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质量调研卷
姓名: 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jiǎo zhǎ yǎn dǎ jiǎo zhāng jié
diǎn rán zhǒng zhàng chōng yíng hè sè
二、选择题(10分)
2.下面词语读音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蒜瓣(suàn) 彼此(pǐ) 骆驼(luò tuo) 熬粥(zhōu)
B.栖息(xī) 嘟囔(nāng) 腊八(là bā) 演绎(yì)
C.僧人(sēng) 唾沫(tuò) 翡翠(fěi cuì) 筷子(kuài)
D.脱缰(jiāng) 汤匙(chí) 正月(zhèng yuè ) 獠牙(liáo)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吆喝 鞭泡 祭祖 贩卖 B.焟烛 燃放 深褐 脏水
C.淘气 衣裳 吃醋 腻味 D.朴实 发挥 咆孝 吞噬
4.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师教导我们要诚实待人,不要两面三刀。
B.虽然放假了,我们也不能因为随心所欲的玩耍而忘记完成作业。
C.他已经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了。
D.他那滑稽可笑的样子,让我哄堂大笑。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
B.此时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C.那水灵灵的枣一个个都眨着调皮的小眼睛。
D.小笼汤包的皮儿娇嫩得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
6.正月十五吃元宵,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过年时送“福”字寓意福气、福运到, 那么过年时吃鱼有什么寓意?( )
A.寓意年年有余,富裕吉庆。 B.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C.寓意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D.寓意长寿安宁,节节高升。
三、填空题(14分)
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
(2)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3)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
(4)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
8.用四字词语替换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毫无共同之处。( )
(2)双方顺从心里的希望,想怎样就怎样、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 )
(3)他们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
(4)回到祖国,那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景象,使我们心潮起伏。 ( )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________一直持续到_________________才算结束。
《腊八粥》一文讲述了腊八那天_____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_________________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
《藏戏》一文开头一连用了句式相似的三个问句,这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问句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0.日积月累。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这是唐代诗人________写的《________》,诗歌描写的是________(填中国传统节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藏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俗寓意来讲,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倒贴福字,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物上雕刻蝙蝠和桃子,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句标语是用在________的,我们还可以为其写这样的广告词: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13分)
1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河边的小道上,每间(jiān jiàn)隔十米左右就铺(pū pù)有一米宽的彩色石砖 。
2.他抓了一把爆米花塞(sāi sài)进嘴里,嚼了几下就咽(yān yàn)了下去。
3.星期日下午,我和小伙伴们玩了捉迷藏(zàng cáng) 、击鼓传(chuán zhuàn)花的 游戏。
12.下面句中的“腻”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正确的解释,用序号填空。
腻: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润泽细致; ⑤黏;⑥污垢。
(1)你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 )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
(3)要想让皮肤细腻不粗糙,就要用好一些的护肤品。( )
13.选词填空。
细微 细小
(1)这两个花瓶只有一些( )的差别。
(2)事情固然( ),但做好它并不容易。
鲜艳 鲜明
(1)这篇文章观点( ),言简意赅。
(2)( )的红旗在广场上迎风飘扬。
五、语言表达(10分)
14.按要求写句子。
(1)唐东杰布和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大家还不能不吃元宵啊!(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翻译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文与生活。
在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传说。你从上面三个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关于这个传统节日的传说,并说说这个传统节日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节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俗(两种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6.找出一个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说说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17.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说有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18.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______________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要读出什么感情呢?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2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 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的________。
2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 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凭着对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 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________的民族精神。
2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 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25分)
26.习作园地。
家乡令人难忘,家乡的风土人情更令人迷恋。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有怎样的风俗习惯?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家乡独有的风俗吧。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水饺 眨眼 打搅 章节
点燃 肿胀 充盈 褐色
2.C
3.C
4.D
5.C
6.A
7. 放松 稀薄 年迈 快速
8. 截然不同 随心所欲 别无所求 万象更新
9. 时间 腊月初旬 正月十九 八儿 猜想 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排比 引起下文
10.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秋节 越剧 京剧 豫剧 福气已到 福寿双全 图书馆 有了喧哗,自己无法静心;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
11.1.jiàn pū
2.sāi yàn
3.cáng chuán
12. ③ ② ④
13. 细微 细小 鲜明 鲜艳
14. 唐东杰布和七兄妹组成了藏戏班子。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15. 春 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出来吃人。后来,一位神仙告诉人们年兽怕火、怕响声。人们就用燃放爆竹的办法赶走了年兽。因此,过春节又叫“过年”。 守岁、 贴春联、拜年等。
16.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老铺子的气派,元宵节景象的壮观
17. 悬灯结彩 各形各色
18. 林冲、松江、武松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9.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20. 喜欢 高兴、幸福
21. 多 广 盛况
22. 不能。“撑” 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23.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24. 湘西端午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25. 划船的比赛选手们奋力划着龙舟,浆在他们手中挥舞着,落在水面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许多小水珠。比赛选手们咬紧牙关,用力划着船,豆大的汗珠从他们头上落下来。 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26.
我的家乡风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