声。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嗟:叹惋之词。
胡为:为什么。
乎:语助词,无义。
参考译文
问友人西游入蜀什么时候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雄雌相随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失色。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蜀道之险
文段分析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1.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凄凉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参考译文:剑阁高峻崎岖,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吮吸人血,从来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长长地叹息。
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县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或:倘若。
匪:通“非”。
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咨嗟:叹息。
——蜀中战祸之烈
文段分析
全诗最后一段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
剑阁是蜀道上最具代表性的天然要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的惨景。
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侧面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研读文本
2.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不冲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主旨句)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行,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主旨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4.结合原诗及背景和诗人经历,你认为本诗主旨可能有哪些内涵?
(1)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2)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3)写蜀道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5. 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
1.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本诗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特色
2.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对乐府古题的创新发展)
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3.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诗歌中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蜀道难》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鬼斧神功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度,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
课文小结
一叹蜀道之难
叹高 蜀道的来历 蜀道自古难行
蜀道的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
蜀道难 叹险 蜀道上环境凄清 蜀道自古可畏
蜀道上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早还家
惨象环生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思维导图
4
拓展练习
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
考点链接
高考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从高考命题规律来看,可分为“诗中赏画”和“画中品诗”两种,“诗中赏画”就是结合诗中景物的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形象,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拓展练习
典题在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拓展练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拓展练习
技法攻略
1.积累描绘意境的术语。
如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等。
拓展练习
2.掌握规范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作者为什么而“感伤”。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拓展练习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