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提优测试金卷:〖卷02〗第九单元 溶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提优测试金卷:〖卷02〗第九单元 溶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11: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 溶液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S-32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填在下表中。)
1.我们身边的许多化学物质都是混合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溶液。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 B.刚打磨好的豆浆 C.刚刚配制的澄清石灰水 D.液氧
2.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20%的稀硫酸,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①漏斗 ②玻璃棒 ③托盘天平 ④试管 ⑤烧杯 ⑥量筒 ⑦胶头滴管 ⑧药匙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⑤⑥⑦ D.②⑤⑥⑦
3.在炎热的夏季,为了使食物快速降温,小兰设计了一款一次性自动降温杯套,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套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 B.食盐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4.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洗涤原理与下列洗涤方式相同的是 ( )
A.用白醋洗去烧水壶中的水垢 B.用酒精清洗碘渍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除铁锈
5.要将一瓶饱和的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①加入水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6.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可行的是 ( )
A.氢氧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锌粒和稀硫酸 D.碳酸钙和稀盐酸
7.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C.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也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
D.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氯化钠在溶液中也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8.将质量均为6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5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溶解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9.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固体火箭燃料,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氯酸钾属于易溶物质
B.40℃时,100g饱和高氯酸钾溶液中含有3.73g高氯酸钾
C.80℃的水能溶解的高氯酸钾一定比60℃的水能溶解的高氯酸钾多
D.欲将1.87g高氯酸钾完全溶于50g水中,温度至少高于40℃
10.为比较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应控制加入碘、水、汽油的量
B.该实验应控制温度
C.对比试管内液体颜色及碘的剩余情况,可推知相同情况下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D.高锰酸钾也是紫色固体,可推知相同情况下高锰酸钾在汽油中的溶解度也比在水中的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空,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双氧水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可杀灭各种病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医用双氧水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消毒时,产生的无色气泡是________,使用这种消毒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生理盐水中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理盐水中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氧气、二氧化碳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资源。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CO2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02,但气温高时,养鱼池中常常要设法增加水中2的含量。将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2的溶解量,该方法常常出现在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
14.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用于煎炼海盐。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关注生产实际】
15.氯酸钾可用于炸药、烟花、安全火柴的生产,还可用作火箭和导弹的推进剂。工业上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备氯酸钾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氯酸钾在400℃以上会分解并放出氧气)
(1)过程Ⅱ要进行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NaCl、KCl、KCl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降至室温,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他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KClO3晶体要进行低温烘干,不能加热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5空,共6分。)
16.阅读科技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新能源页岩气正在冲击传统能源体系。据报道,我国页岩气储量世界排名第一,合理开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页岩气是藏于地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在此高压环境中,还有部分溶解于裂缝中存在的少量石油里。目前,开采页岩气时从地表钻井到页岩层,向地下压入大量水和沙,使页岩气所在的地层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常其藏匿处逸出。这些水和沙将被抽回地面,形成返排液。
(1)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页岩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从返排液中分离出沙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下表是某返排液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这些离子的含量远高于自然水中的含量。
(4)开采时可能产生的主要环保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5空,共7分。)
1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1单质显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G→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空,共15分。)
【基本实验】
19.实验室配制50g 6%的蔗糖溶液,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1)称取蔗糖时,剩余蔗糖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图乙所示操作会使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
(5)若取90g上述溶液,稀释成0.9%的蔗糖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科学探究】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为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则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二: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1)将2支医用注射器用胶皮管连接(如图甲),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100L蒸馏水于锥形瓶中,加热煮沸后,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
(3)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纯净二氧化碳和10mL上述处理过的蒸馏水,按图甲所示连接,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13L。可知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小刚、小文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小刚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小文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小文同学认为也能得到小刚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小青同学质疑小文同学的方案不够严谨,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引起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小青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下稳定,熔点为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小文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确认不是柠檬酸引起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九单元 溶液
1.C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液氧属于纯净物,刚打磨好的豆浆属于悬浊液。
2.D
