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2022.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把平民分为两类,居住在城中的人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人叫作“野人”。国人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野人则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得参与政事。这种制度
A.加速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 B.强化了社会的等级观念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地位 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2.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 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3.汉武帝时,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来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汉武帝均输平准政策
A.增强朝廷经济实力 B.威胁汉代中央集权
C.是重农抑商的体现 D.为“推恩令”奠基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中入原的少数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A.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区域间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加重
C.北方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D.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走向交融
5.宋廷设立市舶司管辖外贸事务,负责对外商的接待、抽税和管理工作,并设立安置外商的蕃坊,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抽税。仁宗时,市舶司收入为每年53万贯,到南宋前期已达到200万贯。这说明宋朝
A.限制商品经济 B.放弃重农政策 C.重视对外贸易 D.打破夷夏观念
6.元代在西藏确立统治之后,开始派官员清查户口,并在交通要道设置大小“甲姆”(驿站),在第三次清查户口时,还增设一种“马甲姆”(兵站),负责吐蕃到内地道路的安全及秩序,并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对西藏的管理 B.保证了政令的顺畅通达
C.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D.加重了西藏人民的负担
7.据学者对鸦片战争的研究,林则徐得到人民的拥戴主要在于他表现出与“逆夷”的不共戴天,而琦善被认为是卖国贼的原因在于他企图通过妥协达到和解。该研究成果揭示了
A.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B.儒家思想影响了人物评判
C.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D.清廷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8.下表是洋务新政时期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类型 新式学堂代表
外国语类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军事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技术实业学校 天津西医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A. 洋务新政致力于建立新式海军 B. 洋务新政重在学习西方语言'
C. 洋务新政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 D. 洋务新政意在改变封建制度
9.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 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A.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B. 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C. 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 D. 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10.右图是中国近代一场运动中,人们散发的宣传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揭帖。这场运动
A.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B. 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 自始至终得到统治者支持
D. 达到了中国农民运动最高峰
11.对下列两则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①和②都是文献史料 B. ①和②都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C. ①和②都是口述史料 D. 综合两则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2.下表是《新青年》第7卷(1920年5月1日)中关于劳工状况调査的部分文章的作者和篇名。据此可知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昆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二) 杨窿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高语竿 芜湖劳动状况
A.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 工人阶级的影响力提升
C.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共早期组织已经成立
13.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其在变法失败后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相关材料的比对发现《戊戌政变记》存在一些不实之处。之前备受质疑的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则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情节被认为是可靠的。这表明
A.《戊戌政变记》不是第一手史料 B.袁世凯比梁启超更具史学规范意识
C.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 D.史料的客观性受作者身份的影响
14.1915—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中,“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岀现3次;而1919—1922年,该词出现达1188次,甚至一些与新文化运动不相干的人也追求时髦,大讲他们的所谓“社会主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无产阶级运动日益高涨 B.“社会主义”受到了民众拥护
C.新的价值观念日益凸显 D.资本主义政体被知识界否定
15.毛泽东一再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意在强调
A.发动农民战争的重要性 B.进行武装革命的必要性
C.无产阶级领导的关键性 D.中国武装斗争的特殊性
16.1952年5月底,全国工人、农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等口号。这一运动的开展旨在
A.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保障剿匪镇反运动
C. 推动完成土地改革 D.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7.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例如说什么,米丘林的(生物)学说是社会主义的'、'孟德尔一摩尔根的遗传学是资本主义的,之类,就是错误 的”。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 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18.下表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项目年 农民消费水平(元) 粮食消费量(斤) 猪肉消费(斤) 各种布消费(尺)
1961 年 82 317.57 2.82 8.6
1962 年 88 329.25 4.43 11.4
1963 年 90 329.29 8.54 12.24
1964 年 95 363.94 11.23 15.4
A. 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 B. 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
C. 集体经营提高了生产力 D. 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19.1976年9月,重庆荣昌县楠木沟村生产队将队里的土地实行包产到户,之前只能收入八千多斤麦子的耕地竟收了两万多斤,但生产队长李万玉却受到了公社党委的严厉处理。这说明当时
A. 体制与思想亟待突破 B. 中央稳步推进体制改革
C. 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D. 所有制调整刺激了生产
20.198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 易所董事长。邓小平这一举动意在
A. 学习国外经验加强股票市场管理 B. 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C. 打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局面 D. 深化了改革突出发展外向型经济
21.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一位房地产局干部翻遍马列原著,终于找到一段列宁援引恩格斯的话,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疑者。这表明当时……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
A.深圳特区官员思想保守僵化 B.尚未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深圳改革超越时代发展需求 D.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新时期
22.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C.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 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23.洪水传说流传至今有好几个版本。最早在苏美尔的史诗中,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之后在希伯来人的传说中,则是诺亚一家、每种动物雌雄各--只得以留存。而在古希腊人的传说中,则只留下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洪水传说的流传和演变实质上说明了
