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16:39: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2.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长时间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这次访问
A.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表明了中国加入了“经互会” D.使中国开始受到了苏联的控制
3.(2021·河南信阳市·九年级期末)“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这些事情”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美国的和平演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世界经济危机
4.(2021·山东滨州市·九年级期末)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这两次改革都没有救治其经济发展的痼疾,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C.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D.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5.(2021·广东清远市·九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找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B.全面肯定了赫鲁晓夫改革
C.认为赫鲁晓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认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不突出
6.(2021·河北唐山市·九年级期末)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7.(2021·深圳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1991年12月25号19∶38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去,取而代之的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 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③两极格局结束 ④冷战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陕西咸阳市·九年级期末)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经济改革初见成效 B.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9.(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雅尔塔体系是二战结束后,美、苏、英等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而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标志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苏联解体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2021·山东青岛市·九年级期末)“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1·河北唐山市·九年级期末)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2.(2021·山东聊城市·九年级期末)“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月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这段材料记载的是
A.苏联改革 B.东欧剧变 C.俄国的演变 D.苏联解体
1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墙》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墙倒塌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了统一。以下对柏林墙倒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的鼓动宣传 ②美苏“冷战”开始 ③东欧剧变 ④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这种看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B.欧盟成立
C.科索沃战争爆发 D.法西斯的扩张
1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漫画说明了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材料题
16.(2021·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二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三 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一中“这本书”是哪部著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本书”的发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经济形式上有何创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发展的大致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4)苏联的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我们从苏联的教训中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17.(2021·山东潍坊市·九年级期末)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改变现状,改革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请根据提示,参与“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
(古代改革:制作知识卡片)
(1)请结合所学,补全①、②的具体内容。
(近代改革:绘制思维导图)
(2)根据思维导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扩展有哪些方式?指出图中俄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现代改革:图解历史人物)
(3)结合所学,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分别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述改革:读史可以明智)
(4)通过“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你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背记手册
【速查关键词】
经互会、中苏缔结同盟、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列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走向多国:东欧、亚洲中国、朝鲜、越南;拉美的古巴)
2、苏联与东欧的关系:苏联通过在政治上成立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军事上成立华约组织扶持控制东欧国家。
3、中苏关系: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社会主义改革:
(一)改革对象:苏联模式的弊端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
1、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2、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1)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工业。
2、评价:(1)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首位,航天技术可以和美国相抗衡。国民经济畸形发展。(2)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政治体制改革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影响: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最终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
(一)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导致苏联政治经济危机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二)解体时间:1991年底,苏联解体 加速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
(三))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3、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互会的成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题干中民主德国加入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可知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区城经济集团,排除A项; 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长时间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这次访问
A.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表明了中国加入了“经互会” D.使中国开始受到了苏联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2月14日 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中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3.(2021·河南信阳市·九年级期末)“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这些事情”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美国的和平演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圜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可知,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东欧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由于苏联的影响,它们都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选项C符合题意;重点发展重工业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上的措施,但不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和平演变和世界经济危机,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1·山东滨州市·九年级期末)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这两次改革都没有救治其经济发展的痼疾,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C.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D.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的痼疾,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5.(2021·广东清远市·九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找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B.全面肯定了赫鲁晓夫改革
C.认为赫鲁晓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认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不突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阶段,作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题干对此做了符合史实的评价,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1·河北唐山市·九年级期末)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可见,国家全部干预经济的程度降低,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故A符合题意;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是国家减少对农庄的经济干预,与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是材料的复述而非实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1·深圳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1991年12月25号19∶38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去,取而代之的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 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③两极格局结束 ④冷战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91年12月25号19∶38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去,取而代之的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可知,题干描述的事件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随之结束。因此,①③④表述正确,故选C项;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消失,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而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因此,②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BD项。
