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清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
因处于晚唐衰落时期、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
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
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锦 瑟
解 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1.有人认为是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2.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3.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4.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写作背景
典故、传说简释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典故、传说简释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典故、传说简释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可望而不可即)
典故、传说简释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们往往喜欢把瑟同哀怨的情调连在一起。
首联:
起兴、比喻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用典
颔联:
颔联翻译: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意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可惜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终究是空。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梦想成空,所有终成憾事的无尽哀思与怅恨。
典故 传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意: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怅惘苦痛。
直抒胸臆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情感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尾联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直抒胸臆
《锦瑟》赏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思考: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人生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美)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寄(短)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悲)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幻)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爱情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热恋的感觉如蝴蝶般轻松。
“望帝春心”句说恋情的夭折与爱心的不死。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夜晚的痛苦。
“蓝田日暖”句说白天的惆怅。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结构分析:
锦瑟年华:追忆青春年华,感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
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怀恋美好事物,感叹怀才不遇,痛苦哀号。
海月珠泪
蓝田玉烟 美好事物不长,感叹才遭压抑,令人伤悲。
追忆此情 从追梦中醒来,当时就已怅惘,今日更甚。
思考题:《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艺术特点:
一、大量用典
(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二、哀怨、怅惘的基调
三、凄迷、朦胧的意境
四、华美、婉丽的语言
马 嵬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知人论诗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
无复鸡人报晓筹。 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
当时七夕笑牵牛。 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四纪为天子,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题解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感情基调:讥讽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
对比:今日逃难,昔日狂欢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
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对比:暗含讽刺
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鉴赏要点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鉴赏要点
李商隐的诗歌名句
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5、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②,
贾生才调③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②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③才调:才气。
李商隐诗选读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为李商隐于巴蜀时寄给妻子的诗。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诗写自己独居巴蜀的寂寞和对妻子的思念。
李商隐诗选读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为唐代长安郊区登临胜地,可俯览长安全景。诗歌写出了无法摆脱的黯淡心绪。
李商隐诗选读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①,
长河②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③夜夜心④。
【注释】①深:暗。
②长河:银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李商隐诗选读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 感伤。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诗选读
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无题(其二)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诗选读
诗述恋人间相见不易,别时更为难舍难分。相思之深如春蚕之至死而丝尽,悉绪之切似蜡炬之成灰而泪干。悬想恋人应于晓镜中觉云鬓已改,于夜吟时感月色凄寒。所隔不远,深望青鸟使者一探音问。诗歌曲曲写出恋人相爱而间隔受阻的痛苦、缠绵心声。或回顾前事,或瞻望未来,或空中悬想,或直抒胸臆,寄情比兴,萦回往复,透彻表现出甜蜜而辛酸的柔情蜜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的本意是强调离别的难看,双方难舍难分,诗人却从“相见时难”着笔,这就延伸、扩展了诗情的时间和空间,暗示了眼前离别之外的的种种,丰富了诗的意蕴。
第二句展现的是离别之时的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景象。仿佛是别离双方悲伤痛苦感情的外化,又似是他们触景伤怀、发自内心的咏叹。
我们相见可不容易呀,见了面又难舍难分,此刻,东风渐渐小了,百花俱已凋零。
佳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是写这对恋人别后无穷的思念与离恨,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以“春蚕”比喻恋人中的一方。“丝”字含义双关,表面上是说“蚕丝”的“丝”,实际上是指与它谐音的“相思”的“丝”。用了“谐音双关”手法。下句的“蜡炬”比喻恋人中的另一方。蜡烛也正在流泪,用了一种拟人化的联想手法。我们好象听到这一对离别的恋人正海誓山盟,倾吐情愫。诗人把恋人至死不渝的爱情与别离时强烈深沉的痛苦表现得非常具体形象,婉转曲折,动人心弦,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佳句赏析
我对你的爱,像春蚕那样到死才能将丝吐尽;我的眼泪哟,像蜡泪一样不到成灰则流淌不停。
这里是转而叙述对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古语为“女为悦己者容”,所以此刻她发愁的是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变得衰老,表现她时刻在想念着男主人公。“月光寒”不是专指深秋的月光,而是泛指所有的月夜,因为“寒”的是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他感到异常孤单,以致觉得月光也是寒冷的。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别后,你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容颜变老;我夜间吟诗,只觉得月光分外寒冷。
佳句赏析
爱与喜欢不同
面对心爱的人,你的心跳会加速;然而面对喜欢的人,你只会兴高采烈。
面对心爱的人,冬天就像是春天;然而面对喜欢的人,冬天是个美丽的冬天。
假如你凝视的是心爱的人,你会脸红;但假如凝视的是喜欢的人,你会微笑。
面对心爱的人,你不能说出心中的一切;然而面对喜欢的人,你言无不尽。
面对心爱的人,你容易羞涩;然而面对喜欢的人,你能展现真实的自我。
心爱的人时刻萦绕在心头,你不能直视心爱的人的眼睛;而你却能欣然迎接喜欢的人的目光。
当心爱的人哭泣,你会一同落泪;而当喜欢的人哭泣,你会停下来安慰。
爱的感觉源自眼睛,而喜欢的感觉源自耳朵;所以如果你不再喜欢你喜欢的人,你只需要堵住耳朵。但是如果你试图闭上眼睛,爱便会化做一滴泪水,永远留在你心中。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