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梅岭三章》(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8:42:54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虚不得脱①,得诗三首留衣底②。旋围解③。
注释:
①估计不能脱险。
②衣服最里面。
③不久围困解除了。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旋,不久,随即。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yán)罗。
(二)
南国/烽(fēng)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jié)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xīng)风/应(yīng)有涯。
取义成仁(rén)/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要求:
1.读准字音、节奏、轻重缓急。
2.重读红色字体。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战斗啊。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召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王。
译文: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
译文: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 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
回首征程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勉励战友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展望未来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结:
第一首: 过去 回首征程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 现在 勉励战友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 将来 展望未来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1.细读文本,圈画、批注文中能够概括革命征程艰辛的词语,可从“用典”“意象”等角度分析。
烽烟:这是是古代边境敌人入侵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的烟火,后来泛指战火或战争。
血雨腥风: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亦指战争的残酷。
阎罗:也称“阎王”,民间传说掌管阴间的神,面目狰狞凶 恶残暴,影射凶恶残暴的敌人。
旌旗十万:“旌旗”借指军队,旌旗十万,指战争中牺牲的人员之多,也显示出正义力量之大。
1.再读文本,找出能表达出作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信念的词句,可从“用典” “意象” “动词” 等角度分析。
(1)“旌旗十万斩阎罗”:恨凝成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即使牺牲了,去到地府,还要为 革命战斗,这就是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屈的回答。
(2)“此头须向国门悬”: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表达在 “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照应第一章首句。
(3)“捷报飞来当纸钱”:想象胜利的喜讯来得又多又快,活脱出将军口吻心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
(4)“血雨腥风应有涯”:“应”是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引用典故,“自由花”为虚构的花名,借喻革命成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夜深寒凉,周遭湿漉,空气中混着烧焦的草木味,陈毅带着伤病伏于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 五尺长的地方山坳里,他想: ?
(1)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
(2)大业未成,死不瞑目,幸存者需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3)以革命为家,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摘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摘自鲁迅《自题小像》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仿写:————————————
*
课外拓展阅读如下诗歌:
1.《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近代·毛泽东
2.《青年时期的壮志诗》近代·周恩来
3.《赠友人》近代·朱德
4.《囚歌》近代·叶挺
5.《七律》近代·秋瑾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背景感知及有节奏地诵读,学生能够梳理诗歌内容。
2.通过圈读艰辛、细读坚毅,学生能够说出诗歌内涵及诗人大无畏的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背景感知及有节奏地诵读,学生能够梳理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圈读艰辛、细读坚毅,学生能够说出诗歌内涵及诗人大无畏的革命情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背景导入,感风云年代的铮铮铁骨
1.聆听诗歌,感时代风貌。
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中,李海郡老师怀着对陈毅的无限崇敬之情,为《梅岭三章》谱写了一段极其感人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代伟人陈毅的诗作,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这首诗作为何听来如此感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小序了解写作背景。
2.齐读小序,知时代背景。
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虚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936 年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当时,胯骨被子弹击中,骨头都被打碎了,没有手术、没有麻药、也没有药品,他就把自己的腿捆在树上,然后自己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挤这个伤口,把伤口里面的脓血,包括打碎的骨头,全都挤了出来,没有手术更无麻药,草草包扎之后,用水洗后,然后再次投入战斗。在梅岭,他一度被敌军围困了20多天,面对生命的绝境,陈毅写下了《梅岭三章》并将其留于衣底,这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二、初读诗作,读留于衣底的赤诚之心
1.教师范读,体会情感。
(1)鉴于《梅岭三章》的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时应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预设:悲壮、豪迈之情。
师范读,要求学生聆听并关注读音和节奏。
2.学生齐读,读准要求。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轻重缓急。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yán)罗。
(二)
南国/烽(fēng)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jié)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xīng)风/应(yīng)有涯。
取义成仁(rén)/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要求:重读标红字体。
3.梳读文意,走进文本。