A.各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B.文明随着时空变化呈现多元特征
C.早期人类经常与泛滥的洪水斗争 D.大河文明存在着类似的神话传说
24.有学者认为,古罗马雕刻在艺术创造性上弱于古希腊。古希腊的作品多为“人化”的神女和英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而古罗马的雕刻作品多是歌功颂德的大型历史题材,当中加入了纯粹的功利性因素。这表明
A.艺术创作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B.民主氛围决定人文主义发展方向
C.希腊文明的程度高于罗马文明 D.罗马扩张促进了艺术风格的融合
25.武力扩张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4世纪末,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A. 罗马帝国 B. 罗马共和国 C. 波斯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26.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人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从文明传播的方式看,以上材料实质上表明
A.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B.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文明的交流进-步加强 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27.第一个字母文字系统是由西奈半岛的闪米特商人发明的。他们用一些埃及字符来标示辅音,但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因而未能发展成为严格的音标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发明的,他们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材料说明
A. 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始祖 B. 字母文字皆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
C. 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古代埃及 D. 腓尼基字母是由闪米特商人发明的
28.“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人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是
A. 亚历山大帝国和古巴比伦王国 B. 罗马帝国和秦汉王朝
C. 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和孔雀帝国
29.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在封建庄园内,领主对广大农民和农奴的主要剥削方式是
A. 劳役地租 B. 货币地租 C. 实物地租 D. 分成地租
30.10—11世纪,西欧各地城市再度兴起。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最初居民主要是
A. 手工业者和商人 B. 自耕农和农奴
C. 封建领主和农民 D. 封建领主和商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葛剑雄著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目录节选。从中任选两个章节的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两个时期中国疆域的发展。
3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走上了苏维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推行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一下子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实行农村武装割据不可避免地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命责任的莫斯科,都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这一重要特色。直到1930年秋天之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才开始逐渐地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工农武装割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3.(20分)英雄模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部分英雄模范人
姓名 荣誉称号 主要经历
王进喜 感动中国人物 上世纪60年代,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大庆铁人”
邓稼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 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刘汉章 改革先锋 从1984年出任邯钢总厂厂长使推行技术变革,创立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黄大年 时代楷模称号 2009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首次推 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 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张小娟 金国脱贫攻坚模范 主动回到贫困的家乡工作,担任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2019年在下乡扶贫途中不幸殉职,年仅34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时代与英雄模范”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20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及第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B C A B C B A A B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A B B D B A D D A B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示例:选择先秦、清朝时间段。(15分)
(1)先秦时期走向统一的漫长的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在黄河下游出现了部落联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其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这些都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清朝时期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
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后裔降清,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北部: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入关后,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西北:康熙前期,17世纪彻底击溃准噶尔叛乱。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部: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创立金瓶掣签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
西南:雍正时期,取消土司制度,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这一时期中国疆域内部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外部边缘逐渐清晰,最终形成统一中国疆域。
32. 示例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3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客观分析了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930年夏,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从1930年年底到1931年秋,毛泽东采取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7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在政治上进行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根据地还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7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壮大了自身力量,推动了革命进程,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3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3.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英雄模范人物应时而生,引领时代发展,更为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点题立论)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国家百废待兴、面临西方封锁威胁的背景下,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矢志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和核武器的研发工作,极大地激励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干劲,推动新中国的工业和国防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时代背景,精神影响 )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各业亟需探索体制创新,提升科技和管理水平,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涌现出了刘汉章、黄大年、张小娟等一批英雄人物,他们或在企业管理中推行技术变革、创新经营体制,或学成归国,凭借自己的科技成果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或者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时代背景 ,精神影响)
新时代的学子应该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在英雄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发愤图强,学成报国。(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