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1 19:08:44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约为4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在BC段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3.下列有关物理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植树造林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装入钢罐里 D.采用精密仪器测量能消除误差
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液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5.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熔点是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C.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6.南平的冬天,一些地方最低气温可以达到(  )
A.-30℃ B.-10℃ C.10℃ D.30℃
7.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8.2021年济南的冬天迎来了7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市区最低达﹣18.3℃。在这个温度下,将一碗刚沸腾的开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9.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0.2021年学生学习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学生进出校园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学习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B.“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C.冬天佩戴口罩眼镜不容易出现“雾气”
D.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二、填空题
11.常用的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乙所示的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体温计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2.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___ 条件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13.冬天的早晨,小明坐公交车上学时,发现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在车窗的 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附有小水珠。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_____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14.小明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5.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38.5 ℃,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6.5℃的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没有甩又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9 ℃的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16.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科学家想到一种利用物质相变(即物态变化)吸收太阳能的巧妙方法。在火星车顶部设计了一个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液态;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______热量而变成固态。
1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2℃,如果忘甩了,就用它给一个体温为39℃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 _______。如果用它给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8.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的沸点是______℃;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4)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19.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按图(a)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根据______(填“乙”或“丙”)图,说明水已经沸腾。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把水加热到沸腾,并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两人得到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______。
(4)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
20.小双做“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看到瓶内有紫色蒸气生成,停止加热后瓶底附着很多紫色的结晶。
交流评估时,小菱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他发现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他认为小双所做的实验不妥。
(1)请说出小双实验方案的不妥之处;
(2)请你帮助小双改进实验方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B
7.C
8.D
9.C
10.D
11.热胀冷缩 37.8 能
12.常温 压缩体积
13.内侧 压缩体积
14.凝华 内
15.38.5 39.5
16.熔化 放出
17.分贝 减小 39℃ 38.2℃
18.100 20 温度上升 温度不变
19.B 68 乙 水的初温不同 99℃
20.(1)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2)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 48℃的海波(  )
A.处于固态 B.处于液态 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2.如图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示数,下列操作及示数合理的是(  )
A.温度计测量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26℃
B.温度计测量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14℃
C.温度计测量时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26℃
D.温度计测量时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14℃
3.“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这是诗人杜甫游历途中看到美景时写下的诗句,其中“雾”的形成是(  )
A.升华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液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5.如图所示,由冰的变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C.冰在2~5min内不吸收热量
D.冰的凝固点也是0℃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草木摇落露为霜”一霜的形成是凝固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一冰的形成是凝固
C.“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雾的形成是液化
D.“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雪的形成是凝华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m/s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奏时间约为50s D.雾霾微粒的直径大约为2.5mm
8.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放热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9.如图,冬季有暖气的房间很干燥,常需要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超声波加湿是用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而初夏很多球馆内湿气太重,往往需要开空调除湿,空调除湿是利用低温把吸入空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再把干燥空气送回房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汽化形成的,水雾扩散消失不见不需要吸热
B.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液化形成的,然后在空气中汽化要吸热
C.室内空气进入空调后,其中的水蒸气遇低温被液化,所以再送回房间的空气干而冷
D.上述的增湿和除湿都几乎不改变室温
二、填空题
10.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 _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由于灯丝发生了___________的缘故。
11.寒冬天气,大家常常在窗户玻璃上发现美丽的冰花,它是由于室______(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这个过程______(选填“吸收”“放出”)热量。
12.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___ 条件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1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沸点/℃ 357 78 111
我国北端漠河村在“三九天”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约-30℃,最低气温约-40℃,则在该地区使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水银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______。
14.小明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5.如图所示的是某实验组的同学用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情景图。A图是操作过程,B图是读数过程,C图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
(2)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
(3)C图中的读数是______℃。
三、实验题
16.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
(2)水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两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
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
17.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结论是否正确?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18.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选填“A”或“B”)铁圈。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水在沸腾时,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D
6.A
7.C
8.A
9.C
10.压缩体积 升华
11.内 凝华 放出
12.常温 压缩体积
13.水银的凝固点高于-40℃
14.凝华 内
