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球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细线受到的力为1 N,两球正好悬浮在水中,如果细线断了,那么( )
A.甲、乙两球都下沉 B.甲球下沉,乙球上浮
C.甲球上浮,乙球下沉 D.甲、乙两球仍悬浮
2.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三个相同的铁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铁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甲最小 B.乙最小
C.丙最小 D.一样大
3.一个木块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浸没在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木块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仍浸没),则金属块和木块(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上下晃动
4.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塑料药剂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所示。他在一只空的眼药水塑料瓶内装入适量细沙,然后盖住瓶口后放入矿泉水瓶中,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眼药水塑料瓶)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沉子”下沉时,其所受重力会变大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是靠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D.潜水艇与此“浮沉子”浮沉的原理完全相同
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
B.小球的质量等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
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1N
6.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 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的先进技术,以及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p0=1.0×105 Pa,海水密度ρ近似取1.0×103kg/m3,g取10 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水器从60 m深处下潜到70 m深处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0.7 m/s,则到达7 km海底需要4 h
C.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与潜水艇上浮的原理相同
7.如图,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米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牛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0.6牛 B.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米3
C.木块的密度是0.6千克/米3 D.放置铝块前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8.如图为底部有一小孔的花盆倒扣在水槽中,小明发现塑料花盆缓慢下沉直至沉入水槽 底部,这个过程中花盆受到的浮力和水槽中液面的高度变化正确的是()
A.浮力变大,液面高度下降 B.浮力变小,液面高度下降
C.浮力变大,液面高度上升 D.浮力变小,液面高度上升
9.如图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已知气球的体积为10m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kg,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g取10N/kg,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 )
A.129N B.90N C.39N D.219N
10.下列图像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B.乙图说明M物体1s通过的路程等于N物体10s通过的路程
C.丙图说明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关系是ρa>ρb>ρc
D.丁图反映了小铁球在水中下落过程时所受水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1.在室温下,把一铁块系在硬质塑料小球上,放液体中,恰好悬浮于饱和食盐水中某处,如图所示,则( )
A.若沿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小球仍然悬浮
B.若往水中加入一些食盐则铁块所受浮力增大
C.若剪断细绳,则小球上浮,铁块下沉,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若将铁块取下,分成 大小不等的两块放回容器中,则小块上浮大块下沉
1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和, 则( )
A. B. C. D.
13.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5N
B.木块重力为9N
C.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6N
D.木块刚刚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500Pa
二、填空题
14.某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读数为100N,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称得读数为50N,全部浸入某液体中弹簧秤称得读数为60N,那么(g=10N/kg)
(1)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多少?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体积多大?______________
(3)该物体的密度多少?______________
(4)求液体密度?______________
15.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__cm3 ,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________;玻璃球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16.某种矿砂质量为m,倒入量筒中,使矿砂上表面水平,刻度显示的读数为V1,再将体积为V2的水倒入盛有矿砂的量筒内,充分搅拌后,水面显示读数为V3,则矿砂密度为___。
17.一个李子的体积约为50cm3,质量约为55g,若把李子放入水中静止时将________沉底(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一个西瓜的体积为6×103cm3,所受重力为55N,若把西瓜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当西瓜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N
18.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可以判断,ρ甲 ________ρ乙,甲瓶受到的浮力________乙瓶受到的浮力。(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9.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0.某同学用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放入完全相同的两个装满水的杯子中,甲沉在水底,乙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试回答:
(1)所受浮力F甲、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_____F乙;
(2)水对杯底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p乙。(均填 >、<或=)
21.“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小球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浮起的三个小球中___________(填字母)球的密度最大。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
22.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如图)。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_______(选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海水对潜水艇的下表面压力______,上下表面的压力差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m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N。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_____________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____刻度。
(3)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m,则此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4.小金要测量食盐的密度,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法一: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食盐,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甲所示:将称取的食盐倒入量筒中,按图乙的方式直接测量食盐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
①据图甲可知,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克。
②据乙方法测得的体积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等于真实值”)。
(2)方法二:已知某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2克的食盐。小金在烧杯中用20克水和7.2克食盐配置了食盐水;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向量筒中再加入4克食盐,此时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食盐易溶于水属于它的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时,除了图乙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③计算该食盐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______。(请列式计算,且结果精确到0.01)
25.在学习浮力时同学有疑问: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10 N的水能产生多大的浮力?
(1)小柯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N。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柯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 N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 N>10 N。继续往B盆内加20 N的水,B盆仍漂浮。此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
四、简答题
26.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已宣布,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 (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 ×103kg/m3)
27.“乌鸦喝水”的故事你不陌生吧.如下图所示,若有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10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28.体积为5分米3的木块投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
(1)木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2)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29.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 kg、底面积为3×10-3 m2,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 N/kg)
(1)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_____
(2)如图所示,在该装置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5×10-5 m3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 m。此时,该装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克?_____
(3)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D
5.D
6.C
7.B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50N 5×10-3m3 2×103kg/m3 0.8×103kg/m3
15.800 3:4 2.4
16.
