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21: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醒醒,开学啦!
开学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
收心!收心!!收心!!!
你假期过得好吗?寒假期间,哪些事让你心潮澎湃、刻骨铭心?
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面不公可起而论之。
你永远可以相信!
“铿锵玫瑰”史诗逆转,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
就在虎年的大年初一,中国男足在众目睽睽之下,1比3首次输给越南,这一场堪称耻辱的失利,让国内球迷愤懑不已,“扶不起的”中国男足又一次成为各种调侃的对象。在2月6日晚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对阵韩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局面下 ,女足姑娘稳扎稳打, 在下半场追回并反超比分 ,最终3-2逆转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创造历史。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铿锵玫瑰”史诗逆转,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
我们都知道,与日本苦战120分钟,中国女足姑娘的体能消耗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带伤上阵的王霜,要忍受多少疼痛;我们都知道,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实现两球落后的逆转是多么困难……但是,我们更加相信,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你们值得一切赞美!
——人民日报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中国女足姑娘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女足精神”——她们如傲然绽放的铿锵玫瑰,不畏逆境,披荆斩棘,顽强拼搏,愈挫愈勇,绝地翻盘,永不言弃!赛场上的她们在不利局面下神奇应变,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这不是什么奇迹,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综合实力。中国女足姑娘用不懈的努力和对自我的超越,为中国足球的凛冬,增添了一抹亮色,带来了一份希望。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中国和世界“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余韵还久久停留在我们脑海,只有中国,只有中国人,能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融入这样大的盛典。中国有24个节气,开幕式那天是2月4日,大年初四,这是第24届冬奥会,仪式开始时间是20:04,中国队第24分出场,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恰到好处。有人说导演张艺谋最懂中国人的浪漫,无论是24节气倒计时,还是手手相传的五星红旗,亦或是冰球击碎冰立方、冰五环的出现,再到奥运圣火的点燃,科技与美学完美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烙印交相辉映,每一分钟都融入了中国人的思考,带给全世界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感动。
冬奥会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在“立春”之日,冬奥会开幕,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每个节气都与一句经典诗词相配,一帧一言,如诗如画,体现国人的自信与浪漫。
一百多位普通群众,站成两排。
他们有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有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
他们代表人民,手手相传最庄严的国旗。
黄河之水
倾泻而下
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块冰立方,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
一个冰球撞向“冰立方”,冰立方逐渐破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五环从冰立方当中破茧而出。破冰成环,意味着打破隔阂,消除误解,承载着人们期盼互相走近,拥抱和平的愿望。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同样是李白的诗。
而今天,这如席之雪,象征了各个国家的融合,它与五环一起联通、团结。
雪花,在开幕式的不同阶段,变化出无数的样子;但是没人能够想到,这朵雪花居然是最后的主火炬台。没有点燃的动作,没有火炬台的熊熊燃烧,从没获得过奥运冠军的“00后”普通运动员接过了最后一棒火炬,并将它留在了由各国代表团名称构成的雪花中央。它就是奥运主火炬。最后的火炬,它不是熊熊燃烧的巨火,但星星之火,却早已呈燎原之势。
火光虽微,却永恒绵长!有人说,它不够大气,也有人说它太过微小。但火炬虽小,格局乃大。
如果说,2008年我们足够宏大,那么2022年我们足够精巧。
如果说,2008年我们足够震撼,那么2022年我们足够浪漫。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烟花燃放量是100份,2022年只有10份,足够环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参与演出人员约2万人。2022,我们不再搞人海战术,表演人员加工作人员总共只有3000人。
2008年,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展现“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的“我”。
14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有更大的自信来展示“我们”。
这14年里,每一个中华儿女通过努力赢得了底气,拥有了更包容的世界观。
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
2008到2022,从梦幻五环到冰雪五环,空灵而浪漫,纯粹又深刻。“双奥之城”的14载,是一把把人格火炬彼此点燃、薪火相传的过程。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多是人力的角逐,是国力的展现,那这次冬奥会开幕式就是温暖的邂逅,是热情的国宴,是以一个个个体生命的激荡,表现盛世中国的伟大活力。中国已不需要刻意证明什么,这就是大国崛起的自信,这就是我们古老又崭新、大气又唯美的中国,这就是你永远可以相信的泱泱华夏!
