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11: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1·宁夏·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
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有开明君主出现
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老百姓安居乐业
3.(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诗歌往往能在-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一陈桥兵变
B.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一玄奘西行
C.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一开元盛世
4.(2021·广东·中考真题)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5.(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7.(2021·重庆·中考真题)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9.(2022·福建·泉州鲤城北大培文学校九年级期末)唐太宗在施政中,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这体现出其治国理政的思想之一是
A.重农抑商 B.富国强兵 C.以民为本 D.对外开放
10.(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与笔记内容密切相关的皇帝是
◆虚心听从大臣魏征建议,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元世祖
1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所代表朝代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下表所列内容为《隋炀帝纪事(部分)》,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611年2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3年2月,征兵讨高丽,4月至辽东,6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5年5月,至太原,避署汾阳宫,8月至雁门,被实厥围,9月围解,10月返至东都 ◆口口3月,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A.616年 B.617年 C.618年 D.619年
13.(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对下面历史人物的介绍,叙述正确的是( )
A.王朝国家的建立者 B.治世统治的缔造者
C.农民起义的发动者 D.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14.(2022·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30元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15.(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编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流频繁 D.经济发展
16.(2022·山东宁阳·八年级期末)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唐太宗 D.明太祖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在高祖统治初期,这个体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导致了行政混乱,高祖有时不得不亲自颁布诏令……制度逐步被合理化,在唐太宗中叶,每一省的职能都得到明确的分工。”“这个体制”是什么?(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图中的《咏鹅诗》是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的,这位小神童长大后在一次叛乱中名动大唐。《全唐文》收录了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曾读过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振衣而起,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由此可见,武则天这位皇帝( )
A.重用酷吏残害宰相 B.重视殿试考生文章
C.残酷打击敌对官僚 D.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1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表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旧唐书·高祖本纪》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旧唐书·夏侯端传》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秘书温大雅著) 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不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
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相对可信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总结,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①唐高祖 ②唐玄宗 B.①武则天 ②唐玄宗
C.①唐太宗 ②武则天 D.①唐太宗 ②唐玄宗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2022·全国·七年级课前预习)“开元盛世”
(1)概况:___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和__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
政治上 整顿________,裁减冗员
经济上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 注重________,编修经籍
(3)局面: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________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综合题
22.(2022·天津·九年级学业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影响深远的“治世”时期。所谓“治世”,主要是指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形态,侧重于国家治理的水平,强调行帝道王道,主要特征是政治风气良好,社会秩序稳定……除了尧舜之时、周之成康外,汉之文景……被公认是历史上典型的治世。
——摘编自裘斌、齐陈骏《试论中国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及其当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除汉之文景外”,再举出两例影响深远的“治世”。
材料二 对于“文景之治”,历史上有如下记载: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晁错对于“文景之治”的记载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3)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记载?你认为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23.(2021·江苏·飞达路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这位皇帝按照上述治国思想,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什么?
24.(2021·河南睢县·七年级期中)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之处。
25.(2021·黑龙江绥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历史教材
(1)材料中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始创立于哪个朝代?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哪些治世局面?(写出两个)
材料二:“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到了宋代以海路为主。
(4)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等国家。
26.(2021·江西南丰·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2)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在此之前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治世局面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魏徵是唐太宗时任用的贤才,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 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经济是否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对开元盛世的描述,故选D;A项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安史之乱,B项中的诗句描述的是鉴真东渡,C项中的诗句描述的是科举制,排除ABC。
4.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氏族,就是士族。高士廉完成初稿后呈给唐太宗观看,列山东崔姓为上之上等,可见当时的门第观念影响深入人心。唐太宗看后不满意,指示按照当朝官爵重新编定,“皇族”为一等,山东“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明显是在降低、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借以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唐初贵族等第观念犹存,故A项正确;唐太宗利用编写《氏族志》,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初年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
6.C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体现的是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故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排除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排除D。故选C。
7.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重庆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结合所学可知唐高祖统治实行开元通宝,故该钱币铸造于唐朝,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9.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经济上,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富国强兵、对外开放,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虚心听从大臣魏征建议,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可得出,这些内容为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治国政策,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再一次国家统一的是隋朝,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因此①处是隋朝,②处是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学技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因此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D项正确;A属于夏商周时期社会特征,排除A项;B属于明清时期社会特征,排除B项;C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隋朝灭亡,所以材料中的空白处应填入618年,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汉文帝时期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时期创造了贞观之治,他们都是治世统治的缔造者,B项正确;他们都不是王朝国家的开创者和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排除AC项;他们主要是缔造了治世,而非传播了思想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公元630元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公元641年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公元649年葬昭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C项正确;隋文帝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B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
图片表格反映唐朝户口增加,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D项正确;ABC表格中没有体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改善民族关系,积极对外交往,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C项正确;魏征是唐朝唐太宗时期著名大臣,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与魏征得所处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
根据材料“高祖有时……制度逐步被合理化,在唐太宗中叶,每一省的职能都得到明确的分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工明确,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于秦朝,与题干“每一省的职能都得到明确的分工”的表述不符合,排除A项;行省制度创立于元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全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说明武则天重用人才,且骆宾王是讨伐武则天的人,说明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武则天重用酷吏残害宰相,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武则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残酷打击敌对官僚的史实,且骆宾王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出于爱惜人才也没有打击他,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一事,《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同时代的温大雅所记述,相对于其他文献来说可信,D项正确;只有《旧唐书 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其他文献没有此记载,因此不可信,排除A项;“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李渊听后‘深然其言’”“私喜此行,以为天授”说明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排除B项;《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但未必都不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D符合题意;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不符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 唐玄宗 姚崇 宋璟 吏治 文教 鼎盛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在开元盛世中,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根据所学可知,在开元盛世中,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根据所学可知,在开元盛世中,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2.(1)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答出两个即可)
(2)司马迁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富足,政府国库充裕。晁错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
(3)原因:因为二人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认识: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详解】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中国古代的“治世”中任举两例即可。
(2)
根据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可知,司马迁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富足,政府国库充裕。根据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可知,晁错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
(3)
原因: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晁错对于“文景之治”的记载存在很大不同,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二人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23.(1)唐太宗(李世民)。
(2)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等(答出两点即可)。
(3)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4)魏征。房玄龄或杜如晦。(举一例即可)
(5)贞观之治。
【详解】
(1)
根据材料一、二、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都出自唐太宗之口。
(2)
认识:根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人民可以推翻君的统治,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措施:根据所学针对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可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中任选两例即可。
(3)
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可知“夷狄”是指少数民族。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4)
根据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所学可知“以人为镜”的镜子是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可从房玄龄、杜如晦中回答一个。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24.(1)开元年间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措施:唐玄宗勤于政事,选用贤人,虚心纳谏。因素: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3)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
【详解】
(1)
根据材料一,由“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稻米流脂粟米白”,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充裕的粮食储备;“九州道路无豺虎”,反映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开元年间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
根据材料二“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是勤于政事,选用贤人,虚心纳谏。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因素促成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政治比较清明,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的相同之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
25.(1)科举制;隋朝。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雕版印刷术等。
(4) 日本 新罗
【详解】
(1)材料中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始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雕版印刷术等。
(4)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新罗等国家。
26.(1)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隋统一后,隋文帝制定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出现“开皇之治”。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杨广)
(3)唐玄宗(李隆基);贞观之治
【详解】
(1) 根据材料“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隋统一后,隋文帝制定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出现“开皇之治”。
(2) 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河”是隋朝大运河。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因此,皮日休笔下的此河指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的隋朝大运河。
(3) 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