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提升课堂:英语分级阅读教学例谈
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提升思维品质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有效学习和应用。本文分析了目前英语分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思维缺席的问题,并结合阳光英语分级阅读材料,从深入研读语篇、教学目标设计、优化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旨在助推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总目标的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分级阅读作为教材阅读的拓展和补充,越来越受到一线英语教师的青睐。通过英语分级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体裁丰富、话题多样的文本内容。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思维练习。英语分级阅读不仅是对教材阅读的一种补充,更是增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其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英语分级阅读中思维培养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用英语分级阅读的形式作为课内阅读课的补充。然而,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中依然存在着思维缺席的现象。目前英语分级阅读的教材种类较多,一些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缺乏对学生学情的考量。因为害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够而选择词汇量少、内容简单的文本,却忽视了文本内容思维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匹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虽然很流畅,但思维品质得不到发展。
三、初中英语分级阅读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英语分级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借助层层递进、循环上升的课堂活动来实现。教师应深入进行学情分析和文本分析,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将思维训练活动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优化学生思维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本文以外研社出版的阳光英语分级阅读系列,初二上The Piped Piper(彩衣吹笛人)一书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 精选文本,深入研读语篇内容
语篇承载主题意义、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也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新知到已知的过程。教师在选择具体的分级阅读读物时,应结合学生的现有语言层次,全面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选择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读物。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文本内容的主题深刻性、情节有趣性、题材丰富性等来增加可读性。
教师在研读语篇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文字内容,还应关注封面、封底、插图、作者、创作背景等。教师可以在语篇研读的过程中,经常性地自问自答:“这个文本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想通过这个文本传递怎样的观点?为了传递其观点,作者是如何展现文章内容的?用了什么篇章结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语言有何特征?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怎样的?”等。教师可以将提炼出的语篇内容从What、Why、How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班级学生是来自一所普通乡村学校的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从学生日常的阅读课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的阅读层次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高阶思维的能力,不够关注细节,不会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揣摩故事背后的深层涵义。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外研社出版的阳光英语分级阅读系列,初二上The Piped Piper(彩衣吹笛人)一书作为授课教材。本书改编自欧洲民间故事,情节有趣,立意深刻,对初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从What(主体意义和主要内容)层面分析:本书的主题是“人与社会”,讲述了原本美丽的村庄哈默林出现了严重的鼠患问题,人们苦不堪言。市长承诺彩衣吹笛人,如果他能消除鼠患,必将得到巨额的奖赏。但事成之后,市长背信弃义,最终受到了吹笛人的惩罚。本书通过故事的叙述,传达出“做人要懂得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不可言而无信,否则必将受到惩罚”的大观念。
从Why(写作意图)层面分析:作者通过讲述市长背信弃义而受到惩罚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金钱和承诺哪个更重要?失信于人的人能否赢得他人的信任?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也曾言而无信?
从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层面分析:本书体裁为记叙文,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讲述故事。全书用了一般过去时,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表现主题意义。同时,作者运用了重复、押韵、夸张等修辞使全书的语言更生动有趣,情节、寓意深入人心。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目标
思维的发展具有从低阶到高阶的层次性特点。依靠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的教学目标符合思维发展层次性的特点。教师能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科学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思维品质。
以外研社出版的阳光英语分级阅读系列,初二上The Piped Piper(彩衣吹笛人)一书为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提取故事要素,利用“故事山”梳理发展脉络;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梳理文本中有关彩衣吹笛人及市长的外貌、语言、行为的描写,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初识主题意义;
(3)小组合作,了解文本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评价其具体作用,体会语言魅力
第二课时: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4)基于故事脉络图及人物特征分析,进一步探讨主题意义,归纳和总结故事的寓意;
(5)分析评价吹笛人惩罚市长的行为,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6)联系个人实际生活进行反思,并结合中外文化,探讨“信守承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循环上升的目标体系,从信息的输入到初阶输出再到高阶输出,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实际获得,保证了其思维品质循序渐进式的发展。
3. 将思维训练活动渗透入课堂活动中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基于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将系统的思维训练活动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以外研社出版的阳光英语分级阅读系列,初二上The Piped Piper(彩衣吹笛人) 一书为例,设计了如下的思维训练活动:
(1)观察与分析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一种知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行为。分析就是将观察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主题分析、背景分析、体裁分析、篇章结构分析等。
【教学片断】
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阅读标题,并回答以下问题:
Q1:What type is this book
Q2: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Q3:If you can only ask one question before reading, what would it be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帮助学生预设阅读的目标,运用语篇分析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片断】
在学生完成故事开端的情节梳理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对故事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并回答以下问题:
Q1:Who came to help
Q2:What might the mayor say to the man
Q3:Did the piper solve the problem
Q4:How did the piper deal with the problem
【设计意图】预测是重要的阅读技能。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看”的能力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比较与归纳
比较是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会碰到许多语言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自主归纳出语言规则,学习语言知识。
【教学片断】
在赏析文本语言的环节,要求学生先比较、朗读体会书中P4和P13的两段文字的异同之处。(原文中的两段文字:)
“Rats!
There were small rats and big rats, in all colours, too, grey, brown and black rats— one million and two!”(P4)
“Rats!
There were small rats and big rats, in all colours, too, grey, brown and black rats— one million and two!”(P13)
并回答以下问题:
Q1:What figure of speech is used here
Q2:As readers, do you have the same feeling when you read these sentences
接着,给出了改写后的版本,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出原文语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改写后的文字:)
“Rats!
There were a lot of rats, in all colours and sizes.”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Q1,启动学生的先前知识,建立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回答Q2,比较归纳出两段文字虽然用词用句一模一样,但所表达的情感及发挥的作用不同。之后,学生通过比较原文和改写文字之间的差别,很容易体会到原文的精妙之处,以此进一步归纳出该段文字所使用的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相关修辞知识,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思维空间,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等心智活动中,思维品质和阅读策略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通常包含质疑、评判、反思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的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反思并修正个人观点,逐渐形成客观公正的观点。
【教学片断】
在学生完成对整个语篇内容的研读过后,对文本结尾部分内容提出了这样的疑问:Is it good for the piper to lead the children to the cave to punish the major 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批判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引导学生给出实际可行的彩衣吹笛人的行为修正意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评价和修正彩衣吹笛人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由此促进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4)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通常包含假设预测、尝试验证、发散、联想、求异求新等技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力求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教学片断】
在读后环节,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用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遵守诺言或违背诺言的一次经历以及从《彩衣吹笛人》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Q1:Have you ever made any promises
Q2:Did you keep your promise
Q3:Was it hard to keep your promise
Q4:Why did you break your promise
Q5: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
Q6:What have you learned form the story
【设计意图】教师围绕主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活动,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内化,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升语言水平和思维的创新性。
四、结语
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英语语言的习得,是推动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动力。教师应深刻理解《课标》提出的思维品质发展的目标,利用英语分级阅读,精选并深入研读语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将思维训练活动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