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年10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节课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立足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以丰富的视频、直观的图片,利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学习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对现实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问题时,有初步的解决思路。理论依据:多模态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课标的理解: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成功经验,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积极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八下本单元最后一节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教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首先给学生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了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以及塑造了千沟万壑的原因是水土流失,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要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第二个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图文视频的材料就可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第三个部分同样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是体现课标的重点部分。由于学生与黄土高原的距离较远,没法直接体会当地的区域发展的问题和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过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有抓手。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前面七年级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以及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通过地图认识区域单元的基础方法,能尝试概括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征,能尝试通过递进设问的方法分析简单地理现象。但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仍偏向于感性学习,理性分析具有一定难度,通过现象去解释现象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过程也需要丰富的影像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将提供大量的直观的图文视频材料,尽量减少文字阅读任务,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PPT、视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教学重点: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展示黄帝陵图及丝绸之路地图,说明黄土高原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及丝绸之路的起点。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图。看图总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历史底蕴及位置范围有一定了解主题探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提供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材料及地图。请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发生剧变的原因。植被改变的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思考黄土高原由原来森林广布到如今荒凉景象的原因。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之所以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并且了解现在的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率变化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知识点讲述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可以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来概括,主要有“塬、墚、峁”三种地貌,并介绍其成因是水土流失。让学生直观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及成因。主题探究请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展示四个实验视频总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观看实验视频思考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实验视频直观让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点讲述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说明人地矛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地矛盾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导入部分相呼应。主题探究展示视频请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总结水土流失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观看视频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直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探究请学生根据水土流失的原因思考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提供视频展示治理措施并总结。思考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并观看视频。视频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更生动深刻。知识点讲述展示图片介绍黄土高原当地自然环境及生态问题对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传统的生活方式质量较为低下。突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视频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果,用同一地点的前后对比展示治理前后的变化,并由此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的景象以及治理水土流失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主题探究展示黄土高原煤炭分布图及煤炭转化为电力和煤气运输的材料,请学生思考铁路对煤炭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转化为电力及煤气输送的优势是什么。思考1:黄土高原主要的铁路线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思考2: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送出去,有什么优势?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依托能源的区域发展情况。课堂讲述展示黄土高原作为我国能源基地的地图。介绍黄土高原可大力发展旅游业。让学生了解该区域发展的多种途径。总结展示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有所认识。课后探究提出拓展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学生课后思考。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所拓展延伸。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
情境引入
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能源产业及第三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治理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干旱的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