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14: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第3课 土地改革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郓城·八年级期末)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2.(2022·全国·八年级)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下图为土改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据此可知,经过改革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变为
A.地主所有 B.农民所有 C.国家公有 D.混合所有
3.(2022·全国·八年级)1950~1952年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包含(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5.(2022·全国·八年级课前预习)张建国同学非常喜欢收集邮票,他认为邮票是学习历史中非常珍贵的资料,其中往往涵盖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下图是他收集的其中一张,对邮票中的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B.改革没收了农民的土地
C.改革解决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问题。
D.改革使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6.(2022·全国·八年级)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7.(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9.(2022·全国·八年级)“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此,中央人民政府
A.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0.(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一份震惊中外的报告,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报告中“改革”
A.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 B.保障了解放战争胜利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
11.(2022·全国·八年级)学者金冲及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奥秘在于中共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C.作战指挥的正确性 D.政策宣传的合法性
12.(2022·全国·八年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3.(2022·全国·八年级课前预习)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14.(2021·吉林松原·八年级阶段练习)全国土地改革前,占有农村总耕地的50%以上的是富农和(  )
A.地主 B.贫农 C.雇农 D.民族资产阶级
15.(2021·山东·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在1952年底,地主的身份变化是( )
A.由剥削者变成有自己份地和农具的劳动者
B.由剥削者变得一无所有
C.由地主成为富农
D.由地主变成资产阶级
16.(2021·江西高安·八年级阶段练习)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残余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7.(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阶段练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一事件从根本上反映出(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土地改革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8.(2021·黑龙江·集贤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抗美援朝胜利③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19.(2021·黑龙江集贤·八年级阶段练习)在新中国历史上,1950年到1952年底对一些人来说是梦想成真的时期,“一些人”是指( )
A.知识分子 B.领导干部 C.农民 D.工人
20.(2021·吉林铁西·八年级期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1.(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这一规定反映了土地改革
A.注意保存富农经济 B.没收富农的全部土地
C.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D.农民分到土地、房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22.(2021·陕西凤翔·二模)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____________。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评卷人得分
三、综合题
23.(2021·江西高安·八年级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目的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24.(2021·福建·泉州科技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土地改革”的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中说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5.(2021·贵州六盘水·八年级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 -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一30%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 ,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是农民正在拔地界碑,他们拔出了谁的地界碑 这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4)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和翻身农民领导土地证都与土地改革有关,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体现打土豪、大生产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而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排除A项;1953年新中国又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在三大改造中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了我国存在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完成,只是土地所有者发生了变化,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依然的私有制。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了我国存在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排除C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四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四幅图片分别涉及的是农村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的农民走合作社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历程,A项正确;建国以来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主要有过渡时期的“一五计划”和全面建设时期,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C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以后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邮票信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新解放的地区农民没有土地,1950年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D项正确;土地改革仍然是土地私有,排除A项;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排除B项;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还没有解决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反映了翻身的农民,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不分昼夜的劳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获得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粮食增产。B项正确;提高国际地位是中国与外国交往的事件,才能得出的结论。排除A项;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B。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D符合题意;《共同纲领》有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生》是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当家作主;西藏和平解放从政治上,抗美援朝从军事上,土地改革从经济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应集中在《中国新生》,故C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B项是中共民主革命历程,D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均与题干“前四集”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 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A符合题意;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届人大会议上,排除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发展重工业,排除D。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以及材料选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报告》”可知报告中“改革”是指1950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C;A是20世纪20年代,排除;B是20世纪四十年代,排除;土地革命是土地是私有,D错误。
11.B
【详解】依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奥秘在于中共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证,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结合课本所学,这是土地改革之前,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为解决种情况,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故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正确;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13.A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图片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A符合题意;BCD项不能直接从图片中得出结论,排除。故选择A。
14.A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提高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在1952年底,地主的身份变化是由剥削者变成有自己份地和农具的劳动者,A项正确;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不是一无所有,排除B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排除C项;通过土地改革地主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土地改革的开展都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C项正确;A项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B项是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作用;D项是三大改造的作用;这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但根据材料“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项正确;BC项与题目材料反映的问题无关,排除BC项;土地改革确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不是公有,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于1949年,抗美援朝胜利是1953年10月,土地改革完成是1952年。①③②正确。C项正确;ABD项与事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历史上,1950年到1952年底对一些人来说是梦想成真的时期,“一些人”是指农民,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2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因此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B项符合题意;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CD项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项。
21.C
【详解】根据题干“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属于封建剥削性质,因此,要征征收其出租的土地。由此可知,这一规定反映了土地改革要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排除A项;从题干“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可知,土地改革没有没收富农的全部土地,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涉及到富农,没有说明农民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2.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故①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土地改革。
2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2)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详解】
(1)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土改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说明土改的目的是通过土改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土改的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
24.(1)使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详解】
(1)
根据材料可知,“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说明土地改革使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
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材料观点正确,因为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5.(1)土地改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地主。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这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详解】(1)从“贫农、中农、雇农”的比重以及“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可以看出指的是土地改革。标志: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950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要废除地主的土地,因此是地主。因此是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合材料可得出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从材料一的比重可以看出,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而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这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根据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