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0: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6分)
1. jié( )止到现在,那个fěi( )徒依然一声不kēng( )。
2.这是一辆zhǎn( )新的车,因车主闯红灯被dū( )管的交警拦下。车主想请交警网开一面,交警却说:“不能gǎo( )特shū( )。”
3.在那片肥wò( )的土地上,ci xiáng( )的外祖父正在努力耕yún( )肥。
4.“即使你是我的家juàn( ),我也不能为你zhē( )掩罪行,以权móu( )私啊!”我běnɡ( )着脸,坚定地说。
二、选择。(1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胧(lóng) 踉跄(liáng) 巫峡 土匪
B.弓弩(nǔ) 企图(qǐ) 半截 繁忙
C.咆哮(páo) 俘虏(fú) 参谋 审请
D.篝火(gōu) 撩乱(liāo) 拟定 水瓢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勿”中的“勿”是不要的意思,含有警告意味,说明后果比较严重。
B.“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中的“挺”与“挺好”中的“挺”意思不一样。
C.“随即再筛一碗酒”中“筛”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筛子里来回摇动。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B.爷爷患病后,两只手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他已多年不能提笔写作了。
C.身处烈士陵园之中,想到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4.“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个回目选自( )的《西游记》。
A.吴承恩B.施耐庵C.曹雪芹D.罗贯中
5.下面哪幅图能反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句诗的意境 ( )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反义词。(6分)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近义词:( ) 反义词:( )
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近义词:( ) 反义词:( )
“蜀"字最开始就是蚕的象形,上部像蚕首,下部像蚕蜷曲的身子。
近义词:( ) 反义词:( )
四、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8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迷惑 困惑 惊疑
(1)“你是一个邮局职员,怎么会有枪伤呢 ”沃克医生( )地问。
(2)我们在观察的棚子上面盖上草,可以用来( )哪些好奇的鸟儿们 。
注视 端详 远眺
(3)上课时,我( )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点学习的机会。
(4)听了妈妈的介绍,我( )着眼前的这位环卫工人,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伙计(旧时称店员或长工)印信(政府机关图章的总称)榜文(古代指文告)
B.序齿(牙齿顺序)大虫(方言,指老虎)官府(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C.墨客(指文人)客官(古代指在异乡做官)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0分)
1.阅读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回忆过去:《祖父的园子》中,“我”怀念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更怀念_______________的祖父;《月是故乡明》中,作者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经典中的人物:《草船借箭》中有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景阳冈》中有_______________的武松。领悟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歌颂了一代伟人无私的胸怀;《军神》中的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2.根据语境填写歇后语。
(1)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已经是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___了。
(2)我们可是______________的,这件事你可不能反悔。
(3)小明刚刚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没想到第二天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旧(舅),又迟到了。
六、课内阅读。(11分)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一”部分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3.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歌领了毛主席怎样的品质和胸怀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4分)
盲人看
每逢下学,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说,爸,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卖点手绢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而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近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我赶紧买了一份。
之后的某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的,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他与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走。闪过他们身旁时,听到盲夫炫耀地问:“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盲妻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盲妻反唇相讥:“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候看过?”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加起来一点
不比别人少!”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生了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他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拽住他,用畜杖戳着路面说,让我再听听,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说,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越过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盲杖,面色平淡,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方式,分析运用这种记叙方式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总能给人美的感受或深刻的启示。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每逢下学,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糊”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盲杖,面色平淡,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这句话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加点的“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可以看出盲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盲人的孩子时突出了孩子的哪些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这两句话的理解和切身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25分)
爱,充溢在我们的四周,不需要用很多的语言来表达,它就在一个默默的眼神中,它就在一句殷切的叮嘱里……生活中,你感受到这种爱了吗?请写一写吧。
要求:1.题目自拟。2.叙事完整而有条理。3.表达出真情实感。4.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截 匪 吭2.崭 督 搞 殊3.沃 慈祥 耘 施4.眷 遮 谋 绷
二、1.B 2.C 3.B 4.A 5.B
三、1、镇静 慌张2.寂寞 热闹3.弯曲 笔挺
四、1.(1)惊疑(2)迷惑(3)注视(4)端详 2.A
五、1.自由自在 慈祥 对故乡的思念 神机妙算
武艺高强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刘伯承
2.(1)无(吴)用
(2)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3)外甥打灯笼
六、1.动作 神态 悲痛之情
2.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3.岸英不仅是毛主席的儿子,也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战士。
4.歌颂了毛主席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从大局考虑问题的博大胸怀。
七、1.倒叙的记叙方式。文章开头叙述盲人与众不同的接孩子的方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使文章在结构上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1)“糊”的本义是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隙、窟窿或平面,在文中是指家长们紧紧地围在学校铁门前等待接孩子的状态。这个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家长们等
待孩子下学时的焦急状态,将这种抽象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此时盲人的内心喜悦、踏实,对孩子充满信任与骄傲。
3.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孩子的目光:“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目光如炬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活泼:“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跳着要越过去”“一蹦一跳越过斑马线”。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和对盲人的真心祝福。
4.只有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碰撞,你才是真正的“看”了,把握并铭记于心,付诸行动,否则不过是过眼烟云。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