17.沉底 55
18.大于 大于
19.m2-m1 小 大
20.< =
21.变大 C 相等(或FB= FD)
22.注水 变大 不变
23.0.6N 0 1N 0.04kg
24.47.4 偏大 物理 胶头滴管 1.33
25.向烧杯中再加入水(或从烧杯中倒出适量的水) 2.5 较少的水能产生较大的浮力
26.可减少质量204kg。
27.(1)1×10-4m3(2)2.5×103kg/m3
28.(1)30牛(2)0.6×103千克/米3
29.2.1N 0.12kg 8×103kg/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
一、选择题
1.科学小组制作的一个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进水)或向烧瓶中吹气(排水),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悬浮状态时,若向胶管A吹气,烧瓶将( )
A.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2.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A.4N B.6N C.14N D.7N
3.三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球,分别用铜、铁、铝制成,则三个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
A.铝球最小 B.铁球最小
C.铜球最小 D.无法判定
4.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未破)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泡受到的浮力不变 B.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大
C.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 D.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悬浮状态
5.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通车,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建造隧道时,先将沉管两段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设一节密封长方形沉管的长、宽、高分别是180m、35m、10m,总质量为6×107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 g取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封沉管灌水下沉过程中上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B.密封沉管灌水下沉过程中沉管受到的浮力一直变小
C.密封沉管灌水前漂浮在海面上受到的浮力6×107N
D.若将一节沉管密封后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3×108N
6.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7.质量、底面积均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有相同高度的水,现将装有三枚一元硬币的玻璃管缓缓放入水中,使其自由漂浮(整个过程水没有溢出),那么(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的是甲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的是乙
C.液体对容器底压力最小的是乙
D.液体对容器底压力最小的是丙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小烧杯、溢水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所示;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乙所示;③将小烧杯中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所示;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 mL,如图丁所示。
可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是( )
A.2.0 g/cm3 B.2.2 g/cm3
C.3.0 g/cm3 D.3.2 g/cm3
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10.如图为底部有一小孔的花盆倒扣在水槽中,小明发现塑料花盆缓慢下沉直至沉入水槽 底部,这个过程中花盆受到的浮力和水槽中液面的高度变化正确的是()
A.浮力变大,液面高度下降 B.浮力变小,液面高度下降
C.浮力变大,液面高度上升 D.浮力变小,液面高度上升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材料相同的a、b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a球体积大于b球体积。静止时,a球漂浮在液面上,b球悬浮在液体中,a、b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12.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136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36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
13.正方体的实心铝块和铁块的体积相等,放在同一个水平桌面上,铝块和铁块对桌面的压力之比F铝∶F铁=________,压强之比p铝∶p铁=______。(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
14.如图所示,装有少量细沙的长直平底玻璃管竖直漂浮于水面,玻璃管的底面积为5×104 m2,浸入水中的长度是0.1m.求:
(1)玻璃管和细沙总重为_______________。
(2)当向水中撒入一些食盐并搅拌均匀后,玻璃管向上浮起0.01m,此时食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15.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6分米3,让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牛,如果这个物体重4牛,它在水中将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16.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可以判断,ρ甲 ________ρ乙,甲瓶受到的浮力________乙瓶受到的浮力。(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7.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g取10牛/千克)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主要还利用的大雾,使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曾说过“亮已于三日前算定今天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描述的是赤壁三日后的天气情况,下列成语中哪个不是描述天气的(____)
A.阴转多云 B.雷电交加
C.和风细雨 D.冬暖夏凉
(3)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5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牛。
18.某同学想要测得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先用烧杯盛装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其总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多做几次实验,得到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知: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 g/cm3 。实验所用烧杯的质量是_______g。
19.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m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N。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_____________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____刻度。
(3)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m,则此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
20.现有一木块漂浮于4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图中A、B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_____(填“>”“<”或“=”)FB。
21.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则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______、浮力表达式为______。(液体密度ρ液和g也是已知量)
三、探究题
22.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测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
23.小亮同学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一个从土豆上切下的小土豆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如图甲,将土豆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发现土豆块迅速下沉至杯底,则土豆块在水中下沉时所受的浮力_____重力(选填“>”、“=”或“<”)
(2)如图乙,往烧杯中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土豆块恰好处于_____状态,随即停止。
(3)如图丙,取出土豆块,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g。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5g;用量筒测盐水的体图丁所示,则盐水体积为_____mL。
(5)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可知土豆的密度,土豆的密度为_____g/cm3。
(6)若在第(3)步中未将土豆取出,而是留在烧杯中测土豆与盐水的总质量,第(4)步中将盐水与土豆一起倒入量筒中测体积后再测空杯质量,则所测得土豆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
24.有一块体积为0.001m3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体积浸没在水中,则该木块受到浮力为_____N;木块的密度是_____kg/m3。(g取10N/kg、ρ水=1.0×103kg /m 3)
25.有一个质量为17.8kg的铜球,体积是4000cm3,试求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是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ρ铜=8.9×103kg/m3 )
26.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D
8.D
9.C
10.B
11.D
12.C
13.27∶79 27∶79
14.0.54N 1.1×103kg/m3
15.6 上浮
16.大于 大于
17.增大 D 5×104
18.1 10
19.0.6N 0 1N 0.04kg
20.升温 =
21.ρ液gh2S ρ液gS(h2-h1)
