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表
课名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北师大版) 章节 第六章第2节
学时 1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能根据图象和函数解析式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比较,积累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在质疑、追问、讨论中达成共识,发展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研究函数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究过一次函数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悟,在此基础上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积累探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法,为后续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铺垫。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讲解、互为评价等活动,已经能用函数的观点及利用网络画板结合ipad的动手操作,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从“数”和“形”两方面综合考虑问题。 解决措施:通过学生自学、探索、交流、展示、讲解等活动方式,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和数学中的应用,并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网络画板等措施。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知识链接 0'5"- 3'20" 知识链接,思考引入 下列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什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y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3.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观察图象得到了一次函数的一些性质.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 ,回答 网络画板活页展示 ; 智能画笔勾划书写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 3’20”-3’58” 揭示课题 , 呈现学习目标 1、本节学习“九(上)CH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学习目标: (1)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能根据图象和函数解析式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呈现阅读 ,学生带着目标进入学习,清楚所学核心内容 网络画板活页展示
三、自主学习 3’59”-7’12” 自主学习 , 实践探究 按要求认真看课本的内容,并动手用“网络画板”画图: 1、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有几步?每步需注意哪些问题? 2、你画的函数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观察你所画的图象的形状和特点,并总结出规律.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用网络画板的画图能力 网络画板活页展示
四、网络画板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7’13”-13’05” 画板作图 , 探索交流 , 展示讲解 ; 互为补充 , 共同进步 探索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其形状. 步骤:(1)列表 (2)描点 (3)连线 要求:用网络画板动手作图,并观察老师的动态画图演示. 图象的形状: ; 图象的发展趋势: ,原因是: . 用网络画板作图 ; 展示讲解 ;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 利用网络画板在平板电脑上迅速作图 ,后教师再动态演示图象, 增加数学趣味
五、自我检测 一 13’06”- 14’40” 自我检测 , 发展思维 , 完善新知 课本随堂练习; 课本习题6.2第2题.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和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画板活页展示; 文本显示, 插入图片,
六、网络画板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41”- 21’53” 21'54〃 - 25'11〃 25'12〃 - 29'25〃 29'25〃 - 31'40〃 31'40〃 - 37'55〃 以网络画板为平台 ,在平板电脑上作图,根据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思考:(1)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由什么决定的? (2)当x取什么值时,图象位于第一象限?当x取什么值时,图象位于第三象限? (3)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的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二)当,画出它们的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思考:(1)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由什么决定的? (2)当x>0时,图象在第几象限?当x<0时,图象在第几象限? (3)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的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三)探索的值的大小与图象的位置关系 用网络画板直接画出的图象,并做出参数k的动画. 改变k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情况. (四)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想一想:(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对称中心; (2)反比例函数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 要求:学生观察老师做好的动画演示,得出结论. (五)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其它性质 实践与思考:用网络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在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矩形面积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先用网络画板合作作图 ,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 上台展示 , 语言表达 , 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 探究表达能力 ,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中掌握性质 网络画板的活页展示,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作图;教师再用网络画板动态演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动态演示反比例函数的中以对称和轴对称性质及其他性质
七、自我检测二 38'00〃 - 43'30〃 提高自我 , 应用新知 , 拓展新知 课本随堂练习第2题; 课本随堂练习第1题; 课本总复习第42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1,点B的纵坐标为. 求A,B两点的坐标; 写出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画出函数图象,并据此写出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4、如图,P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的一点,由P分别向x轴、y轴引垂线,得阴影部分(矩形)的面积为3,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学生合作 、 思考交流 、 语言表达自己的结论 网络画板的活页展示; 文本显示 ; 插入图片
八、感悟与收获 43’30”- 44’44” 课堂小结 , 回顾新知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分享给大家! 3、你还想用网络画板做出哪些美丽的图案?课后动手实践! 学生自表达分享; 梳理总结本节内容 网络画板活页展示 ; 文本显示
八、作业与反馈 44”44”- 45’00” 课后拓展 、 巩固新知 必做题:课本习题6.3第1、2、3、5题; 选做题:课本习题6.3第4题. 分层布置作业 各有所得 课程页面 ; 文字显示
- 1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