8.(2021·陕西咸阳市·九年级期末)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经济改革初见成效 B.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详解】赫鲁晓夫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跨进了新时代”指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问题,排除A;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排除BC。故选D。
9.(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雅尔塔体系是二战结束后,美、苏、英等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而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标志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苏联解体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详解】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就德国处置问题、波兰问题、对日作战问题和联合国成立问题等达成了协议。雅尔塔体系的结束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苏联解体作为“别了”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欧共体成立是1967年,排除A;北约成立是1949年,冷战刚刚开始,排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D。故选C。
10.(2021·山东青岛市·九年级期末)“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故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ABC,故选D。
11.(2021·河北唐山市·九年级期末)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国纷纷改革,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引发了东欧剧变,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东欧剧变的原因,不是过程也不是目的和影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12.(2021·山东聊城市·九年级期末)“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月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这段材料记载的是
A.苏联改革 B.东欧剧变 C.俄国的演变 D.苏联解体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可见,《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解体,故D符合题意;苏联改革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东欧剧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俄国的演变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墙》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墙倒塌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了统一。以下对柏林墙倒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的鼓动宣传 ②美苏“冷战”开始 ③东欧剧变 ④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根据“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可归纳出西方的鼓动宣传,①符合题意;根据“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可归纳出东欧剧变,③符合题意;根据“东西德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
1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这种看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B.欧盟成立
C.科索沃战争爆发 D.法西斯的扩张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推行霸权主义,企图称霸世界。A符合题意;1993年,欧盟成立,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不符合题意;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C不符合题意;法西斯的扩张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漫画说明了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答案】D
【详解】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在欧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1945年,由铁托任主席,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所以漫画说明了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材料题
16.(2021·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二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三 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一中“这本书”是哪部著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本书”的发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经济形式上有何创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发展的大致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4)苏联的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我们从苏联的教训中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答案】(1)《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苏联的农业总产值增长;赫鲁晓夫改革。
(4)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要适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说明“这本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著作。可知是《共产党宣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依据材料二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和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下企业等,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的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的创新是,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依据材料三“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由此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快速发展,总产值增长;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为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如开展垦荒运动、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等。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虽然苏联多位领导人先后进行改革,但是没有能够从国情出发,改革失败,由此可得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以及苏联多位领导人改革的失败,没有切实改善民生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由此可以得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下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不利于团结人民群众,由此可以得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又面临西方的“和平演变”,由此得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等等。
17.(2021·山东潍坊市·九年级期末)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改变现状,改革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请根据提示,参与“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
(古代改革:制作知识卡片)
(1)请结合所学,补全①、②的具体内容。
(近代改革:绘制思维导图)
(2)根据思维导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扩展有哪些方式?指出图中俄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现代改革:图解历史人物)
(3)结合所学,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分别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述改革:读史可以明智)
(4)通过“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你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一点即可)
【答案】(1)伯里克利;法兰克王国。
(2)方式:革命(或战争),改革。
内容:废除农奴制,作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新经济政策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新思维的影响:导致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苏联解体(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作出其中一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由查理·马特发起了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所以①是伯里克利;②是法兰克王国。
(2)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方式是革命(或战争),改革;图中俄国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农奴制;作用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影响是导致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4)通过“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我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从国情出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5张PPT)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备课无忧
时事链接:苏联解体
导入新课
对抗
北约
华约
1989年东欧剧变,华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解体。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了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从中能够汲取什么教训?苏联的解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板书课题
1.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
3.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基本史实。
自学识记

苏东经互会,中苏结同盟。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1922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图说历史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2.“经互会”成立
图说历史
位于莫斯科的经互会大楼
(1)1949年,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了经济会议。通过《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斯大林按照“苏联模式”(苏联计划经济)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经互会”
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 外,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经互会”成立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你从下面的漫画能够获得什么信息?