22.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147.6 60 2.46 小
23.< 悬浮 112 50 1.14 不变
24.6 0.6×103
25.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2×10-3m3;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19.8kg。
26.(1) 500N;(2) 5×10-2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
一、选择题
1.物体甲的体积是物体乙的体积的3倍,把它们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里,天平恰好平衡,物 体甲的密度为 1 ,物体乙的密度为 2 ,则有( )
A.1=32 B.2=31 C.2=91 D.1=2
2.如图,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放入水中,A漂浮在水面上,B沉在容器底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浮力大于B所受浮力 B.A所受浮力小于B所受浮力
C.A物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 D.无法比较它们的密度和所受浮力
3.如图,将均匀细木杆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铜丝端浸没入液体中后,木杆就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简易密度计,把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L1;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L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密度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小一些 B.L1>L2
C.密度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一些 D.L1<L2
4.每年3、4月份安吉白茶火热上市,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茶叶中的香气分子运动的结果
B.泡茶时,部分茶叶陆续上浮—由于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加快了茶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5.南海1号货轮自重为1.9万吨,满载货物时排水量30万吨,则所载货物的质量是( )
A.1.9万吨 B.30万吨 C.28.1万吨 D.31.9万吨
6.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未破)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泡受到的浮力不变 B.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大
C.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 D.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悬浮状态
7.“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如图航母上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 )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不变 B.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D.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8.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美食、文化、旅游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窖1573“酒有38度和52度两种规格,其中52度的密度大些(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比)
B.“古蔺麻辣鸡”蒸煮过程中,内能增加,采用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C.叙永南部的“雪山关“山顶煮东西比山脚易熟,山顶的海拔高,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D.在“泸州25公里沿江路“上骑车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标是静止的
9.中学生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一枚一角钱硬币的厚度1.5微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杭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10.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D.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与质量成正比
11.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塑料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塑料小球的体积,选用了石块来助沉。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m/(V3V1) B.m/(V2V1) C.m/(V3V2V1) D.m/(V3V2)
12.如图,将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缓慢进入水中(假设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表示浮力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小明清洗甜瓜时发现它漂浮在水面,此时甜瓜受到的浮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小明想知道甜瓜的密度,于是将甜瓜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溢出水410mL,再使甜瓜向下浸没在水中,又溢出水25mL,此时甜瓜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增大了________N(g取10N/kg),甜瓜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14.锅、铁箱、铁勺的质量分别是1.5㎏、3㎏,0.5㎏,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
15.2013年4月5日,央视报道:河北沧县某处地下水变成红色,近700只鸡喝后死亡.小李取“红色水”样品进行研究,测出样品质量为60.3g,其体积为60mL,该“红色水”的密度是_____g/cm3.能否只根据密度这一指标来判断“红色水”能否正常饮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6.一艘轮船从海里到河里,所受浮力_______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要使潜水艇下潜,对水舱______(选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海水对潜水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轮船的排水量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一只排水量为10000 吨的轮船, 它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米3。
19.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状,轻轻放到烧杯内的水面上,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再把它捏成碗状,轻轻放到该烧杯内的水面上,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1)图乙中橡皮泥所受浮力_____其重力。(选“大于”“等于”“小于”)
(2)乙图中的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形状,比甲图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相同”),使密度大于水的橡皮泥在水中静止时能够漂浮水面,利用这个原理,人们用钢铁制造了轮船。
三、探究题
20.在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来证明或否定某一结论。例如: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下,分别读出铁块在空气中和浸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两者之差就是铁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下面是同学们研究浮力的实验片段:
(1)将铁块悬挂在弹簧秤下,再将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比较铁块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这一实验是为了证明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有关。
(2)小张认为“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设计的实验是“将同一铁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秤的示数。”预计看到弹簧秤的示数___________。其实,“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说法,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也是正确的,这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量筒测量热水瓶软木塞的体积时,某同学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
①用刻度尺测出软木塞的高度H;②量筒内盛水时的读数V1;③把铁块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V2;④把软木塞和铁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V3。
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是______(填序号),软木塞的体积表达式为:V软木塞=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22.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溢水杯底接触为止,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如图甲所示:
(1)分析图甲中的__________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N,对照图甲中的实验结果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________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C
6.C
7.B
8.B
9.B
10.C
11.D
12.B
13.等于;0.25;0.943
14.3︰6︰1 1︰1︰1
15.1.0 不能,红色的水的密度与正常饮用水的密度很接近,不能作为能否饮用的唯一条件
16.不变 变大
17.注水 不变
18.船满载时排开水的重 10000
19.等于 增大
20.液体密度 不变(相等) 物体开始浸入没到完全浸没前
21.①② V3 -V2
22.(1)b、c (2)4 液体密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