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群文阅读体味陶渊明
深渊中的光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请大家说一说你眼中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无弦琴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壹
知人论世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01
走进深渊
读下面的诗句,结合具体的词语说说陶渊明如何评价他所处的时代。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时运》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四》
赏析品读
陶渊明生活东晋末,南朝宋初。在中国历史上,两晋南北朝是个战争不断的时期,政权林立、你攻我伐,各个小朝廷不断更替,东晋王朝是西晋王室皇族后裔建立起来的小朝廷,在其统治末期吏治极为腐败,立国不过百余年。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内部也四分五裂,杀戮、战争,年年岁岁,无休无止。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
02
深渊中的“光明
小组合作探究
朗读下面的六首陶渊明的代表作,说说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陶渊明,是从哪一句哪一个字词中读到的?
(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二)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陶渊明《自祭文》(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一个厌弃俗世,热爱田园的陶渊明;
一个坚守自我,无比清醒的陶渊明;
一个看淡生死,无视名利的陶渊明;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渊明,渊明,那深渊中的光明到底指什么呢?再次齐读这6首诗歌,结合我们刚刚补充的资料,用“对于他,那深渊中的光明是_____________”说说你的理解。
(1)是他内心的宁静;
(2)是他对自然和田园的热爱;
(3)是他对生命对荣辱的释然;
(4)是他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5)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忠诚等等。
03
“光明”的延伸
一八四五年三月接近尾声之际,我借了一把板斧,走向瓦尔登湖畔......我干活儿的地方是一处令人感到惬意的山坡,长满了松树,透过松树我可以窥见瓦尔登湖,而这里自成一片小空地,松树和山核桃树竞相生长,生气盎然。湖里的冰还没有融化,不过冰面上有几处化开的窟窿,全是黑黢黢的颜色,水汪汪的样子。我在那里干活儿的那些天里,天空飘洒过几次稀稀疏疏的雪花;不过在我回家的路上走出树林到了铁路上时,路过的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黄沙堆此起彼伏。在灰蒙蒙的大气中泛着光芒,铁轨在春日的阳光下十分耀眼,我听见云雀歌唱,山鹬呱呱啼叫,别的鸟儿也在鸣啭,它们已然来和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年了。春日朗朗,欣欣向荣,人们苦苦难挨的冬天与冻土一起消融,蛰伏的生命开始伸展身子。
--梭罗
结合PPT上梭罗的补充资料,试着对比梭罗和陶渊明,他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同:他们两人都在田园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都热爱大自然的一切;都成为了忠于自己内心的代表;他们过的生活都成了后世“诗意人生”的典型。异:两人在田园中所呆的时间不同;陶渊明以田园为生命的归宿,而梭罗更多的是在田园中收获一种体验,两人面对田园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栖居与这块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
04
寻找属于我们的“光明”
深渊里的光明,属于陶渊明,也属于梭罗,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读陶渊明,是在一次次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深渊里的光明。让我们有机会能停下来问自己:“我是谁?我该走向何方?我的生命要成为什么样子?”
后 会 有 期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