[解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玻璃棒、⑤烧杯、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①漏斗用于过滤,③托盘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药品,④试管用作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⑧药匙用来取用固体药品,因此需要用到②⑤⑥⑦。
3.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A。
4.B
[解析]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用[白醋洗去烧水壶中的水垢、用稀盐酸除铁锈利用的都是化学反应;碘能溶于酒精中,用酒精清洗碘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中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选。
5.C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欲将一瓶饱和的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或降温。
6.B
[解析]该实验装置中,气球在广口瓶外,气球鼓起,可能是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反应有气体放出或反应放热造成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A可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气球变瘪,不可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气球鼓起,C、D可行。
7.B
[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显蓝色,故A不符合题意;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但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氯化钠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由题图可知,温度越高,甲固体剩余量越多,溶解在水中的量越少,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41℃时,6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50g水中,均有25g固体剩余,说明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g甲或乙,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70g甲或乙,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70g,故B错误;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又溶解了5g甲固体,故C正确;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溶于水,剩余固体的质量越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D错误。
9.D
[解析]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介于1g到10g之间,所以高氯酸钾属于可溶物质,不是易溶物质,故错误;B.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73g,即在此温度下,103.73g饱和高氯酸钾溶液中含有3.73g高氯酸钾,故错误;C.80℃的水能溶解的高氯酸钾不一定比60℃的水能溶解的高氯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错误;D.要将1.87g高氯酸钾完全溶于50g水中,则100g水中至少要溶解3.74g高氯酸钾,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至少需高于40℃,故正确。
10.D
[解析]比较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控制溶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A、B正确;对比试管内液体颜色及碘的剩余情况可知,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则相同情况下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故C正确;该实验只能得出碘在汽油、水中的溶解度情况,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故D错误。
11.H2O2 氧气(或02) 无污染(或安全)
[解析]医用双氧水中溶质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的气泡为氧气。
12.H2O Na+ 不会 溶液具有稳定性
[解析]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生理盐水中金属阳离子为钠离子。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条件下,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13.(1)压强
(2)夏季
[解析]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将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2的溶解量。
14.(1)蒸发结晶
(2)150
[解析]
(1)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水分蒸发,析出白色海盐颗粒,该过程为蒸发结晶。
(2)1000g“上等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0g×15%=150g。
15.(1)过滤
(2)20~40℃ 室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
(3)2KClO3 2KCl+3O2↑
[解析]
(1)经过过程Ⅱ后得到溶液和固体,过滤操作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2)由表中数据可知,20~40℃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可能出现相等的情况,溶解度的范围为36.0~36.6g。通过分析NaCl、KCl、KCl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室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在降温过程中容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3)已知氯酸钾在400℃以上会分解并放出氧气,所以不能加热烘干。
16.(1)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降低而减小点燃
(2)CH4+202CO2+2H2O
(3)过滤 Ca2+
(4)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
(1)根据短文内容“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可知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
(2)页岩气是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从表中可知含量最高的金属离子是Ca2+,含量越高,质量分数越大。
(4)因为开采时可能有甲烷逸出未被收集,所以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7.(1)H2O
(2)CO2+C2CO 吸热
(3)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解析]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B是氢氧化钙;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可以生成A,则A可能是碳酸钙;C、D、E为氧化物,A、D可以相互转化,C可以生成B,则C是氧化钙,D可能是二氧化碳;E既可以与氧化钙反应,又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则E是水;H可以与水相互转化,H为非金属单质,且G、I为金属单质,I单质显红色,根据G、H、I的关系可知,H为氢气,I是铜,G是活泼金属单质(如铁);F为非金属单质,可以生成金属G,且能与D(二氧化碳)反应,则F是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8.(1)0.08 (1分)
(2)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0g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
设1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1分)
98 2
x 0.04g (1分)
= (1分)
x=1.96g (1分)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1分)
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由题图可知,铁粉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8g,但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未知,所以不能将氢气的质量0.08g代人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19.(1)放入指定容器中 (2)搅拌,加速溶解 (3)6% (4)大于 (5)510g
[解析]
(3)溶液具有均一性,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的质量偏小,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5)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90g×6%=(90g+x)×0.9%,解得x=510g
20.探究一:
(1)CaCO3+2HCl=CaCl2+H2O+CO2↑
(2)13.8%
探究二:(1)将其中一个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一段,松手后活塞回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0.7 将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或空气)除去,防止干扰
探究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
(2)对试管稍微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解析]探究一:
(2)设所用浓盐酸的体积为1L,则所用水的体积为2L。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19g/cm3×1mL×37%=0.4403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8%。
探究二:
(3)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13mL,说明10mL水中二氧化碳溶解了10mL+10mL-13mL=7mL,则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
探究三:小刚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小文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
(2)碳酸受热易分解,而柠檬酸的分解温度约为175℃,故可对试管进行稍微加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不是柠檬酸引起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