合作探究
1).建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毛泽东访问苏联
3.中苏结盟
2).结盟: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图说历史
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
学习日本---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

赫鲁晓夫狂热玉米,
勃列日涅夫炫耀军事。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新知讲解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改革的背景
苏联模
式形成
新经济
政策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苏俄建立
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1917
1918
1921
1928
1936
1953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
材料三: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0.4平米住房。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斯大林模式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
1.改革的背景
材料研读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改革的背景
图说历史
视频: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逐渐强化权力。
赫鲁晓夫
苏共二十大开幕时,赫鲁晓夫取得党内强有力的地位。……1957年,所谓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反党集团被粉碎。此后,赫鲁晓夫夺取绝对权力。
——《赫鲁晓夫回忆录》
2.赫鲁晓夫改革(强化权力)
图说历史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1)政治上: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推倒斯大林像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图说历史
图说历史
01
02
04
03
垦荒运动
改革工业
管理体制
玉米运动
取消交售制,施行收购制
2.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
(2)经济上:重点农业,兼顾工业
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分析,大规模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
相关史实: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晚,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制的严重错误,但没有把个人崇拜的产生同苏联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也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苏共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后来,赫鲁晓夫又大搞起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
知识拓展
图说历史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改革结果:
有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失败的原因)
2.赫鲁晓夫改革(评价)
合作探究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⒈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赫鲁晓夫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
——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
课堂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守墓人:从根本上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2.赫鲁晓夫改革(评价)
⒉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⒊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
合作探究
视频:勃列日涅夫改革
1
3
2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3.勃列日涅夫改革
主要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1)、背景: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2)、主要内容(措施):
相关史实: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
3.勃列日涅夫改革
材料一: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一度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勃列日涅夫改革
材料研读
食品短缺,群众排队等待购买
跛脚的巨人
3.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图说历史
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②失败
3)结果
勃列日涅夫
3.勃列日涅夫改革
4、评价(影响):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新经济政策
(列宁)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
苏联
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没有突破僵化
1936年新宪法
1953年、1964年
1921-1929年
20世纪30年代
思维导学

模式僵化苏解体,
东欧剧变跟遭殃!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视频: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1.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
戈尔巴乔夫
人物简介: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族,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相当于美国的79%,但其机械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6%
新知讲解
人物实录: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知识拓展
人物扫描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苏共领导地位丧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民族矛盾爆发,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1)、背景:
2)、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改革:
(2)政治改革:
3)、结果:
4)、评价(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失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53年 1964年
措施
结果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
经济改革,尤其是军事工业
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失败
失败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重心: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社会主义苏联的三次改革
1985年
失败
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重心: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拓展延伸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归纳
启示1: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启示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拓展延伸
01
02
03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苏联改革
阶段小结
背景
实质
变化
原因
①社会矛盾尖锐;
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③受苏联模式的束缚
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的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2、东欧剧变
表现
合作探究
东欧剧变:波兰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2、东欧剧变
图说历史
结合材料,归纳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 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2、东欧剧变
材料研读
外因
内因
原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内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东欧剧变
合作探究
视频:东欧剧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的1万余名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和波兰将军约瑟夫·贝姆的纪念碑行进。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到目的地时人数已高达二十万。人群推倒了位于市中心斯大林广场上的斯大林铜像。该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该事件被平息。该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史称“匈牙利事件”。
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人民为追求民主而沿多瑙河游行。
图说历史
南斯拉夫国情极其复杂,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其分裂的原因,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八个领导人;九个政府。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存在于1963至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和科索沃。
图说历史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波兰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东欧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图说历史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波兰团结工会获胜
图说历史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防止苏联解体,结果失败。此事件实际上加速苏联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变
“八一九”事变
3、苏联解体
导火线:
图说历史
“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
解体标志
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
3.苏联解体
影响: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苏联到独联体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意味着: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图说历史
独立国家联合体
①苏共丧失执政党地位;
②15个加盟共和国解体;
③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表现
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3.苏联解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它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罗斯、格鲁吉亚(1993年12月起)、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1994年4月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
知识拓展
3.苏联解体
知识拓展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议一议: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1.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2.根本原因:
3.外部原因: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4.其他原因: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
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合作探究

学史明智,鉴往未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⒈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⒋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启示:
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拓展延伸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失败,仍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课堂板书
国名 时间
中国 1949年10月1日
越南 1945年9月2日
朝鲜 1948年9月9日
古巴 1959年1月1日
老挝 1975年12月2日
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课后延伸
1.(2021年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C
课后巩固
2.(2021年齐齐哈尔中考真题)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D
3.(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王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D
课后巩固
4.(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