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求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孙权劝学解析版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g)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
2.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5、相关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谓……曰: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 (当途: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拿)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5)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6)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古:只,只是。
今:转折连词,但是。
(3)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4)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确数。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5.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掌管,主持)
但当涉猎(应当)
(2)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交流点拨】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军务的时候,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喽!” 吕蒙说:“对于分别多日的读书人,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寻找借口不愿学习,为下文设伏。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交流点拨】“邪”后的感叹号,语气强烈,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交流点拨】仅仅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都略去不写。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交流点拨】
1. 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2.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3.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4.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5.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五)课堂检测
一、积累运用
1.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答案】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邪”的注音。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当之无愧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答案】D
【解析】A项,应该/承当:承受。B项,益处/更加。C项,历史/过去的事情。D项,都指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3.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C
【解析】这里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能力。学生了解常用的文言表人称的代词。这里A项,“卿”表人称;B项,“孤”表人称;D项,“自”表人称。所以选C。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有误,“大兄”的意思是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5.《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答案】《资治通鉴》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北宋 政治 史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资治通鉴》的熟悉程度,这是中国史学名著,考生须熟记在心。
6.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文末的“________________”(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答案】惊讶、敬佩 学有所获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解析】结合相关文段可以看出鲁肃此时的感情是钦佩的,原文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是名言警句,要牢记。
7.《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
【答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解析】以上题目从原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考生认真阅读课文即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求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孙权劝学原卷版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 )岂( ) 邪( )孰( ) 遂( ) 更( )
2.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5、相关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 ) (2)卿今当涂掌事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
(5)卿言多务,孰若孤 (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 )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今: 。
(2)但当涉猎
古: 。今: 。
(3)见往事耳
古: 。今: 。
(4)士别三日
古: 。今: 。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5.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
(2)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答: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答: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答: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答:
(五)课堂检测
1.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当之无愧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5.《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6.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文末的“________________”(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7.《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