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7: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领域 怅惘 神龛 人情世故 B.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C.磷火 春霄 掌故 暖融融 D.皎洁 辉煌 点缀 马前卒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众代表积极讨论并认真听取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C.通过《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播出,让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D.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轩是个优秀的演员,他把《妖猫传》中白居易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讲和谈判因意见分歧危如累卵,而会长从中斡旋方转危为安。
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做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D.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拘谨的人,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这种外向的性格。
4.下列对《灯笼》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B.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5.下列各组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神龛(kān) 焚(fén)身 犬吠(fú) 溺( niào )炕
B.静穆(mù) 争讼(sòng) 磷(lín)火 斡(hàn)旋
C.幽悄(qiāo) 锵(qiāng)然 褪(tuì)色 可悯(mǐn)
D.点缀(zhuì) 燎(liáo)原 怅惘(wǎng) 骠(piào)姚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B.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的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 ,有什么意恩,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灯 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样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
⑦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⑧用朱红在纱灯下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⑨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⑩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①,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释】①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9.第①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0.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11.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于家的那当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于家阳台有前的这生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新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于家这生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来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于和我的几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于、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热,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于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于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盛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成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品,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着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2.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3.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
1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灯的习俗及盼儿孙(亲人)团聚的执着心情。
B.“年灯”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成整体。
C.以前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会亮起年灯,这让我非常欣喜。
D.去年,老爷子家的年灯换成了一盏八角宫灯,并且年初五就不再点亮,是因为老爷子对晚归的家人感到失望。
E.抒发了作者对空巢老人的怜悯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现代文阅读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6.品味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7.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19.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年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拓展阅读
年 意
冯骥才
①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著名的传统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生动地描绘着大年夜合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构图所吸引,并不曾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丝毫感受不到?
②年年只要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的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感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部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喜鹊、刘海、八仙、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地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祖祖辈辈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唯有希望才能使生活充满魅力。
③当窗玻璃外凛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香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至,让人甚至有种幸福的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有几样年货未备齐,少四头水仙或两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盼望着回家,看到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过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
④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地填满你的心怀。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
20.联系全文,说说“年意”有哪些内涵。
21.开篇为什么写伏天和腊月里看《大过新年》木版年画的事?
22.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C
7.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 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 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8. (1)示例一: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二: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想多和你说说话啊,你也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交流。
9.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10.(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11.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12.①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②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③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全家团聚。
13.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表达了老爷子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
14.CD
15.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6.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17.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18.关心孩子,爱孩子;节俭、舍己为家人;勤劳、善良、具有奉献精神。
19.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
20.年意是一种热烈的情绪,年意是人们心中美好的祈愿,年意是一种圆满过年的生活传统。
2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年意的奇妙,说明年意就在人的心里。
22.【示例】使用短句,节奏感强;“火红碧绿、艳紫鲜黄”明写年货的颜色,暗写年货种类之多,形象地写出了年意的到来是不声不响的。
23.【示例】人们感觉到了年意,是因为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对来年有了盼头。而“年”也照应人的心意,红红火火地来,热热闹闹地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的美好以及随之而来的年意浓浓的热闹美好的氛围,表达了对热烈年意及人们热爱生活的赞美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