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1 21: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及图片、视频等,学生能说出遣唐使、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交往等史实,并学习矢志不渝、追求真知的精神。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史料实证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3.通过文字史料的实证,探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重要原因,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强化论从史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思辨能力。
【【学习过程】
探究一:遣唐使的哪些特点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探究二:日本派遣如此多的遣唐使来唐朝的原因
展示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学习中国的先进的文化。
探究三:教师出示鉴真图片,由学生讲述鉴真的故事,体会鉴真的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鉴真的贡献。
材料一: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méng) ”,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鉴真为什么能获得这一殊荣?
材料二: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
矢志不渝、追求真知的精神
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四:通过唐朝对外关系等材料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原因 1.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对外交通发达 、
3.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课后检测
(巩固学习)
材料一 下面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唐朝的都城侨居着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时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 1 )写出材料一所示图中A地点的名称。
长安
( 2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对外交往活跃,交往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人员身份多样,水路、陆路并进。
(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交通便利,统治者重视等。影响:丰富了唐朝文化
拓展学习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印度。《大唐西域记》。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 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什么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