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2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中外历史纲要(下)
埃及
古代文明的扩展示意图
中国
印度
巴比伦、亚述
希腊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
古埃及
文明
叙利亚
巴勒斯坦
两河流域
埃及新王国(帝国)
古代西亚文明的扩展
亚述帝国: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公元前3千纪末已建立国家,到公元前10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西南部、小亚细亚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形成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一个半世纪以后,古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亚述。
①扩张方向:从两河地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②扩张方式:武力征服。
古代文明的扩展
2、海洋文明的扩展
(1)古希腊文明的扩展
①方式
②条件
③扩展区域
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我们居住位于费西斯河与赫丘利石柱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
【思考】根据材料,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分析原因
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点状分布。
殖民地遍及地中海和黑海,且在沿海地区;建立起独立于母国的城邦,并未形成统一的一国。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2.拓展的方式
史料: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依据上述材料概况希腊文明扩展的原因。
【课堂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主要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其对外殖民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①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工商业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隶的来源而另辟新路);
③人口过剩。
古代文明的扩展
2、海洋文明的扩展
(2)结合材料分析希腊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希腊移民的结果,没有建立起一个大的殖民帝国,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大一统的局面,各城邦对外开放,希腊和东方各国以及希腊各城邦之间商业和贸易联系十分频繁。他们从东方学到了炼铁和铸铜技术,使手工业如冶金、造船和制陶业及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希腊殖民扩张运动从前八世纪起,历时两百年之久。这个划时代的运动使各城邦产生了由于一种共同的血统、语言、文化和宗教而联合起来的觉醒意识,它改变了整个地中海世界面貌,并把希腊文明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去。
【课堂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影响:①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④客观上有利于马其顿帝国的崛起
【课堂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主要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其对外殖民的原因是什么?此种扩展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原因:①自然条件的影响②工商业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隶的来源而另辟新路);
③人口过剩。
④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斗争中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难以立足便纷纷外迁);
(2)影响:①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④客观上有利于马其顿帝国的崛起
请在此输入标题
古代文明的扩展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有什么不同?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方式 武力扩展 殖民、移民
扩展区域 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黑海和地中海沿岸
扩展因素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人口增长;农耕经济的优越性 自身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工商业发达,武器,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人口相对过剩
扩展影响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
前4世纪末的亚历山大帝国
1-2世纪的罗马帝国
请在此输入标题
古代世界的帝国
1、早期帝国——赫梯帝国、埃及新王国、亚述帝国
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地区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约公元前14世纪发展成赫梯帝国。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汉土沙。公元前12世纪灭亡于亚述帝国。
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1085年。公元前11世纪至前7世纪,断断续续被亚述、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
亚述帝国:分为古亚述时期(约前2500~前1500)、中亚述时期(约前1400~前1078)、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05)。灭亡于新巴比伦。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
亚洲
非洲
欧洲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
公元前6世纪
兴起于___________,征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内的广大地区。
伊朗高原
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
情境三
材料一:波斯帝国能够成为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此前文明交流的结果。……波斯帝国兴起后,基本接受了亚述和埃及的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并利用官僚队伍管理帝国。波斯还发展起统治帝国的一套系统的制度,除实行君主专制和行省制度外,还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发行货币,广泛修建道路强化帝国不同地区间的联系。
材料二: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起自小亚细亚海岸的以弗所,东至伊朗高原的苏萨,全长2400公里……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波斯帝国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
公元前6世纪
兴起于___________,征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内的广大地区。
伊朗高原
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建立统一税收体系,统一货币。
④改进驿站制度,修驿道。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4世纪末
古代世界的帝国
2、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2)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登基之后,大流士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将波斯帝国的疆域系统地划分为界限分明的行省。当时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个总督,并对总督进行编号.......
另外,大流士还明确规定了各个行省应该缴纳的贡赋数量和方式,并按照地区土壤的肥沃程度与物产种类的多少来调整贡赋。......有些兴盛需要缴纳金币,有些行省需要缴纳银币,后还有一些行省则缴纳当地的特产。” ——(美)雅各布·阿伯特《大流士大帝制度创新与波斯帝国统一 》
国王不仅仅依靠暴力,也组建了行政机构来进行统治。他把全国分为20个行省,每个行省由一名总督管理,总督是王国利益的代表。每个行省都征收赋税以及贡品。由于总督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权力,于是国王派出密探――他们被人们称为“国王的耳朵”―来监视总督的行为,使得他们忠于国王,把应该上缴的税上缴到中央,而不是私下扣留。波斯人还修建了连接帝国各地的交通网,密探、征税官以及商人可以很容易地在国内旅行。
②行省制度: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管理体系:官僚体系和税收体系,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
亚历山大(前336—前323 年在位),马其顿国王。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作他的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他是一个真正的马背上的皇帝,一生东征西讨,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而且每一次都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亚历山大大帝
2.亚历山大帝国
BC338年
马其顿统一希腊
BC336年
亚历山大即位
BC333年
伊苏斯之战
BC330年
灭亡波斯帝国
BC331年
高加米拉之战
BC327年
入侵印度
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两河流域—中亚—印度河—巴比伦(定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
公元前6世纪
兴起于___________,征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内的广大地区。
伊朗高原
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建立统一税收体系,统一货币。
④改进驿站制度,修驿道。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4世纪末
在灭亡____________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地跨________________三大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
欧、亚、非
①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情境四:根据材料指出亚历山大东征有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嬴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知识相结合。东西方的艺术也相互影响,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风格。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影响1:亚历山大的东征给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影响2: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诸文明的交流和融汇。
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北非、西亚)的扩展。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初,称霸地中海;
27年,罗马帝国建立;
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基本确定下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大事年表
3.罗马帝国
(2)制度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其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罗马帝国(前509~前27年~476年)
罗马城邦兴起 →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09年)
→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
帝国建立
(公元前27年)
帝国分裂
(395年)
西罗马帝国
(476年)
东罗马帝国
(395—1453年)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罗马扩张与西罗马灭亡的过程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
公元前6世纪
兴起于___________,征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内的广大地区。
伊朗高原
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建立统一税收体系,统一货币。