要求: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诗歌文意。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译文: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战斗啊。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召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王。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译文: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 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
总结:
第一首:过去 回首征程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现在 勉励战友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将来 展望未来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疏通诗意中,我们知道全诗由“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未来,由自己写到他人,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全诗寥寥八十四字,装载着一个坚强无产阶级革命者傲然挺立的形象。
三、理读诗章,品藏于衣底的执着信念
请同学们凝视左边的这张图,他消瘦,坚定。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伏于草地间,用受伤的身躯吃力地写下这执着的信念,再小心翼翼地将其藏于衣底,那个离心最近的地方。这里,藏进了多少艰辛与痛楚,藏着多少动人的不屈与坚毅,让我们透过文字细细品读那藏于衣底的执着信念。
1.圈读文本,读出艰辛。
要求:按下暂停键,圈画、批注文中能够概括革命征程艰辛的词语,可从“用典”“意象”等角度分析。
(时间到,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圈点、批注。你画下的不仅是记号,更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体会,这是最珍贵的)
预设:“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阎罗”,也称“阎王”,民间传说掌管阴间的神,面目狰狞凶恶残暴,影射凶恶残暴的敌人。
“烽烟”,“南国烽烟正十年”之“烽烟”是古代边境敌人入侵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的烟火,后来泛指战火或战争。
“血雨腥风”,“血雨腥风”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亦指战争的残酷。
“旌旗十万”,“旌旗”意思是旗帜,这里借指军队。这是一种以特征代替本体的方法。旌旗摇动,远远望去,有千军万马之动态,指战争中牺牲的人员之多,也显示出正义力量之大。
多年征战,烽烟不停,身经百战的诗人,目睹了多少因战争而牺牲的人们,血雨腥风的生活让人们流离失所,身首异处,于诗人该是怎样的切肤之痛。这份痛来得越深,对胜利的渴望便也越汹涌
2.细读诗篇,读出坚毅。
要求:透过哪些词句能传达出作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可从用典、意象、动词等角度分析。
预设:“斩阎罗”“此头须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
(1)“旌旗十万斩阎罗”: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凝成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即使牺牲了,去到地府,还要为革命战斗,这就是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屈的回答。在这里,作者说就是死了也要集合旧部革“阎罗”的命,这是借助奇伟的想象来抒发强烈的感情,鲜明生动,让人印象深刻,比直接喊出来“定要革命到底”更含蓄更形象。这种艺术感染力,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2)“此头须向国门悬”:典故出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 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表达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照应第一章首句。
(3)“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的纷飞”,想象胜利的喜讯来得又多又快,描绘了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捷报当纸钱”,活脱出将军口吻心事,妙语天成,壮而不悲。全诗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
(4)“血雨腥风应有涯”:“应”是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运用了典故,“取义成仁“”就是“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缩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 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引用表现出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自由花”为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陈毅将军藏于衣底的是革命必胜的信念,让人想象到驱除了革命势力的桎梏和黑暗统治的自由之境,那时胜利之时,鲜花盛开、芳香四溢。正是这样的美好信念,支撑着陈毅将军视死如归,不畏艰难。
四、铭记精神,传坚定乐观的红色基因
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险境,心系家国命运的心。诗人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准备牺牲前最后留下的呐喊,诗歌冲口而出,情感喷薄而涌,三章一气呵成。
1.透视革命心理:夜深寒凉,周遭湿漉,空气中混着烧焦的草木味,陈毅带着伤病伏于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 五尺长的地方山坳里,他想: ?
预设:
(1)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他至死不渝,暂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他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他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2.悟读革命精神: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勉励现在、瞻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摘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摘自鲁迅《自题小像》
这些洋溢着慷慨激越、壮阔雄浑的青春气息的诗句,正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代有志青年矢志报国的铮铮誓言!
3.传承红色基因: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我们也更应把这份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先辈们用取义成仁让人间遍种自由之花,今天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自由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请同学们仿照“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仿写一句诗句,献给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仿写:
作业设计:
课外拓展阅读如下诗歌:
1.《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近代·毛泽东
2.《青年时期的壮志诗》近代·周恩来
3.《赠友人》近代·朱德
4.《囚歌》近代·叶挺
5.《七律》近代·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