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孙中山像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有何成果?其结局如何?有何历史功绩?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 ”和“ ”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
(1)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大力宣传革命思想。①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②宣传革命的中心:上海和日本 。新政预备立宪资本主义东京(2)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①兴中会:1894年, ,孙中山。②其他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
(3)同盟会的成立:①时间:1905年;②地点:日本东京;③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等;①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⑤机关刊物:《民报》;⑥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起义最为壮烈。
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2日,占领了武汉三镇。檀香山创立民国黄花岗二、中华民国成立
1.概况: 年元旦成立,定都 , 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年春。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
③国民有 和 。
④确定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912南京五色旗1912国民全体选举权被选举权行政、立法、司法⑤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 产生;总理可以 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 副署才能生效。
(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 ,具有 的进步意义。议会的多数党驳回总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法。
②革命营垒中的 和 ,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③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经过
① 年 月 日,清帝 退位,清朝 。
② 年 月,袁世凯在 就任 。立宪派旧官僚1912212溥仪覆灭19123北京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
(2)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起 ,使人民获得一些 的权利。
(3) 深入人心。
(4)推翻了“ ”,客观上打击了 ,为 创造了条件。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王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和自由民主共和观念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别提示】 对辛亥革命的结果也应正确认识,武昌起义成功了,但辛亥革命失败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成果,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以及重大意义。
(1)成立条件
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兴中会建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⑤时代要求: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2)重大意义: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辨误析错】一个新型的政党的诞生,一般都需要这样一些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等,有时还包括外部因素的推动。【例1】 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年,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精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灵活推理、分析能力。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看出,清末留学生人数激增。当时随着留学教育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由此可知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肯定是非常之多,故能形成中心之势。
【答案】 D
顿有所悟 对于材料型选择题要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与民主性:
①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②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③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④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⑤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
⑥在国际上,在20世纪初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2)局限性:
①《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拥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它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辨误析错】《临时约法》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虽然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未达到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然称得上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例2】 (2010·淄博调研)“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精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B、C两项;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答案为D。
【答案】 D
顿有所悟 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要看本质,而不是现象。
评价辛亥革命
思维拓展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它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
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马克思应用指南
综合以上材料评价辛亥革命。
【导析】 评价是史学的最高层次,也是认知的最高层次。首先,应明确评价的标准,生产力、实践、社会的进步是最主要的衡量尺度。其次,要从以上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史料中选取哪些材料反映的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的巨大影响,并能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牢固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先理解材料,再下结论。第三,要明确评价的一个根本的路径,如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等,在前后对比当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课内综合题
【例1】 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
A.中华民国成立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同盟会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归纳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有效信息,综合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变局”和“创举”,抓住“1912年”这个关键时间,符合这一要求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 A
【点评】 不能提炼材料中的有效和关键信息是材料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课标新题
【例2】 (2010·广东学业水平检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归纳提示】 所谓“巨变”指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千年变局,即推翻了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