两位未及弱冠的中国年轻人,在北京冬奥赛场上光彩夺目。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用他们神勇的表现、青春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
决赛最后一个登场的苏翊鸣在加拿大选手帕罗特拿到90.96分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第二轮比赛中完成了全场第一个1800度动作,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
在前两轮总分落后法国选手苔丝5.25分的情况下,谷爱凌在最后一轮跳出了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1620度超高难度动作,绝杀夺冠!
赛场上,苏翊鸣和谷爱凌的成绩让世界为之惊叹,赛场外他们丰富的成长经历也让人感慨不已。苏翊鸣除了是一位优秀的单板滑手,还是小有名气的“童星”。这位曾经面对镜头坦言不想把滑雪当作职业的少年,当看到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毅然决然选择成为职业滑手,在家门口为国出战。谷爱凌是中美混血,她身上标签众多,是“天才滑雪少女”,也是名校“学霸”,还是模特,她美丽,自信,热爱中国,热爱生活。如今,中国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她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
她曾说过,自己的滑雪天赋在0.1%以下,更多靠的是努力。她曾遭遇过脑震荡,锁骨骨折,手部骨折,脚骨骨裂……她会利用乘车去滑雪的时间写作业,她在夺冠后说自己跟大家一样,给家人打电话,关心猫的情况。
所以,请不要轻易给谷爱凌的成功贴标签,成功这件事,与父母的收入、学历无关,更多靠的是家庭言传身教的教育,以及自律、努力、勇敢、善良等品格,这才是谷爱凌成功的最大原因。
——中新评论
奥运赛场上这样的中国青年还有很多,如任子威、李文龙、武大靖、金博洋、高亭宇等等。这些赛场上涌动的青春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专注和投入,领略了他们的拼搏和超越,也为他们飞扬不羁的个性所动容。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和精气神,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青年!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青年!
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冬奥两连冠羽生结弦(“羽生·滑冰王子·哮喘征服者·被冰选中的人·结弦”),在此次男子单人自由滑比赛中挑战了超高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虽因落地不稳未能完美地完成这个动作,最终名列第四,但羽生结弦战胜了羽生结弦,他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有人为金牌而战,有人为挑战人类极限而战,显然羽生结弦是后者。他身上所展现的这份堂堂正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仿佛为他渡上一层金边,无需金牌加冕,就能以一种辉煌的方式,遁入不朽。你永远可以相信羽生结弦!
当中国语言文字遇上羽生结弦,你知道有多浪漫?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我们非常庆幸能够在羽生结弦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他。时光作渡,眉目成书,从此,我们的深情不被辜负。每一段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会为羽生结弦留一个位置。”
当中国语言文字遇上羽生结弦,你知道有多浪漫?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回馈。”
当中国语言文字遇上羽生结弦,你知道有多浪漫?
“他就像镶满钻石的宝剑,即使藏在金丝楠木的书柜里也掩盖不住它耀眼的光芒。”
“天意终究难参,假若登顶成憾,与君同添青史几传,成败也当笑看 。”
你永远可以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仿佛都嵌入羽生结弦的举手投足之间,或柔韧,或坚挺,或隽永,或悲壮,蕴藉深厚,余味悠长,幻化出生命感和律动感,和他一起在冰上起舞——羽生结弦好像成了一位行吟诗人。中国语言文字以这种饱含力与美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异国选手的赞美和敬意。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心生敬意的时代。当然,你也永远可以相信你自己!不论是竞技体育的赛场,还是人生的赛场,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人都是熠熠生辉的强者!人心中的一个小支点,可以撑起撬动世界的大杠杆。让我们以家国为信仰,以才学作底气,以中国女足姑娘、苏翊鸣、谷爱凌、羽生结弦等新时代青年为榜样,握紧未来世界的钥匙,与时代同频共振,突破自我极限,坚守理想,自信自强,倾力一搏!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电影《水门桥》《狙击手》《奇迹》,英雄指引时代方向。
如今,吾辈不必枕戈待旦、草木皆兵,没有白骨露野、马革裹尸,我们每一秒的安稳,都是英雄们拼命换来的。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整部电影所传递的精神和信仰,正是这个时代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
同学们,从来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人生的答案都写在时间里。新的学年已然开启,大好时光当倍加珍惜。希望你们坚持“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和“西风凋碧树”的清冷,最后达到“蓦然回首”的领悟与蜕变,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奋斗中,焕发青春的光彩,实现个人的价值,彰显人生的意义!
谢谢大家!
明天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