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爱莲说解析版
学习要点——名师高效引领
【感知课文】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坚贞的品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文章借助莲来抒发感情,具体、形象,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运用了衬托和比喻来突出“莲之爱”。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
【学法点拨】
1.反复诵读,在吟咏背诵中感悟文章的主题。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寄托的感情。
3。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喜爱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凝炼、句式整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的特点。
4。从内容和技巧等方面对《陋室铭》和本文作比较阅读。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甚蕃( ) ②yū( )泥 ③ 隐yì( ) ④ zhuó( )清涟 ⑤噫 ( ) ⑥亵( )玩 ⑦ 不蔓( )不枝 ⑧ 鲜( )有闻
1.①fán ②淤 ③ 逸 ④ 濯⑤ yì ⑥xiè ⑦ màn ⑧ xiǎ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
⑶香远益清 ( )⑷亭亭净植 ( )
⑸陶后鲜有闻 ( )⑹宜乎众矣 ( )
2.⑴多 ⑵洗涤 ⑶更 ⑷树立 ⑸少⑹应当
3.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
3.①(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②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③(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④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⑵。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 。
⑶。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⑷。《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⑴、香远益清。⑵、莲,花之君子者也。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⑷、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
5.(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6.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莲可爱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答:
6.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三方面描写莲。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不追逐名利,及对当时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判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一。(鉴赏语言)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答:
〖点拨〗联系前后语境。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表达什么内容?1.
〖参考答案〗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二.(理解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的寓意。
答:
〖点拨〗 理解句意从主题和内容考虑。
〖参考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傲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三.(体会情感)1.《爱莲说》结尾,作者用感叹句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点拨〗 体会情感结合内容
〖参考答案〗 作者用感叹方式结尾含蓄表明他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他要在污浊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感叹真正的隐逸之士少,讽刺世态。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
〖点拨〗明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惋惜、讽刺和赞美。可谓借花抒情,情深意长。答题要在充分理解手法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来答题。
〖参考答案〗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四.(综合探究)1.读罢《爱莲说》一文,你体会到“莲”的那些品质?
答:
〖点拨〗这是一道概括题。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抓住文章中心句,结合托物言志手法来答题。
〖参考答案〗 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个结论,又据这个结论将莲比做花中的君子,使其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意义。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出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庄重、高雅的品格。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单单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
答:
〖点拨〗这是一道分析题,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而本道题宜从牡丹与菊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以及选材的典型性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 牡丹是富贵者的所爱,菊是隐士陶渊明的所爱,这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一个从反面衬托出莲这样的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个从正面衬托莲这样的君子不消极避世而要出污泥而不染。
【品悟写法】
一.本文有不少突出的艺术特点。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二是巧妙的衬托和比喻。三是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 )。以( )喻(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文章还运用了( ),( )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 、 )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答案1.托物言志。莲、人。
2.对比,反衬。菊、牡丹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 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 ⑶ 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
(4)、晋陶渊明独爱菊 _______(5)宜乎众矣______(6)陶后鲜有闻 _______。
1.(1)美丽而不庄重 (2)亵:亲近而不庄重(3)生枝蔓(4)、只,仅(5)多(6)少。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5)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
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多 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陶后鲜有闻 ⑷宜乎众矣。
2.(1)多(2)美丽而不端庄(3)少(4)应当
3、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3.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
(2)“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4.(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 骈
5、仿写训练。(要求写两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5此为开放题。如:石榴,花之仙子者也;梅,花之骑士者也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你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答:
6、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
(二)课外类文拓展阅读
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甘冒霜而停雪 停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1.① 使(雪)停止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答:
2.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简要分析本文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
4.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三.文采展示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与追求,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200字左右)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三.文采展示
提示:选择有象征意义的花来写,如:梅花。喜欢的原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爱莲说原卷版
学习要点——名师高效引领
【感知课文】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坚贞的品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文章借助莲来抒发感情,具体、形象,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运用了衬托和比喻来突出“莲之爱”。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
【学法点拨】
1.反复诵读,在吟咏背诵中感悟文章的主题。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寄托的感情。
3。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喜爱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凝炼、句式整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的特点。
4。从内容和技巧等方面对《陋室铭》和本文作比较阅读。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甚蕃( ) ②yū( )泥 ③ 隐yì( ) ④ zhuó( )清涟 ⑤噫 ( ) ⑥亵( )玩 ⑦ 不蔓( )不枝 ⑧ 鲜( )有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
⑶香远益清 ( )⑷亭亭净植 ( )
⑸陶后鲜有闻 ( )⑹宜乎众矣 ( )
3.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⑵。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 。
⑶。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⑷。《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
6.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莲可爱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答: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一。(鉴赏语言)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答:
〖点拨〗联系前后语境。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表达什么内容?
二.(理解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的寓意。
答:
〖点拨〗 理解句意从主题和内容考虑。
三.(体会情感)1.《爱莲说》结尾,作者用感叹句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点拨〗 体会情感结合内容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
〖点拨〗明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惋惜、讽刺和赞美。可谓借花抒情,情深意长。答题要在充分理解手法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来答题。
四.(综合探究)1.读罢《爱莲说》一文,你体会到“莲”的那些品质?
答:
〖点拨〗这是一道概括题。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抓住文章中心句,结合托物言志手法来答题。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单单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
答:
〖点拨〗这是一道分析题,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而本道题宜从牡丹与菊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以及选材的典型性方面考虑。
【品悟写法】
一.本文有不少突出的艺术特点。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二是巧妙的衬托和比喻。三是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 )。以( )喻(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文章还运用了( ),( )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 、 )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 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 ⑶ 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
(4)、晋陶渊明独爱菊 _______(5)宜乎众矣______(6)陶后鲜有闻 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多 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陶后鲜有闻 ⑷宜乎众矣。
3、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
(2)“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5、仿写训练。(要求写两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你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答:
(二)课外类文拓展阅读
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甘冒霜而停雪 停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答: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简要分析本文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
三.文采展示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与追求,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