15.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 58
16.84 不变 B
17.表面积大小 AC 不正确 表面积
18.B 96 丙 98 吸收 不变 水的质量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 48℃的海波(  )
A.处于固态 B.处于液态 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2.下列发生的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苍梧绿园湖面冰雪消融
B.夏天,月牙岛薰衣草上的露珠
C.秋天,海上云台山大雾弥漫
D.冬天,花果山顶出现的雾凇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C.乙盆水的温度可能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D.不能确定,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能知道
5.2021年济南的冬天迎来了7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市区最低达﹣18.3℃。在这个温度下,将一碗刚沸腾的开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6.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7.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薄雾飘渺
C.深秋——霜打枝头 D.严冬——大雪纷飞
8.如图,冬季有暖气的房间很干燥,常需要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超声波加湿是用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而初夏很多球馆内湿气太重,往往需要开空调除湿,空调除湿是利用低温把吸入空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再把干燥空气送回房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汽化形成的,水雾扩散消失不见不需要吸热
B.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液化形成的,然后在空气中汽化要吸热
C.室内空气进入空调后,其中的水蒸气遇低温被液化,所以再送回房间的空气干而冷
D.上述的增湿和除湿都几乎不改变室温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C.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质是固态
二、填空题
10.干湿计是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它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下端玻璃泡不包湿布,现将两对相同的干湿计分别放到A、B两个仅湿度不同的房间,发现B房间干湿计示数差异更大,则表明______房间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湿度)大;如图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1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在此过程中,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烧瓶内上方的气压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12.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气体打火机中的装有像水一样的液体,实际上是在常温下将丁烷气体用_______方法,使其_______贮存在打火机内。
13.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科学家想到一种利用物质相变(即物态变化)吸收太阳能的巧妙方法。在火星车顶部设计了一个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液态;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______热量而变成固态。
14.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性质做成的,甲图中所示温度是 _______℃,乙图所示的温度是 _______℃。
15.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凝固过程总共用时20min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加
理由:______。
三、实验题
1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夹”)。
(2)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
(3)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释放出其中的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这标志着水已经沸腾.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2℃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
17.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或“C”),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小组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a、b所示,则图丙中的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5)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时温度______(选填“不断上升”或“保持不变”)。
(6)小明发现从开始实验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原因可能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C
7.A
8.C
9.A
10.A -9℃
11.液化 减小
12.压缩体积 液化
13.熔化 放出
14.热胀冷缩 36.6 ﹣4
15.D 12
16.铁圈 缩短加热时间 水蒸气 见解析
17.铁圈 B 98 b 99 保持不变 水的质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大雾弥漫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冰封江面
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液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现冰的质量越来越少,则该过程中混合物温度(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2021年学生学习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学生进出校园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学习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B.“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C.冬天佩戴口罩眼镜不容易出现“雾气”
D.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6.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树叶上的露珠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滴“泪”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草木摇落露为霜”一霜的形成是凝固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一冰的形成是凝固
C.“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雾的形成是液化
D.“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雪的形成是凝华
8.如图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上附着的一层“冰花”。下列有关“冰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B.“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外侧
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D.“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外侧
9.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放热,汽化成水蒸气
B.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
C.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D.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二、填空题
10.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组装如图丙所示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物质 ______。
11.小华从沸水锅内将煮熟的鸡蛋捞起来,A.马上用手拿起沾有水的鸡蛋;B.稍等一会待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________(选填 “A”或“B”)种情况会感受更烫手,为什么_______?妈妈还告诉小华,水沸腾后水蒸气烫人比沸水烫人更严重,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原因________。
12.冬天的早晨,小明坐公交车上学时,发现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在车窗的 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附有小水珠。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_____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13.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___。
14.小明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5.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_______,_______。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_______,_______。
16.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此时该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态共存”)状态。
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______态,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______状态。
三、实验题
18.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
(2)水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两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
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
19.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中纸盖的作用: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______(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20.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4)观察到图 (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D
6.B
7.A
8.C
9.B
10.B 受热均匀
11.B 蛋壳上沾有水时,水蒸发吸热,从而使蛋壳温度不至于太高 被水蒸气烫伤时,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12.内侧 压缩体积
13.乙 缩口
14.凝华 内
15.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16.晶体 66 固态
17.乙 80 液 固液共存
18.84 不变 B
19.防止热量散失 温度低于沸点
20.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 98 < 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a) 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