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4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4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22: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
识记 积累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在你的想象中,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怼天怼地鲁怼怼?
严肃谨慎不食人间烟火?
NO!
情境导入
文学家 / 思想家 / 教育家 / 翻译家 / 诗人 / 设计师 / 书刊装帧设计大师 / 时尚达人 / 资深吃货 / 宠物爱好者 / 收藏家......
我也想低调,实力不允许呀
鲁迅资料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作品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抗争,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1942年1月22日卒于香港。
相关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
散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
影像资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三年后写下此篇,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字音字形
筵会( ) 调羹( ) 轻捷( )
虹口( ) 嘱咐( ) 抹杀( )
忧郁( ) 校对( ) 咳嗽( )
绞肉( ) 草率( ) 深恶痛绝( )
瞿秋白( ) 薪金( ) 疙瘩( )
揩( ) 阖( ) 碟( )
sòu
ɡēnɡ
zhǔ fù
jié
jiào

yán
hónɡ

jiǎo
shuài


xīn
ɡē dɑ
kāi

dié
字音字形
( )调羹

( )曲调
tiáo
diào

quān
juān
juàn
( )抹布
( )抹杀

( )拐弯抹角





ě
è
( )圈养
( )圈套
( )圈起来
( )凶恶
( )深恶痛绝
( )恶心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文详解
文章开篇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有何用意?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不但突出了鲁迅先生坦诚、平易近人的性格,而且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这样的开头实在是匠心独具。
课文详解
第⑨段为什么写包饺子时,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事?
写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有两种目的:
为文章增加生活的乐趣
体现了回忆录的真实性
课文详解
第 段对鲁迅先生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什么?
这是一下三种情况的表现:
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率真和可爱
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意
也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我”的鼓励,文中明确说明“而我做的又不好”
课文详解
文中作者在梅雨季天一放晴就去鲁迅家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一番话,而后鲁迅先生和许先生“展然会心的笑”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和鲁迅夫妇之间互相高度的理解彼此。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人物分析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人物分析
可是鲁迅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人物分析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人物分析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人物分析
许先生从早晨忙到晚上,在楼下陪客人,一边还手里打着毛线。不然就是一边谈着话,一边站起来用手摘掉花盆里花上已干枯了的叶子。许先生每送一个客人,都要送到楼下的门口,替客人把门开开,客人走出去而后轻轻地关了门再上楼来。
人物分析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人物分析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人物分析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写作特色
语言细腻,叙述自然。
文章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一个不能忽略的艺术特点就是其成功的语言运用。
萧红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她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如写鲁迅先生走路刻画得细致而又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写作特色
本文对鲁迅先生的某些细小的举止做了描写,把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鲁迅先生推到了读者面前。
萧红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她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如写鲁迅先生走路刻画得细致而又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细节描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