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1 17: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1、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建成区或建成区主体在河谷中形成或发育的城市。表2为我国中西部某河谷城市人口容量预测表。据此完成完成1~2题。
测算方法 适度人口容量(万人) 最大人口容量(万人)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人口容量预测 311.74 338.24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人口容量预测 207 344.43
基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人口容量预测 270 368
目前供水量下的人口容量预测 380 950
基于生态环境国家标准的人口容量预测 227.7 345
基于生态环境西部河谷实际的人口容量预测 248.4 414
1.影响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态环境 D.社会经济
2.预测该城市的适度人口容量为( )
A.207万 B.270万 C.380万 D.227.7万
下图示意1998-2013年安徽省资源、经济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量对比。据此完成3~4题。
3.据材料分析,影响安徽省现实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户籍制度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4.下列关于提升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经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B.开采矿产资源,增加输出量
C.人口外迁,缓解人地矛盾
D.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下表是我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的人口来源地排序表。据此完成5~6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 前五位人口来源省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甲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广东省相邻省份
B.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份均在我国东部地区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份均位于我国屮西部地区
D.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6.甲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因素影响明显,甲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重庆 C.山东 D.广西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
A.黑龙江、海南 B.上海、福建 C.新疆、湖南 D.西藏、云南
8.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气候条件 C.养老制度 D.婚姻家庭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0.新加坡、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下图左表示各类用地付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下图右表示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左图中,甲、乙、丙、丁最可能形成的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
A.商业、住宅、工业、城郊农业 B.商业、工业、城郊农业、住宅
C.工业、城郊农业、商业、住宅 D.城郊农业、住宅、工业、商业
12.与P地相比较,O地区地租较高的原因是( )
A.距市中心距离近,经济发达 B.交通通达度好
C.位于住宅区,人口密度大 D.工业较发达
城市的天际线反映了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故又被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2000~2012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4.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 D.保护该方向上的文化古迹
15.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读下图“英国、美国、印度、巴西的城市化进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与印度相比,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
①城市化时间早 ②城市化时间晚
③城市化水平高 ④城市化水平低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在1950~2000年期间,巴西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可能是
①减少植被覆盖率
②增加地下径流量
③改善河流的水质
④出现城市“热岛”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19.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20.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研究表明,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21~22题。
21.在木刻楞建造过程中,垒原木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可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22.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 )
A.可在其中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
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
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
D.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增加阳光射入
玉米楼子是马千台村传统的储粮建筑,但因其结构上的缺陷,防护效果不佳。近年来该村引进了新型玉米仓。新型玉米仓为钢骨架,下面铺设钢板网,四周围着很细密的钢丝网。据此完成23~25题。
23.和传统玉米楼子相比,新型玉米仓( )
A.通风、防雨效果显著 B.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
C.可以减少玉米水分损失 D.能大大提高玉米的存放量
24.新型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风力大小 C.玉米产量 D.地形起伏
25.马千台村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二、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50分)
26.阅读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县建国以来部分年份的户籍人口数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9年 72.3万 20.5‰ 18.2‰ 2.3‰
1970年 84.4万 36.6‰ 5.9‰ 30.7‰
1985年 110.0万 10.7‰ 5.9‰ 4.8‰
2017年 153.4万 12.3‰ 6.6‰ 5.7‰
(1)简析1970年该县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原因。(4分)
(2)1985年该县的人口出生率很低,请推测原因。 (2分)
(3)该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多,说出该现象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6分)
27.如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排放废气)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2分)
(2)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___地,理由是什么?(2分)
(3)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地,理由是什么?(2分)
(4)E、F两地选址进行自来水建设,应建在________地,理由是什么?(2分)
28.下图为欧洲西部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该城市盛行西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该布局形式的优点。(10分)
(2)简述该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征。(6分)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6分)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简述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8分)
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 A D A D C A B B C
11-20 A B C A B C B C B A
21-25 B C B B C
二综合题
26. (12分)
(1)医疗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4分)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2分)
(3)缓解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了土地的压力;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联系。(6分)
27. (8分)
(1)西北风 (2分)
(2)C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2分)
(3)D 风景优美 (2分)
(4)E 河流上游,水质优良(2分)
解析:工业区主要布局在城区的东南方向,如果工业区布局合理,工业布局应该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因此当地盛行风为西北风。
(2)商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C处位于居民区的核心位置,交通方便,最有可能发展成商业中心。
(3)高级住宅的区位主要考虑环境质量以及交通的便捷程度。图中D处临近风景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质量好,临近公路,交通方便,因此适合高级住宅区布局。
(4)由所学知识可知,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E为河流上游。
28. (30分)
(1)布局特点:工业区在市区东侧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优点:市区东侧外缘位于盛行西风的下风向,既利于环保又利于交通畅通;市区外缘地价较低,可节省资金投入;工厂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利于原料、产品运输.可降低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0分)
(2)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6分)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6分)
(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强城市管理;建设生态城市,防治污染;保护湿地等。(8分)
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