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21: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氮肥能使农作物叶色浓绿,提高产量
C.喷洒剧毒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消石灰 B.石灰石 C.苛性钠 D.苏打
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反应容器 试管、量筒、集气瓶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C 常见溶液 碘酒、液氮、食盐水
D 白色固体 氧化镁、碳酸氢铵、五氧化二磷
A.A B.B C.C D.D
4.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g
D.磷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5.翻译《化学鉴原》并创造出氢、氧、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先驱是
A.徐寿 B.徐光启 C.侯德榜 D.门捷列夫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氢氧化钠、烧碱 B.NaCl、氯化钠、食盐
C.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D.CaO、氧化钙、熟石灰
7.化学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u(OH)2 B.H2SO4 C.CuSO4 D.H2O
8.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硫酸钠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比较哪个更浑浊
C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KCl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区分Fe粉和Cu粉 分别向两种粉末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C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互相刻画
D 鉴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11.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BaCl2溶液和稀HNO3 B.NaCl溶液和KNO3溶液
C.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D.Fe(OH)3溶液和稀盐酸
12.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稀盐酸洗 D.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蒸馏水与硬水 加肥皂水,振荡 观察颜色
B 硝酸铵和碳酸氢铵 闻气味 加稀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氧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点燃
A.A B.B C.C D.D
14.以下是根据一些事实推理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B.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15.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1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c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曲线表示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b的值为106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钙、③碳酸氢钠、④硝酸钾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1)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
(4)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______。
17.氢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是山西省推进能源革命的重点方向。某实验室提出一种煤制氢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其流程中得到的CO2可用于其它工艺):
资料1:水煤浆是由煤与水混合而成,经过气化器后转化为CO2和H2。
资料2:在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1)煤在进入气化器之前,需要将其粉碎与水充分混合成水煤浆,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2)重整器的作用是_______。
(3)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________。
18.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____等;
(3)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___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为___(填名称)。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___(填字母)。
A.酚酞试液 B.pH试纸 C.KOH D.NaCl
19.H2作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①CaCO3②Na2CO3③NaHCO3④K2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___。(填序号)
三、推断题
20.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_;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1.某固体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钙、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2)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不考虑氢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22.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下列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以及硫酸铜溶液,然后邀请珊珊和小恒同学为同学们演示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活动1】珊珊同学先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请你写出此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2】小恒同学也取少量两种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再将这两种无色溶液混合,溶液显红色;用吸管向溶液中吹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推测小恒所取药品为______。
【提出问题】初心同学取少量小恒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结束后他绘制了此过程中离子的变化趋势图,你认为②离子应为______。
【深入交流】小成同学结合初心同学的实验,认为可以另外选取一种足量的无色溶液加入到小恒同学得到的溶液中,观察到______现象,也能确定溶质的组成。
【总结归纳】从上述实验中同学们了解到碱能与______发生反应。
23.利用纯碱在实验室可以制取许多物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纯碱展开如下探究:
Ⅰ、利用纯碱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用纯碱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导气管需伸到集气瓶底部,目的______。
(2)有人认为用稀硫酸和纯碱制取二氧化碳,优于用稀盐酸和纯碱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Ⅱ、利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溶液
步骤一:将纯碱溶于水,加入适量熟石灰;步骤二:过滤;步骤三:检验滤液中存在的溶质。
(3)纯碱与熟石灰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二中过滤器中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的后果是______。
(5)小红按下表完成步骤三,请你将小红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滤液,滴入纯碱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______
② 另取少量滤液,滴入______,静置。 ______ 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五、计算题
24.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损坏的Na2CO3溶液,为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实验小组均取20g该溶液与20g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甲组将反应所得的盐全部转变为固体,称得其质量为2.34g;乙组测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为39.12g。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实验方案,乙组的优点是_______,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2)任选一组的实验数据,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如果选择两组数据计算,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25.将28g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将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395.8g溶液,。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A 6.A 7.D 8.B 9.C 10.A 11.D 12.D 13.B 14.B 15.B 16.(1)②(2)③(3)④(4)①
17.(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除去氢气中混有的CO2和H2O
(3) 分解反应
(4)氧化钙
18.(1)OH-
(2)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3) 黄
(4) 氢氧化钠 AB
19. 比较环保,且燃烧值大 ③①②④
20.(1)CO2
(2)金属表面除锈
(3)
(4)复分解反应
21.(1)AgCl
(2)
(3)Na+、Ca2+
(4)NaCl
22. 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 碳酸根离子 产生白色沉淀,完全反应后,溶液还是红色 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酸
23.(1) A 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2)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过滤速度变慢
(5) 滤液中无氢氧化钙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和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
24.(1) 操作简便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太少,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称量不准确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则有
所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g-39.12g=0.88g,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则有
所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25.(1)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y。
x=20.8g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20.8g。
(2) 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为28g-20.8g = 7.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