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2 14: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课题 澳大利亚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学生在前面对区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方法,所以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从真实的事例出发,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情景设置以事实为依托,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协作交流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对课标的理解:区域的学习是对七上地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会读图、分析、探究、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澳大利亚与本章的其他大洲的国家介绍是并列的关系,它作为大洋洲的的代表国家有它的独特性。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些特征都体现在它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因地制宜产业结构当中,它的自然环境对它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理解人类应该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的道理,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生产的道理。澳大利亚的矿产品、畜产品等在世界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澳大利亚是七下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一课,前面已经有了区域学习的一定基础,七年级的学生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所以本节课以情景设置和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地图、材料等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自主探究发 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 情景引入 问题探讨 视频激趣 小组探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概括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学会联系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条件和特点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2.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特点教学难点: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介绍澳大利亚的发展历史。提问:200多年短暂的国家发展历史,澳大利亚是如何发展成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学生思考澳大利亚是如何成长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过渡:16世纪初期荷兰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认为这里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不适合开发。1770年,英国人到达了澳大利亚东南端,发现这里树木葱茏,物产丰富,并不像荷兰探险家说的那样荒凉,为何澳大利亚的景观如此不同呢?问题:请同学们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归纳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推测两国探险家的登陆位置。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问题: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驾驶着他的“奋进号”,率先到达澳大利亚。他发现了很多从没见过的“奇怪”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过渡:澳大利亚为什么有这么多古老的动植物呢?为何和其他大陆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展示大陆漂移学说的地图。问题: 了解完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请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英国在悉尼升起第一面英国国旗的图片。过渡:澳大利亚大陆被英国人发现后,1786年,英国政府决定向澳大利亚移民。1788年1月26日,由11艘船组成的“第一舰队”抵达悉尼海港。“第一舰队”在悉尼举行登陆仪式,升起了第一面英国国旗,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这一天也成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澳大利亚开启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问题:澳大利亚主要人种和通用语言是什么?过渡:来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首要的目标就是要生活下去,澳大利亚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而又远在南半球,不大力发展农业就无饭可吃,就换不回来生活必需用品。经济发展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展示材料:1797年,英国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引进了29只有名的美利奴羊。这种羊在多雨潮湿的英国易患烂脚病,但到了干旱的澳大利亚却不治而愈。加上这里有丰富的牧草和富有矿物质的水源,使美利奴羊得以快速繁衍。提问:阅读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自然条件适合绵羊生长的?展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世界占比;人均绵羊占有量,得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过渡: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何特征?为什么水源富含矿物质呢?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请读图,圈出澳大利亚主要地形区,描述澳大利亚地形地势特征。展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示意图。提问:读图说明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的来源是什么?大自流盆地的水为何富含矿物质?归纳总结: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总结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过渡:根据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请你判断澳大利亚是否所有地区都适合养羊业的发展吗?展示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图片。提问: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展示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过渡:牧羊业大发展以来,牧羊人不断深入澳大利亚殖民地腹地并发现天然黄金,1851年澳大利亚掀起了“淘金热”,从1852年下半年开始至1861年,海外移民也开始如潮水般涌入矿区,平均每年都在4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广东移民,墨尔本也被华人称为“新金山”。“淘金热”使澳大利亚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形成时期。提问:读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过渡: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淘金热”,带动了采矿业的发展,使澳大利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了第二次起飞。展示展示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时间轴;展示澳大利亚采矿业的文字材料;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澳大利亚采矿业的优缺点。过渡:采矿业的发展,使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的殖民地面貌,更进一步向着的发展独立方向前进。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在悉尼正式成立,原6个殖民地改为州,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地,结束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历史。农牧业和采矿业主要靠天吃饭,要想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第三产业。淘金热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业家、银行家、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教育工作者和各种知识分子、专门人才。这样就把英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又一次带到了澳大利亚,与此同时也把巨额资本带了进来,促进了澳大利亚服务业的发展。展示澳大利亚发展时间图;展示澳大利亚四大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结论: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的旅游业的发展,介绍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主要的旅游景点,主要城市。学生思考,引出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征。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进行推测。学生读图,说出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得出结论。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归纳。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读图,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获取深层信息。学生根据看到的材料,获取信息。先得出气候分布特征,再应用结论,解决问题。引出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能够结合之前现在的知识解决问题,为研究养羊业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引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研究。引出澳大利亚地形平坦,为研究养羊业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引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区地下水丰富,为研究养羊业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学生会议思考,对前面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梳理。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鼓励学生大胆推 理,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分析一个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想。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思考问题要更全面。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答案。了解经济发展中的两面性,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知道产业结构的比重合理,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课后探究2019年9月澳大利亚山火震惊世界,2020年2月,这场持续近半年的山火终于熄灭,过火面积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上海、3.7个北京的面积。近5亿只动物丧生火海,当地居民流离失所,正如图片所示,本次山火对澳大利亚经济、环境和生物的影响难以估计。请小组合作分析,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1、试分析澳大利亚山火产生的自然原因。2、澳大利亚山火对本地经济有何影响?3、澳大利亚山火常年发生,为了减少对当地自然和经济的影响,你有何建议?对课堂知识的总结和延续。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情境引入
澳大利亚发展史
探究和总结澳大利亚自然特特征
探究和总结澳大利亚畜牧业、工矿业、服务业的发展
引导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课后小组讨论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