④改进驿站制度,修驿道。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4世纪末
在灭亡____________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地跨________________三大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
欧、亚、非
①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公元1-2世纪
先征服了__________,接着向________地区扩张,把整个_______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意大利
地中海
地中海
①政体:
君主制
共和制
帝制
②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
4世纪末帝国分裂,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的分裂
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驾崩“,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生前的遗嘱作出了把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罗马:长子阿卡丢(都:君士坦丁堡,359—1453年)
西罗马:次子霍诺留执掌(都:罗马,395—476年)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罗马废墟迎来新主人,新建国家都采用自己的制度,标志着旧的奴隶制时代结束,历史进入了新的封建制阶段。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率军攻破,拜占庭帝国灭亡。
情境五:根据材料分析罗马帝国扩张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材料二: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用刀剑令世人屈服,建立了一个宏大的罗马帝国;第二次是基督教的传播使罗马声名大振,令世人称奇;第三次用法律规范世人的举止,举世皆闻罗马大法。人的举止,举世皆闻罗马大法。
①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③传播了基督教,使基督教传出欧洲大陆,为基督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制定法律,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
476年
395年
前27年
前509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演变过程
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前6世纪
前4世纪
前146年
前27年
1453年
395年
波斯帝国
马其顿帝国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古代 帝国 崛起 时间 衰 亡
波斯 帝国 BC 6 C
亚历山 大帝国 BC 4C末
罗马 帝国 1世纪
统治概况
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 制度,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推广希腊文化
1. 君主制(后为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以罗马法维系统治
4.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
公元前 4 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395年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依据表格内容并结合课本,尝试归纳三大帝国发展过程中的相同或相近之处。
相同点:
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建立途径:武力扩张,军事征服
政权特点:君主集权;依靠军队、官僚体系维持
衰亡原因: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冲突
亚历山大的东侵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他的军队中,有不少随军的学者。他们有的搜集标本,有的记载地方形势风习。这些活动丰富了古代科学研究的资料,扩大了人们知识的范围。东西交通和商业发达的结果,又使东西方的艺术、思想、智慧合炉而冶,孕育了公元前4至前2世纪东部地中海各地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昌盛。在西亚和北非有长久传统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无疑地培育了希腊人在这一方面的发展。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问题探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古代帝国的扩张?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一是扩张战争充满着暴力和灾难;
二是扩张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推动各自文明发展,也促进亚非欧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
依据教材第11-12页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表现与总趋势。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中亚(伊朗高原);向西传入欧洲(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北非(埃及、利比亚等)
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
东
西
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三.文明的交流
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交换的商品除奢侈品以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原料和产品,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自此,中西海道开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的的航路也就获得“海上丝绸之路”之名。
东西方经贸联系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
古代中西方的交往
波斯帝国与中国: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
罗马帝国与汉朝:
①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罗马帝国商人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④ 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
——《后汉书 西域传》
⑴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②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③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④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探究学习
⑵根据材料一、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路途远、交通不便;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利丰厚)的“遮阂”,即阻隔。
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①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②通过丝绸之路;③以经济联系为主。
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①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
②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
③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④大国之间交往的愿望等。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文明交流的多种方式
军事冲突
和平方式
罗马军事扩张
亚述军事扩张
文字、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罗马法
技术
文化
经济
贰
展+评
罗马法:
一、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它并非单指一部法典,而是一套法律体系。
二、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伸缩性、不确定性
2、《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2)背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3)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4)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利益。
标志着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法的渊源。
局限性:
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体现阶级性。
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拓展-罗马法
三、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 前509—前3世纪中叶)
(1)含义: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2)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共和国公民。
(3)特点:狭隘性。
2、万民法
(1)原因:公民法无法适应罗马帝国扩张后的新变化。
(2)适用范围: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四、完善——《民法大全》: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
(1)内容: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四部法典。
(2)历史影响: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主要内容是调节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3、《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公元3世纪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不断发展的罗马经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的经济基础;
3、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的起义;
4、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动力;
5、海外贸易的发展是罗马法成为“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五、内容:
1、基本内容:重视证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陪审制度、保护人制度(辩护人制度)、不告不理。
2、核心内容:保护奴隶制度和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六、特点:
(1)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
(2)核心内容是调整财务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3)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渗透自然法精神。
七、历史意义:
1、对当时:
(1)进步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帝国的统治;
(2)局限性:
①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②罗马法维护君权至上和男女不平等,不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对后世: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罗马法所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重视私有财产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3)罗马法还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4)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
【归纳1】罗马法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
(1)基本内涵:
① 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
② 从适用范围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③ 核心内容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
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思想,维护公民和自由民的地位。
(2)特征:内容日趋明晰、完整、系统;重视法律程序和证据;追求公正合理。
(3)原则: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维护私有制度。